□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深土中心幼儿园 林金华
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幼儿提供感知、体验、探索、实践的教育活动内容,并创设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农村幼儿园具有丰富、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通过开发、整合、利用这些资源,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亲身感知与探索,为幼儿创造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园本教育体系。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支持和鼓励幼儿通过亲近自然、接触生活事物、探索自然现象等方面,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知,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农村幼儿园中乡土资源的运用是指幼儿园利用农村自然乡土资源,结合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挖掘有价值、可操作的乡土资源,持续强化幼儿美术意识、实践意识和创造意识,整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生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因此,探究农村幼儿园中乡土资源的运用实践与探索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
在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资源观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合作、分享、理解、尊重等价值观及教育理念能够有效缩减教育差异,尊敬各区域的团结合作与共同进步。
(一)农村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的资源差异
农村幼儿园,受经费不足、教育设备不全、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综合条件的约束,很难与城市幼儿园教育水平齐平。基于此环境,若想实现农村幼儿园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困难重重。然而,农村幼儿园也有其自身特色与优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组织和实施幼儿活动需最大限度借助现有的自然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持续拓展学习与实践探索的空间和机会。教育活动的创设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学习特征,使各领域的内容相互联系和彼此渗透,注重教育内容的实践性、趣味性、拓展性和综合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为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
(二)乡土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活动中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极其重要,原因在于孩子通过环境能够感知、体验、观察自然中的一切,再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融入自身生活中。环境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摇篮,幼儿年龄较小,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生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方面农村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存在明显差距,但是农村幼儿园拥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和自然环境,可以为幼儿教育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三)合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让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乡土化
陈赫琴说过,大社会和大自然均是幼儿教育的活教材。乡土资源是活的教育资源,农村幼儿园教师应深层次挖掘农村的乡土资源及大自然资源,植根本土文化、自然背景,合理设计教育内容,组织多样化、趣味性的活动,为幼儿与自然环境搭建桥梁,让幼儿在与自然对话中感受自然的魅力。
(一)乡土资源可以有效补充和拓展教育内容
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的实践运用,可以有效补充和拓展教育知识,可以全方位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在农村幼儿园运用乡土资源,可以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实现有效补充,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和创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幼儿园教育在资金建设层面存在很大局限性,但利用乡土资源能够予以补充,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幼儿实现综合性拓展和成长。
(二)乡土资源的开发可以推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发展
陶行知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一本活教材。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的运用对幼儿教育及生活起到促进作用,完善教学资源,使幼儿教育活动更加灵活、多样且充满乐趣。尤其是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锻炼和培养幼儿自主实践、观察思考的综合能力,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乡土资源有利于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环境,让幼儿可以随时随地亲近、感受自然,营造良好、轻松、和谐的园所环境,使幼儿更好地与自然对话,在温馨的氛围中收获快乐,学到知识。
幼儿的智慧源自有效实践。乡土资源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地区的野花、野草、农作物等,均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这些都能成为农村幼儿最天然、有趣的教具,不单单是幼儿探索和实践的激发资源,同样是建构认知体系的有效媒介。在实际教育时收集教育价值较高的乡土资源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
(一)倡导教师积极参与乡土资源实践收集活动,引领幼儿积极展示自己收集的乡土资源,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明确指出乡土资源收集的范围和方式。教师不仅需要科学、合理地收集本土化教学资源,还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立足本土特色,将乡土材料分成民间工艺类,如木偶、草编工艺品、刺绣、剪纸工艺品等;劳动工具类如簸箕、镰刀、三轮车等;其他废旧日用品类如竹篮、废旧木桌木椅等;昆虫动物类如蜻蜓、蝴蝶、山羊、奶牛等;沙石类等,对乡土资源的分类便于幼儿清晰地认知各类乡土资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拓宽乡土资源收集渠道,倡导家长与幼儿积极参与乡土资源收集活动。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家长了解乡土资源收集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同时使幼儿在收集过程中深层次理解乡土资源的再造性与重构性。与此同时,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乡土资源材料,并制作亲子作品供大家欣赏,有效调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进了亲子关系的同时,使幼儿对乡土资源的理解得以加深。
(一)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
1.挖掘乡土资源,制作手工艺品。
农村的乡土资源丰富多样,随处可见的花草及自然环境都可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欲。如,幼儿可以通过了解草编艺术,尝试完成各种草编工艺;收集树叶,制作叶脉标签、树叶标本、树叶粘贴画、树叶编织品等;学习泥塑,捏制各种餐具、小动物、日用品等。每个幼儿的手工艺品都能体现幼儿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还能让农村幼儿园的教室环境更加美观、清新,有效提升幼儿对美的欣赏力及创造力。
2.开发乡土资源,增设自然探索课程。
大主题教育环境背景下,教师可立足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发展规律等特征,多样化创设主题活动,优选幼儿熟知且感兴趣的风俗习惯、自然现象及大自然中的本土材料等资源当作幼儿园自然探索课程有效补充。
3.感受风土人情,体验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师也可深入挖掘乡土资源中的风土人情,引领幼儿感知和体会农村的本土文化特色,结合地区特有的故事传承与历史人文故事等,如通过观看闽南竹马戏、木偶剧的表演,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韵味。农村幼儿园运用乡土资源,可以引领幼儿快乐体验和积极创新,有助于把握幼儿成长的关键期对其启蒙和教育。
(二)因地制宜,激发幼儿通过乡土资源建构游戏的兴趣
幼儿园是游戏的主要场所,教师应根据幼儿游戏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优质的游戏环境和提供安全、可操作性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实践探索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1.借助本土化自然资源,设计游戏活动。
农村幼儿教师应整合本土化的自然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乡土资源的建构兴趣,让幼儿尝试动手操作、加工并利用,而后制作成各种有趣的教学材料和玩具,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2.巧妙设计游戏,释放幼儿天性。
设计游戏教学策略,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释放天性,真正实现在实践中玩,在玩中强化实践,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在此期间,幼儿的好奇心理能够有效激发,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切实培养幼儿对乡土资源建构和实践的兴趣。
3.游戏材料的多样性,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需结合幼儿的喜好及发展规律科学选择自然材料。如捡一些树枝或者小石头等,引领幼儿制作玩具。种类丰富的自然材料能够赋予游戏活动更多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如树叶包裹在一起可以做成碗、杨柳枝可以做成遮阳帽等,让幼儿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乡土资源在实践中感受到乐趣,并在快乐的同时对大自然产生热爱感恩之情。由此,还能切实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及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幼儿在游戏期间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积累知识
农村乡土资源中涉及许多自然资源,民间文化也包含其中,各种文化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品质。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可引领幼儿了解相关的民间文化,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幼儿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1.以民间传统文化为载体,引导幼儿感受民间乡土文化的乐趣。
农村幼儿园教育借助民间文化资源能够有效体现本土文化特色,让幼儿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如,端午节时,教师可带领幼儿了解与屈原有关的历史及端午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民间文化的历史由来,组织幼儿参与包粽子和制作香包的活动,引领幼儿亲身参与,使其深切感受到乡土文化的乐趣,丰富文化常识。
2.多种文化形式相融合,丰富幼儿文化内涵。
通过引导幼儿了解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化,如木偶戏、皮影戏、竹马戏、剪影、舞龙舞狮、少数民族舞蹈等,让幼儿从小接触、了解,潜移默化地接受民间文化,使幼儿受到熏陶,有效丰富幼儿的文化素养,让幼儿增长见识,领略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得幼儿情感更加丰富。
3.挖掘自然元素,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教师还可借助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深层挖掘自然元素,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本土化资源和材料。与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具有更多真实体验和探索的机会,使幼儿更能理解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意义,与此同时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4.以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为契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借助乡土资源,引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田间果园,引领幼儿了解并观察蔬菜、水果种植及成长的不同形态和过程,使幼儿感受到劳动艰辛以及农民的辛苦,由此做到生活中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还可开展民风民俗类的文艺活动,使幼儿了解家乡文化,感受民族魅力,激发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开发利用资源,丰富幼儿本土艺术体验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知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乡土艺术是丰富和拓展幼儿园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方式,在开发和利用乡土艺术资源过程中,应立足幼儿园艺术课程发展需要及幼儿的能力、发展个性化差异,选择合适的乡土资源进行实践。
1.对农村乡土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并改编,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
持续提升幼儿创造美、表现美以及感受美的能力。以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幼儿创作、实践、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利用乡土资源自由创作美术作品,发挥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遇到困难时可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感知和体验。让幼儿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知自然环境的美好,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灵感,幼儿的美术作品能够有效展现其独特的眼光和思想,而后给予幼儿鼓励性的认可与评价,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收获自信,使得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的美术创作活动更加有趣。
2.对民间游戏进行再创造,激发对民间游戏的热爱之情。
许多民间游戏可以再创造和再设计,在开发原本资源课程期间,教师需适当在幼儿园课程中设计民间游戏,民间游戏的戏剧性、娱乐性和教育性,可以让幼儿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促进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转陀螺、纸飞机、跳皮筋、划龙舟、跳房子、投壶等,此类游戏都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反应速度及肌肉,可以将其当成乡土资源拓展和运用的实践方向。
综上所述,探究农村幼儿园中乡土资源的运用与实践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在幼儿园运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最大限度发挥引领者的作用,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在实践中感受和发现,深度挖掘趣味性的乡土资源,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构建丰富的、系统的、多元的乡土文化体系,为幼儿创设愉悦、和谐的幼儿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和体验的乐趣,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