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松
(大理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 671000)
近年来,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端产业研发、一线智慧车间等各个行业和领域。而数字驱动是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二次开发创新模式,逐渐成为拉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力。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迫在眉睫。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基础数据库。乡村产业融合的范围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影响因子,其中每一个因素在不同的时空下都会产生海量的基础反馈数据。海量的基础反馈数据能够反馈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影响因子对乡村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及发展程度的影响。基础数据库可视为生产要素,它能够推动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并降低以往信息滞后或者不对称所导致的资源失衡现象。本研究以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时代命题,紧跟国家政策导向,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1.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需要基础数据库——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必需能源
传统式的乡村产业深入人心,过去的乡村产业都是基于区域性、小农性的经济模式,创造附加值的空间十分有限。由此来看,以往的乡村产业只能产生有限的基础数据库。关于增大基础数据库,一方面,可以提高乡村产业的覆盖范围,扩大经济收益;另一方面,通过数字驱动,实现乡村产业的有机融合,加快乡村产业区域链之间的流通性。简而言之,主要涉及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在技术层面,依赖于物联网、大数据、智能传感器等实现对乡村产业的持续化、完整化、精细化实时监控。在管理层面,依托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时效性分析,从传统的模糊性管理转换为精细化管理,对症下药,精准调控。
2.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需要解决新问题——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交融性、长期性、兼容性是乡村产业融合过程的显著特点。第一,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融合不是叠加,而是两个领域内部的关键模块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这是基于双方的现实基础和功能性质,其融合过程就是双方进行功能学习、功能互补、功能升级。第二,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的融合过程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同步进行,会出现数字驱动进程优先于乡村产业进程的发展或者乡村产业的临时停滞现象。所谓的长期性,是指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融合过程并非阶段性即可完成的,由于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的融合最终向整体化方向发展,长期的实践是不可或缺的过程。第三,乡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矛盾是以往我们没有遇见的,如果要继续采用传统模式去解决问题注定是行不通的,解决新矛盾的最佳方法是创新。
3.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需要形成产业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智慧成果
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产品是产业链不可缺少的主体成分。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是指网络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实现乡村产业的远程协作、数据共享和远程服务;大数据平台可以对乡村产业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帮助农民掌握市场信息、提高决策效率。数字化生产包括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环境数字化、生产数据数字化等。生产过程数字化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生产环境数字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生产数据数字化可以提高生产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数字化产品包括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流程数字化、产品售后数字化等。产品设计数字化可以实现对产品设计的可视化、模拟和优化;生产流程数字化可以实现对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产品售后数字化可以提高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1.数字驱动
数字驱动是乡村产业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提供数字技术支持,实现了信息共享、决策智能化、生产效率提升等多个方面的变革。数字驱动的框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构建数字乡村的基础设施。数字驱动的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基于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等。其中,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核心,需要全面提升网络速度、覆盖范围和稳定性,以支持数字乡村的发展。其次,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化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是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技术可以为乡村产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提供支持。例如,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质量等。最后,加强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数字化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加强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乡村居民的数字技术素养。同时,也需要建立数字技术应用服务平台,提供数字技术支持和培训,促进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2.乡村产业
乡村产业是数字驱动的重要支撑,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数字乡村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该调整应当围绕数字技术和信息化,促进农村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速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以下是乡村产业的框架,分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首先,发展数字农业。数字农业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发展数字农业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支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数字农业应当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其次,建设数字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农业信息平台是数字农业的关键。该平台应当整合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和流通。数字农业信息平台可以包括农业生产信息、供应链管理信息、市场信息、物流信息等多个方面。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农产品品质追溯、产销信息互通、物流信息可视化等多个目标,提升农业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再次,推广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是数字农业的核心。数字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更高效、更精准、更环保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实时监测和管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进行智能预测和管理。因此,应当积极推广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最后,发展数字农产品销售渠道。数字农产品销售渠道是数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销售渠道,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和配送,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或者在线农产品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的在线销售;通过物流信息化和智能配送,实现农产品的即时配送和售后服务。因此,应当积极发展数字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交易率。
3.数字化创新与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创新和智能化升级是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为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可以为乡村产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的服务,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更快、更好的成果。
在数字化创新方面,可以通过推进数字农业、数字化农产品营销、数字化农村旅游等手段,提升乡村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例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测、预测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推动农产品的精准营销和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提高农民收入和产业效益;借助数字技术,构建智慧农村景区,提供更便捷、更个性化、更安全的旅游服务,增强农村旅游的竞争力。在智能化升级方面,可以通过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等手段,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转型。例如:利用3D 打印、机器人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附加值;建立智能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和全程追溯,提高物流效率和产品质量;发展智能农业,实现种植、养殖等环节的自动化、精准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数字化创新和智能化升级的实现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创新人才的支撑。政府应该积极扶持数字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鼓励数字技术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发展。同时,应该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探索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应用,推动数字技术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
乡村现代化建设已经开展许久,但是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融合不同于以往的模式,这是在产业结构及多业态融合上的创新。根据以往我国农村改革的经验,乡村产业与数字驱动应坚持上下互动、顶层设计及实践创新相结合,及时反馈经验和不足,形成实践框架并全面推广。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国家政策主要从方向、手段、目标任务等角度进行规定,各省市也因地制宜地推出适合自己本省发展的实施方案。表现积极的是浙江省出台的《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这是对浙江省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性基础支撑。此外,我国部分地区也积极开展试点运行。2019 年,浙江农业厅确定杭州、宁波、湖州等试点区域,以农业合作社、科研机构、农业产区为试点主体进行推广。2020 年,河南省协助金融管理局、农业农村厅、阿里集团等共同建立乡村电商平台试点区。从国家公布的乡村试点名单来看,我国将以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任务,在国家政策的强有力支撑下,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推动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数字驱动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具体实践模式上有一定经验的基础积累。浙江临安区的山核桃产业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临安区在核桃的产量、种植面积、年收入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背后与临安区积极推进核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密不可分,临安区与阿里等信息科技公司积极合作,搭建核桃产业智慧云平台。里面接入有消费口味、加工销售、一线数据、标准规格等模块信息,实现产业链附加值的二次升级,增加收入稳定产业链。浙江临安区的发展过程具备三次标准的数字化特征:首先,是核桃的一线种植、防护、生产加工等环节;其次,对接食品监督管理局,对核桃质量进行详细检测;最后,第三方信息科技公司的合作参与实现核桃产业收益与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循环,并形成正向反馈,指导前面的实践环节。江苏省相城区不仅参与盒马鲜生、阿里等平台的合作,而且自建特色电商平台,交易累计额逐年创历史新高。在引领产业结构重塑上,大闸蟹产业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从单一结构的产业链向复合型产业链的转变,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产业转型、就业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资源供给挑战主要集中在资金投入不足及人力资源支撑薄弱两个方面。在推进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资金保障是基础。融合发展是系统性的建设过程,研发投入、科技服务、基础建设等都是需要一定的资金去解决的问题。在资金投入的输入路径上,当前主要有市场贡献和政府项目两大渠道。财政投入比例较低,其原因是乡村产业融合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不可控等因素极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意愿。此外,建设乡村产业融合离不开大量的拥有数字驱动技能和能够投入乡村产业建设的人才,但是乡村的地理环境大多处于偏远且经济不发达地区,面临着年轻的人才留不住的尴尬处境。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给乡村产业的具体实践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麻烦。留守乡村产业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地方性职业院校也存在专业与就业不对口,导致专业人才与实际需求匹配度下降的现象。开拓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很重要的,这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在政策上给予宽松支持,在收益上给予奖励提升,在就业上给予社会保障。
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的融合过程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同步进行,会出现数字驱动进程优先于乡村产业进程的发展或者乡村产业的临时停滞的现象。所谓的长期性,是指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融合过程并非阶段性即可完成的,其过程涉及产业结构、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断变化。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的融合最终向整体化方向发展,长期性是实践的基础也是必经的过程。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融合的周期一般至少半年起步,乡村产业与数字驱动的合作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实现平稳运行。周期挑战主要受到政治引导、村民接受程度、具体实施困境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在实施政策方案时,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条主义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具体实践还是依靠一线广大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所以政府和相关负责机构应当给予适当的培训或者指导工作。然而,真正实施时的工作情况不同于以往,传统乡村产业出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部分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没有钻研耐心、遇见困难就懈怠等现象需要及时治理、整顿。
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中国现代农业竞争力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因此各部门要根植于实地情况,走自己独特的产业道路。本文从三个方面讲解多元化的供给体系。第一,加大在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的建立、发展、完善等阶段的资金投入,形成政府、银行、保险、投资四方面的联动机制,扩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在乡村产业加工领域、配套物流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发挥金融作为关键要素的积极作用,优化参与资源配置。第三,健全完善资金风险补偿机制,加强数字驱动和乡村产业融合的整体效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新型乡村产业合作社和企业的积极性。
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政府应当积极组织保险、信贷、金融等机构开展活动。借助数字驱动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优势,建立完善奖励机制,提高多部门协同参与的积极性。此外,主动开放国家支持政策和融合主体的共享机制,抓住融合核心和融合纽带,依托强大的数字驱动平台,发挥多方协同产生的增值效益。
数字驱动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以往的风险控制是单一的,没有考虑到新技术和新观念带来的风险。因此,首先应当健全数字体系的安全防御措施,推动数字信息安全的健康发展,高度防范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其次,数字驱动背后离不开数以千计的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工作人员,面对新的矛盾,运用新的创造性的方法,对杰出贡献者应当给予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分红等奖励措施。保证每一位参与建设者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确保数字驱动乡村产业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国外在数字驱动与乡村产业融合上起步较早,一些方法可以供我国参考。第一,乡村产业模式要精准化。美国结合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实践,实施农业精准监测,在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南非的草莓业也是精准产业的代表,推动传统数字化转型,依靠数据信息为支撑,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第二,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专业的数字驱动专家和专业的乡村产业人员等广大一线工作人员都可以加入这个大数据平台,共同分享经验。数字共享平台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多元性的特点。可以借鉴德国运用大数据共享系统,共享产业的诸多环节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多方位支持高素质现代化乡村产业一线人员的培育。通过提高知识技能,促进生产力和商业价值的转化。这是数字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力争培养一批新时代的职业数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