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庚,韩 腾,王 亮,陈庆文,曹洪涛,安广池
(1 枣庄市山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277200) (2 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3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枣庄市大枣产业服务团) (4 枣庄市市中区林业发展中心)(5 济南艾高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石榴原产于西亚等地,我国自西汉开始引入石榴栽培,距今已有2000多年。枣庄市栽培石榴的历史也有2000余年,是我国栽培石榴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现有石榴栽培面积10000公顷,为全国八大重点产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北端的石榴集中栽培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异常现象日益增多,石榴病虫害的发生期和发生发展规律也有所变化,相应的防治技术也应随之改变。2020年以来,笔者对枣庄市石榴树上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为产区群众开展绿色防控提供了技术依据。现将石榴巾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
石榴巾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中、华北、陕西等地,主要寄主有石榴、月季、国槐、紫薇等,是各地石榴产区常见的食叶害虫。石榴巾夜蛾主要以幼虫取食石榴、国槐、紫薇等树木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影响石榴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其成虫吸食桃、苹果、梨等果实汁液,对过度成熟或有伤口的果实危害尤甚。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在山地石榴园,石榴巾夜蛾对石榴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
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翅展40毫米左右,头、胸、腹褐色,前翅内线棕色,内线与中线白色带有棕褐色细点,中线与外线间棕褐色。后翅棕赭色。卵灰绿色,尖馒头状,顶部平滑,底部稍微圆钝。幼虫体长40毫米左右,体淡褐色或棕褐色,多变化,时常见有与石榴枝条颜色相合者;头部灰褐色,中央具黑色不规则花斑,头顶有2个黄白色斑;体背布满黑褐色不规则斑纹,有1条至多条浅色纵纹;腹部第1、2节常拱起如桥状,往往被误认为尺蠖类害虫;臀足特化为双尾状,向后伸出,幼虫抱持在枝条上时形似枝条。蛹长卵形,栗褐色,被白色粉状物;长18毫米,直径约5毫米;蛹被白色或棕色粗茧。
石榴巾夜蛾在枣庄市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各代发生期如下:3月下旬石榴萌芽期成虫开始羽化,羽化后3~5天产卵,卵期10天左右。第1代幼虫4月上旬出现,20天左右老熟,5月上中旬在树皮缝、草丛、树下隐蔽场所等处结茧化蛹。第1代成虫5月中下旬羽化。第2代幼虫5月下旬孵化,第2代成虫6月底出现。自第2代开始发生世代重叠,各虫态同时出现。第3代幼虫7月上旬孵化,第3代成虫8月上旬羽化。8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中旬开始老熟并化蛹越冬。
幼虫体型和体表颜色与石榴1年生枝条极为相似,白天一般安静地伏在粗细程度和颜色与其身体相似的枝条上,头部和足抱在枝条上,尾部朝向枝梢,虫体与树枝浑然一体,不易分辨。该虫喜欢在5年生左右的幼树上为害,喜食梢部幼嫩叶片,在石榴树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一般不为害其他树种。幼虫的取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被害叶片呈缺刻状,取食严重时仅剩下叶柄,中龄以后的幼虫排出的粪便颗粒较大,很容易从树下地面上被发现。临近越冬的老熟幼虫多在树盘内疏松的土壤中化蛹,集中分布在5厘米左右深的土层中。
成虫多在夜间羽化,口器较发达,常刺入过熟的桃、苹果、梨等果实内或果实伤口中吸食果肉的汁液,被吸食的果肉呈海绵状,并围绕刺吸的伤口腐烂,造成大量落果。成虫也多在夜间取食活动,4:00前后飞离。
石榴巾夜蛾属于石榴产区常见害虫,在管理水平较好的园片很少发生,但在失管的园片却极易暴发成灾,发生严重时会造成全树叶片被吃光。防治要遵循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从近年来的观察结果看,石榴巾夜蛾在山东枣庄的发生期较往年提前了7天以上,可在春季萌芽前的3月中旬对全园树盘进行翻耕,耙平后全园覆盖黑色地膜或地布,阻止在土壤中越冬的蛹羽化成虫,减少第1代成虫发生基数。
幼虫发生期,注意观察树下是否有虫粪排出,当发现有虫粪时,往树上相应部位查找幼虫,将发现的幼虫用疏果剪杀之。
秋末老熟幼虫下树化蛹,越冬前在树干上捆绑草把或草苫,引诱其在其中化蛹,于冬季落叶后清园时解下并集中烧掉。
一是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于日落后3小时在石榴园外挂黑光灯,诱杀园内的石榴巾夜蛾成虫,日出后取出所诱集的成虫集中烧毁或运出饲喂家禽。挂黑光灯时,切忌将灯挂在园内,以免将园外的石榴巾夜蛾成虫引诱到园内产卵,造成虫口密度不降反升。
二是采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在第1代成虫羽化前,将红糖、敌敌畏、醋、水按1∶1∶4∶8的比例充分混合,装入普通玻璃罐头瓶中,容量为罐头瓶容积的1/3~1/2,用细铁丝拴紧瓶口凹陷处,再挂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枝干处,吸引园内刚刚羽化的成虫入瓶吸食糖醋液,毒杀之。
三是采用毒桃果液毒杀成虫。根据石榴巾夜蛾成虫嗜食桃果汁液的习性,将过熟或残次桃果切成数片,浸泡在80%敌敌畏乳油20倍液中,保持桃果片漂浮在药液表层即可,诱集成虫前来取食,毒杀之。
总之,通过诱集成虫来减少产卵量,能有效控制幼虫危害。
一是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在石榴树下按照每亩15~20千克的标准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施后旋耕表层土壤,深度控制在10厘米以内,防治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和金龟子幼虫;按照每亩5~10千克的标准撒施3%噻虫嗪颗粒剂,可以防治土壤中的金针虫;按照每亩1~2千克的标准撒施10%噻唑膦颗粒剂,可以防治石榴根结线虫病,并兼防蚜虫。
二是在幼虫发生期,叶面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000~2000倍液+35%侬悦农用增效剂3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00倍液+5%灭幼脲悬浮剂1000~2000倍液+35%侬悦农用增效剂3000倍液进行防治。
三是春季惊蛰前,在树盘内使用耧耙划碎表土并撒施辛硫磷、噻虫嗪等颗粒剂,用法同上,诱导越冬害虫提前恢复活动并诱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