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校本化传承的探索与研究

2023-09-12 09:38:22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孙云泽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戏曲教师学生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 孙云泽

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戏曲教育形式。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地方戏曲在学校传承中往往存在目标模糊、师资薄弱、教材缺乏、教法单一等问题,不能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结合。为此,本文重点探究如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评价等方面系统性地将地方戏曲纳入校本课程。

一、确立传承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中。著名教育编辑家李振村认为:“教育戏剧的本质,是运用戏剧元素,即运用情境、场景、情节、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元素,把情感价值观等教育价值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全人品质。”在地方戏曲的传承中,要改变单一的传唱形式或单一的音乐功能,将其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有教育价值的经典剧目的排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发展学生道德、文化、审美、体质、实践等多方面的素质。戏曲传承中除了戏曲知识、唱腔对白的学习外,还要进行戏曲经典剧目的剧本阅读、剧目排演、绘画装扮等,让学生审美动手、协作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编创丰富的课程内容

地方戏曲在内容上多是口传心授的原始留存方式,缺少纸面材料,更缺少教材。学校要将戏曲中的文学、音乐、美术、武术、中华美德等元素提炼融合,从内容及表现形式上加以改进创新,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加以融合,并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按内容的类别及学习的梯度进行编排。

(一)从吸收传统、改编现代、创作新作品等方面发掘教学资源

地方戏曲课程资源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吸收传统戏曲中的优秀经典剧目。如柳腔中有颂扬不信天命、逆境成才的《状元与乞丐》,有描述两儿不孝受到惩罚的《墙头记》,等等。教师可对其进行适当的整理,将成人化、低俗化的部分进行删减或替换,使其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例如,地方戏曲中常用的 “汉子”“娘们儿”就需要替换成“丈夫”“妻子”等词语。二是借用现代新剧目。这类新创作剧目主题立意一般没有问题,都是弘扬正能量的剧目,但剧情往往比较复杂,篇幅过长,学生生理、心理方面难以接受,最好删减至一小时以内。三是改编创作新作品。这一方面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基于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现代小故事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师生共同进行改编创作。例如,《龟兔赛跑》《司马光砸缸》《面子》等作品,这类作品因为是师生共同改编创作的,所以既有历史延续,又具有现代生活特点,并在创编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发掘地方戏曲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提炼“读悟、唱演、画做”等学习技能

首先,剧本往往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较深的文学内涵,如豫剧《朝阳沟》、花鼓戏《打铜锣》、柳腔《赵美蓉观灯》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经典剧本进行阅读与领悟,在剧本阅读中品味对白、唱词、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旋律、乐器伴奏、声腔吐字,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及其蕴含的思想教育价值;其次,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学生通过学习戏曲的手、眼、身、法、步等舞台表演技能,演唱戏曲片段,编创剧本,能够增强协作、创新、实践能力;最后,无论是装扮、服装、道具还是布景等,都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学生通过画脸谱、戏曲故事,制作道具、布景等可以感受戏曲的美并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分成感知、表演、创编等学习梯度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习梯度上,可以分为低、中、高年级三段。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了解、感知为主,了解地方戏曲的起源、历史传承、基本行当角色、基本唱腔特点,感悟戏曲故事的教育意义,学习简单的唱腔片段演唱,绘制脸谱、描摹戏曲服饰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当地语言、风俗、地理等,从而受到地方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中年级:学生主要以学唱、模仿为主,通过学习经典唱段,感受唱腔的旋律美、台词的韵律美、动作的身段美;通过戏曲粘贴画、十字绣、葫芦画及化妆的学习,感受戏曲的装扮美;通过武术课、舞蹈课等学习戏曲操、戏曲武打基本动作等,感受戏曲动作美。学生在这一阶段比较全面地学习戏曲内容,能够初步登上舞台进行表演展示。学生的审美、表演、实践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高年级:学生主要以表演、创编为主。学生主要通过研读剧本或自己搜集材料品评剧本、改编剧本,相互合作进行戏曲的创作表演。在剧本的改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思想品格等,在表演创编中培养学生展现自我、勇于登台、展示自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借鉴STEAM课程理念的实施方式

内容的丰富及拓宽还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实现。戏曲的特点是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其他表演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学校要从教育教学出发,充分吸收STEAM课程的理念,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全要素分工融合。每学期每个年级根据不同学科设置相应学习时间,纳入整体的教学工作中,让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传承、创造性发展。

(一)音乐学科

戏曲讲究唱、念、做、打,艺术课程标准也将戏曲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在地方戏曲校本化过程中学校应把音乐学科放在主体地位,将其课时设置在50%左右。在音乐课上,首先要进行唱腔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戏曲的唱腔美、韵律美;其次是身段的训练,这项内容与舞蹈律动紧密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舞蹈课进行一些戏曲的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的练习;最后是进行整体剧情的排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演、唱、说、做等进行整合排练。

(二)美术学科

戏曲中人物的勾画、脸谱的描绘、服装的穿着、背景的渲染以及形形色色道具的制作无不具有独特的美学思想,美术课程中的欣赏、绘画、手工等本身也涵盖部分戏曲内容。所以,学校将戏曲中的脸谱、人物、装扮、舞美、道具制作纳入美术学科中,将教材内容与地方戏曲充分融合,每学期设置2~4课时,通过画人物、画服装、制作道具、制作脸谱,并融入沙画、粘贴画等形式,让学生在赏、画、做中感受戏曲艺术中的造型美、服饰美、色彩美、装饰美。

(三)语文学科

地方戏曲剧本从古典诗词、民间歌谣、说唱文学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所以对白通俗晓畅、用词活泼、唱词工整押韵,或富有韵味,或明了直白,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学校可以每学期在中高年级设置2~4课时,将剧本的品读与语文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剧、读剧、编剧中不断地体悟剧本的思想内容,体会剧本的文字魅力,学习创作简短的小剧本,从而不断升华,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人文熏陶。

(四)融合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大戏曲教育

学校还可以将地方戏曲中传统的孝敬、忠义、正直、善良等思想意识与德育课相结合,将戏曲武打与体育课相结合,将排演展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结合,将日常基本训练与社团、托管等相结合,拓宽戏曲学习途径。学生日常走进社区、景点、敬老院等场所进行公益活动;走进剧场,登上舞台,参加文艺演出;走进乡村小学与小朋友联欢。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实践探索的能力。学校还可以在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英语模仿秀活动、劳动教育活动等中融入戏曲的唱腔、服装、道具、表演手法等元素,从而达到将其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的效果。

四、开展多元化的评价

(一)开展考核达标

各科教师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进行测评,如音乐学科对于学生演唱、表演的测评,美术学科对于学生绘画、手工制作作品的评析,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戏曲作品的品读及创作的评判,最后汇总、评选、表彰优秀学生,授予“戏曲小达人”等荣誉称号,并颁发喜报及证书。

(二)展示性评价

学校举办校园戏曲节,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可分为戏曲表演类与戏曲美术类,全校人人参与,通过戏曲表演、名段演唱、戏曲知识竞答、手工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戏曲天地里自由驰骋、尽情挥洒,激发学生“学戏曲、爱戏曲”的热情,让学生享受戏曲,展现自我。

(三)实践性评价

学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加各类比赛、演出、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实践所学,让学生感悟戏曲的魅力;活动后颁发实践荣誉证书,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建立过硬的师资队伍及全面的保障体系

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教师资源,以音乐教师为骨干,涵盖着音乐、美术、体育、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组成戏曲教师队伍。日常开展教师读剧、化妆、演剧等教研活动,让教师乐于参与、敢于参与,感受戏曲的魅力, 提高教师的戏曲素养。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定期聘请戏曲专家及戏曲传人等到校上课、举办讲座,助推学校戏曲教学的开展。还可以联合地方剧团、宣传部等,争取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有条件的还可以申请将学校打造成培训基地,为地方戏曲在学校的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地方戏曲校本化不仅可以促进其传承与弘扬,而且能够使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艺术审美、团结协作、创新实践、舞台表演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但不可否认,地方戏曲在传承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师专业性不高、传播范围小、题材贫乏、形式单一、内容拖沓、与小学生的审美习惯不匹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猜你喜欢
戏曲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赶不走的学生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学生写话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人民音乐(2016年1期)2016-11-07 10:02:41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