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益阳市中心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在发生争吵,或者情绪特别激动时会出现四肢麻木、胸闷气促,甚至抽搐、意识障碍,这时很多人会说,她(他)发“癔症”了!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不是癔症呢?如果不是癔症,又是什么病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个概念:过度通气,即由于通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需求产生的一种疾病,患者会出现呼吸运动加快,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部分患者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情况,甚至产生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患病后,由于呼吸加快,会产生窒息感,出现胸闷压迫,伴有心动过速、胸痛、手足抽搐等症状,检查后患者无阳性反应。如果要进一步确定的话,就要到医院完善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了。
癔症是自我暗示、生活事件等精神因素作用于个体导致的精神障碍类疾病。癔症包含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具有功能性症状。
分离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点:(1)分离性遗忘,患者突然无法回忆起个人经历,经常遗忘内容,一般遇到创伤性事件,无法采用神经系统病变等生理解释。患者在觉醒状态下,仍然无法回忆事件。情感爆发,主要表现为情感发泄、吵闹,表现比较夸张,一旦发作会出现意识狭窄。冲动情况下会伤人。(2)假性痴呆,给人比较幼稚的感觉。存在双重以上人格。
转换症状表现如下:(1)运动障碍,患者表现为动作减少,或者出现动作异常。部分患者会发生瘫痪,检查期间无法找到神经系统损害证据,患者肢体会出现抽动和震颤。(2)存在痉挛障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痉挛,部分患者全身僵直。(3)抽搐大发作,但发作并无规律性,同时患者存在显著诱因,经常为腕关节、指骨间关节发生伸直,同时还会出现呼吸阵发性加快,发作期间,患者瞳孔大小正常。(4)出现听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听力丧失,经过治疗突然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存在感觉障碍,表现为躯体感觉过敏或者异常。
过度通气患者治疗期间需要积极预防原发病,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该疾病的症状,缓解其心理压力,减轻恐惧感。告知患者学习腹式呼吸,通过减慢呼吸频率,消除过度通气倾向性。通过应用面罩,也可减轻症状。如果没有面罩,可用报纸卷成漏斗状,或者纸袋(塑料袋)替代面罩通气,限制患者通气,纠正患者低碳酸血症。如果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医生可以采用镇静剂治疗。亦可采用补钙方式,促使患者血浆钙离子增加。
真正的癔症该怎么治疗呢?癔症属于功能性疾病,心理治疗效果更显著,治疗期间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特点、家庭关系、重大生活事件,用负责认真的态度得到患者信任,同时采用药物治疗,使用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物。直到患者可以表达出内心痛苦,愿意倾诉,过程中医患应共同制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