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张发,蔡相强,王志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 吉林 132108)
蜜蜂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养殖种类之一,饲养蜜蜂不仅能为人类社会提供蜂蜜、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还对蔬菜等植物的授粉具有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对农业的生态、增产效果似应刮目相看”。我国是养蜂大国,养蜂产业蓬勃发展。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 记载,2011-2019 年,我国蜂蜜年产量稳定在40 万t 以上,2016 年、2017 年两年更是超过了50 万t[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良的蜂具和养蜂技术是拉动养蜂产业发展的两驾马车,为养蜂产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大幅提高养蜂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时,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也保证了养蜂产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从推动蜂业发展的主要养蜂器具、养蜂技术、政策支持3 方面介绍了我国蜂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未来可能有助于养蜂业发展的技术方法。
蜂箱是蜜蜂生存繁衍的固定场所,是养蜂者饲养、管理蜂群的主要工具。标准蜂箱一般指十框标准蜂箱,也称为意蜂标准蜂箱或朗式蜂箱,由美国人朗氏于19 世纪中叶发明。标准蜂箱通常由箱盖、副盖、巢箱、继箱、箱底、巢门挡、巢框、隔板和隔离板、隔王板几部分组成[2]。西方蜜蜂(简称西蜂) 会在小于6.4 mm 的缝隙内填充蜂胶以避免这些蜜蜂难以清扫的角落蓄积害虫[3],早期的“活页蜂箱”巢框间隔较小,蜜蜂难以清扫便会利用蜂胶填充缝隙,导致巢框粘连,使蜂群难以管理。标准蜂箱的发明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巢框间隔一定距离悬挂在蜂箱内形成“蜂路”,使蜂群能够合理运用蜂路,方便蜂产品生产和蜂巢清理。同时,活框养蜂极大地方便了蜂群的管理(检查蜂群、取王、囚王、取蜜等),使人工驯养蜂群成为可能。此外,蜂箱的标准化设计使各地甚至各国采用统一标准及尺寸生产蜂箱,有效地降低了养蜂人和蜜蜂对新蜂箱的学习成本和适应成本。
隔王板是现代蜂业常用的蜂箱配件之一,是限制蜂王产卵区域的专用工具。隔王板通常由框架和隔王栅片组成,栅片有孔型和线型之分(孔型一般为冲孔制成,线型由钢丝或竹丝编制而成),但二者孔径大小均可供工蜂通过但限制蜂王进出,以起到限制蜂王的目的[4]。使用时将隔王板横放在巢箱和继箱中间或竖放在巢箱中,限制蜂王活动区域,使其在巢箱或巢箱内几张巢脾上产卵。隔王板的发明将蜂箱划分出育虫区和无王区,使得人工育王更加方便,也为大量生产蜂王浆提供了支持。此外,隔王板也可以用于组建巢继箱双王群繁殖,使蜂蜜质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5]。
蜂蜜是主要蜂产品之一,也是大部分养蜂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古代,蜂蜜是极其稀缺且珍贵的资源。主要由于早期取蜜通常是掏取带蜜巢脾进行压榨式熬煮取蜜,甚至是在花期过后捣毁蜂巢取蜜。这些取蜜方式严重干扰了蜂群的正常活动。而摇蜜机则能够结合活框养蜂法,通过离心力将巢脾中的蜂蜜分离,在不影响蜂群的情况下,随时能够获得不同浓度的蜂蜜,使单群的蜂蜜产量得到大幅提升。
分蜂是蜜蜂壮大种群的主要手段,通常大流蜜期过后,蜂群群势强盛、食物充足,便会发生自然分蜂。但在养殖中,自然分蜂却不利于生产。分蜂热使蜂群处于怠工状态,生产繁殖工作减少甚至停止[6],分蜂后原群群势损失一半以上,蜜蜂生产受影响,同时还具有遭受敌害的风险[7]。
人工育王技术最早由G.M.Doolittle 提出[8],使用蜂蜡做成王台基,仿造自然王台,移入工蜂房内的适龄幼虫,诱使哺育蜂向王台内分泌蜂王浆哺育幼虫,便可人工培育蜂王[9]。培育蜂王时可使用隔王板将蜂巢分为育虫区和无王区,使用无王区便可以顺利培育蜂王。人工育王技术使养蜂者能够适时培育大量蜂王,并按照其意愿进行人工分蜂,有效避免了分蜂热的发生,避免了自然分蜂带来的损失。获得的蜂王可以用于生产、繁殖、选种、替换老王等。
蜜蜂人工授精技术是通过器械装置把一只或多只雄蜂的精液注射入蜂王输卵管内使其受精[10],由美国人R.L.沃森于1924 年发明,也称为蜂王器械受精[11]。蜜蜂人工授精技术使不具备隔离条件的地方具有了保存纯种的能力,还能实现自然交尾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女父、母子回交[12]等,为定向选育、配置杂交种提供了技术保证。
蜜源植物是蜜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生产蜂蜜、蜂王浆等蜂产品的原材料。但通常主要蜜源的花期仅有1 个月左右,如椴树的泌蜜期仅持续20 余天[13]。早期养蜂人饲养蜜蜂时蜂群不移动,只能采集一个地区的单独一种主要蜜源,蜂蜜高产期仅持续1 个月左右。而长途转地放蜂技术“追花逐蜜”,使得蜂群可以采集到多个蜜源,延长蜂蜜高产时间,提高蜂蜜产量,也使蜂群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
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 年的光阴。”在为人类所利用的1300 多种植物中,有1000 多种需要蜜蜂的授粉才能得以繁衍。蜜蜂是天生的授粉者,其身体上被有大量易于沾粘花粉的绒毛,后足上还有2 个“花粉框”和“花粉刷”相互配合来帮助它采集和运输花粉。经蜜蜂授粉的农作物产量可得到明显提升。如袁德雨报道蜜蜂为草莓授粉产量翻番[14];冷博峰发现蜜蜂授粉能够有效提高油菜产量[15]等。
因此,发挥蜜蜂授粉特长同样可以为养蜂人获得收益。在这方面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蜜蜂养殖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出租蜂群为农作物授粉;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养蜂收入仍以采收、出售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蜂产品为主,授粉产业正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推广。
2009 年12 月28 日交通运输部公路部发文《交公路发〔2009〕784 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指出将蜜蜂(转地放蜂) 列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转地放蜂车辆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免交转地放蜂车辆高速通行费,促进蜂产品提质提量。
农业农村部发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指出,各省可结合本地实际支持蜜蜂良种场、高效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养蜂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提高养蜂业技术装备水平。
蜂群是养蜂业的根本,而蜂王则是蜂群优良基因的主要来源。选育优良蜂王品种对养蜂产业高质量发展举足轻重。通过人工授精等技术,选育出产卵能力强、采集力强、抗病性强、抗逆性强、蜂产品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可推动养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转地放蜂可更好的利用蜜源,提高蜂产品质量和产量。但转地放蜂过程中,蜂群的转移却是件费时费力的工作。研究开发出蜂群快速包装及装卸工具,协助养蜂人装卸转移蜂群,能够有效减少养蜂人的劳动强度,节省转地放蜂等情况下运输蜂群的时间成本。除此之外,开发车载蜂场平台也是解决该问题的可选方案之一。将蜂群直接置于车载平台上,转地放蜂过程中无需装卸蜂群,做到“开车即走”,从源头上解决该问题。
蜂螨是蜜蜂的主要敌害之一,其中大蜂螨和小蜂螨对蜜蜂危害最为严重。它们寄生在蜜蜂体内,造成幼虫房内出现大量死虫和死蛹、成年蜂畸形,四处乱爬,起飞困难[16],令养蜂人极其头疼。蜂螨虽然可以通过除螨药杀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杀螨不及时造成损失、产生抗药性、药物残留污染蜂产品等。因此,蜂螨防治新技术的开发于养蜂业高质量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找到不威胁蜂群安全、不污染蜂产品的蜂螨天敌,是未来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采用生物方法防治蜂螨立竿见影,安全有效。也可以研制除螨药缓释装置放在蜂箱内,投放一次除螨药即可常年控制蜂螨,能够有效解决杀螨不及时的问题,
移虫是生产蜂王浆、人工育王的必要步骤,其过程相对复杂,对新手而言,可能因移虫时间过长使幼虫气味消散导致移虫失败。因此,设计研发一套简单易操作的取浆移虫装置,快速完成切割、移虫、取浆工作,让蜂王直接将卵产在王台内,实现快速取浆移虫,降低学习成本,推进养蜂产业机械化、现代化。
蜂群是养蜂的根本,检查蜂群是蜂群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可观察蜜蜂状况、敌害情况、是否感染疾病、是否掉王等。但检查蜂群需要打开蜂箱盖,影响蜂群正常的生产繁殖,更有甚者养蜂经验不足经常开箱检查,高频率扰动蜂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研发出无需开箱即可检查蜂群状况,不干扰蜂群日常生产繁殖活动的智能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推动养蜂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