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文 曾诗娱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 江苏苏州 215300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儿童是围产期和出生后1 个月内由于缺氧、外伤、早产、病理性黄疸等造成的中枢神经损伤的脑组织病变,患儿在运动、语言、智力、视听觉以及学习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是脑性瘫痪儿童较为显著的特点[1]。由于运动功能障碍使患儿在社会活动和心理情感等方面受到了制约,改善脑瘫儿童运动能力往往需要采取很多的干预和治疗措施[2]。作业治疗作为一种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有目的地选择作业活动,能有效从患儿身体与精神上改善儿童的活动功能,帮助患儿掌握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状态的方法和习惯,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3]。
现代社会的发展,移动互联设备性能与功能不断地迭代更新,iPad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中。已有iPad 游戏对个别类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改善研究[4],对于共济失调儿童,利用iPad 通过单点触控、多点触控的练习提高他们的整体上肢功能,但涉及iPad 游戏对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研究较少。手眼协调是儿童视觉指导下有意识和情感运动的行为[5],脑瘫儿童大脑受损不能高效自主地整合精确动作,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才能达到手眼协调。脑瘫患儿精细运动中涉及小肌肉和小肌肉群的协同运动,不仅需要在感知觉、注意力等方面共同参与,还需要手眼协调能力[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传统作业治疗结合iPad 游戏对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干预作用,为提高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研究假设:
1)作业治疗结合iPad 游戏对脑瘫儿童进行干预治疗后,FMFM 中手眼协调能力分数高于干预前水平;
2)在作业治疗结合iPad 游戏对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干预期内,脑瘫儿童目标运动的出现频次呈现上升趋势。
本研究以五名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被试均来自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被试选取条件:
1)被试医院诊断为脑瘫;
2)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3)具有不同类型的脑瘫康复类型。
被试基本信息如表1 所示。
表1 被试基本信息
1.2.1 精细运动功能测试表
干预前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测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对五名被试进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该量表分为五个分区,其中视觉追踪区分为5 项、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区分为9 项、抓握能力区分为10 项、操作能力分为13项、手眼协调分为18 项,每项采用0 ~3 分四级评分法[7]。各区得分(%)为区内所有项得分之和(分)除以所在区的最高得分,FMFM 总分(%)为各区得分除以5。本次数据统计时为了方便理解,同时展示了区内所有项得分之和(分)、各区得分(%)、总分(%)。该量表可用于判断脑瘫儿童在手功能方面存在的功能障碍,其中手眼协调分区(24个项目)可以精确判断不同类型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差别,为制定后期康复计划提供依据。被试者在评估过程中处于环境安静、独立、采光良好的个训室,时间约为20 分钟。
1.2.2 频次记录法
在实验研究中,运用观察法记录脑瘫儿童单位时间(分)内目标动作出现的频次,以检验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质量。五名被试目标动作如表2 所示,评测的时间点分别为基线期结束时、干预期结束时、维持期结束时。
表2 被试右侧上肢的目标动作的对应行为活动
针对作业治疗,结合iPad 游戏对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干预效果进行研究。五名不同类型脑瘫儿童共同接受12 次干预,一周3 次,分为基线期(第1 ~3 次)、干预期(第4 ~12 次),共计一个月;干预期后进入维持期,被试所在班级教师对被试者进行维持干预一个月。
1)作业治疗选择传统的移动小木桩、双手交换方木、搭积木、分拣珠子/拉拉链等,每次30分钟。
2)iPad 游戏介入在基线期每次互动时间20分钟,在干预期每次干预训练时间为30 分钟。
iPad 游戏选择《Cat Pet》《恐龙拼图》《忍者跳跃》《Sorter:为孩子和幼儿快乐教育游戏》《切水果达人》《手速大师》《气球爆破》。每次选择不同的iPad 游戏,尽量引导被试者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干预期活动流程如表3 所示。
表3 干预期活动流程
本研究通过观察脑瘫儿童在作业治疗结合iPad 游戏介入前后的FMFM 得分和目标动作出现频次衡量干预效果。为确保评分的准确性,每次评测均进行视频录像,活动结束后由干预教师和评测教师共同分析,予以评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 进行数据分析。因本次单臂试验研究对象少于8 例,研究指标(目标动作出现频次、右侧上肢FMFM 各区得分和总分)呈现非正态分布趋势,故采用M(P25,P75)进行表示,以Wilcoxon 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差异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基线期结束时、干预期结束时、维持期结束时,五例被测者单位时间内(1 min)右侧上肢目标动作出现频次(次/min)与右侧上肢FMFM 区内所有项得分之和(分)具体情况如表4 所示。
表4 干预前后被测者右侧上肢目标动作与FMFM 得分的情况
在干预期结束时、维持期结束时,五例被测者单位时间内(1 min)右侧上肢目标动作出现频次(次/min)较基线期结束时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期结束时、维持期结束时,五例被测者右侧上肢FMFM 的操作能力区得分(%)、手眼协调区得分(%)、总分(%)较基线期结束时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 所示。
表5 干预前后被测者右侧上肢目标动作出现频次与FMFM 得分的变化
本研究采用作业治疗结合iPad 游戏对五名脑瘫儿童进行上肢精细功能干预。结果显示,被试者在精细运动的FMFM得分中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被测者右侧上肢FMFM 的操作能力区得分、手眼协调区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并且从关于其目标动作出现的频次来看,五名被试目标动作出现的频次总体也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作业治疗结合iPad 游戏能有效改善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和上肢运动质量。
Daoud MI 等[8]研究脑瘫患儿参与交互游戏实现功能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游戏的功能康复对脑瘫儿童日常生活、学习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中五名不同类型的脑瘫儿童在作业治疗中结合iPad游戏关于不同项目中的效果存在差异,虽然在iPad 游戏中运用触控笔参与协助,就抓握能力区间来看,脑瘫儿童的进步并不明显;就操作能力区、手眼协调区来看,五名脑瘫儿童均有明显的进步。由于五名脑瘫儿童的类型和程度不同,研究过程中关注的侧重点也会有差异,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被试。总体得分可以看出,五名脑瘫儿童对目标运动总体提升,进一步证明作业治疗结合iPad 游戏可以对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
在康复训练中,作业治疗会选择目的性强、针对性明显的活动,长期反复练习手、眼的协调一致,帮助大脑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Biddiss E 等[9]研究为脑瘫儿童在家庭环境中参与基于交互式计算机游戏的运动疗法提供理论基础的理解,基于交互式计算机游戏的功能干预需要与患儿康复目标更加切合,告知/建立患儿自我效能感的反馈,并在干预中加大奖励/表扬力度以确保基于交互式计算机游戏的干预效果和治疗目标的实现。
让iPad 参与到教学中,简单的触控体验、丰富的游戏应用和便捷的互动操作非常适合脑瘫儿童使用。同时,iPad 的触控功能(如单点触控、多点触控)在操作中需要运用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其中有很多游戏APP 目标性强且游戏丰富,能长时间吸引学生建立训练与活动链接[10]。
关于手眼协调训练,国内外的报道不多。可以给被试者提供多样化的康复训练方式,针对被试肢体问题运用不同的作业治疗方法和iPad 游戏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的康复效果。
Kanitkar A 等[11]开发了以提高脑性瘫痪(CP)儿童的手部灵活性为目标的一个基于计算机游戏的康复平台。该平台将精细操作和总体运动练习与适合患有CP 的患儿的游戏活动相结合,提高了患儿的参与度和对特定任务锻炼计划的依从性,这些锻炼计划让上肢运动障碍儿童受益于特定任务治疗,如约束诱导运动治疗。
本研究采用作业治疗结合iPad 游戏对五名脑瘫儿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干预,结果发现五名脑瘫儿童进行运动干预后的总分结果明显高于干预前,其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从干预期目标运动出现的频次可以看出,五名被试者目标运动出现频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上肢运动质量获得提升。这些结果表明:作业治疗结合iPad游戏对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