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军
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晚年设立了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四大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皇太极继位后,三大贝勒与他并坐同受臣属朝拜。皇太极最初对兄弟们毕恭毕敬。阿敏见此,便有劳苦功高的感觉。他对这位堂弟说:“我与众贝勒共议你为汗,你现在即位了,让我出居外藩,怎么样?”
“出居外藩”是统兵国外(比如朝鲜)的意思,皇太极没有答应。显然,在他看来,阿敏越线了。阿敏的越线行动并没有停止,反而不断升级。“出居外藩”的希望破灭后,阿敏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怕谁?他(指皇太极)能把我怎么样?”
这是天聪元年(1627)的秋天,一切都还不能撕破脸皮,哪怕是暗藏杀机,脸上也要笑意盈盈。
皇太极还是想再等等,毕竟阿敏是叔叔舒尔哈齐的儿子,是他皇太极的堂兄。如果对兄弟动刀子,那就意味着父亲与叔叔当年的悲剧将在他们这一代重演。
阿敏继续挑战皇权,虽然他不这么认为。那是在朝鲜,在朝鲜国的王宫内,阿敏和他率领的金国部队得胜后一度打算在朝鲜住下来,不再回国。因为回国毫无意思——父亲早已经不在,兄弟间面和心不和,一轮新的悲剧似乎呼之欲出。他不愿做刀下鬼,不愿意像父亲那样,惨死在兄弟手里,还是人在天涯比较好。
皇太极却对阿敏的我行我素震惊不已,在他看来,这是图谋不轨。皇太极感觉自己又走进父亲努尔哈赤的命运怪圈:必须自相残杀,必须在自相残杀中才能一起逶迤前行,这叫代价,帝国前进的代价。个中的人生况味,努尔哈赤已经无数次地体验,現在轮到皇太极去百感交集了。
所以他想动手,目前的局势似乎逼得他只能选择动手。
好在有亲弟弟济尔哈朗的苦苦相劝,阿敏最终还是回国了。尽管阿敏归来,皇太极依然没有释怀。其实他在等一个机会,置阿敏于死地的机会。
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的机会来了,一场战争让一切都袒露无遗,也让阿敏露出破绽。他的软肋被皇太极击中了。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没阿敏什么事,事情都是皇太极做的,或者说功劳都是皇太极的。
这一年,皇太极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亲率大军征明,拿下四座城池:永平(河北卢龙)、滦州(河北滦县)、迁安、遵化。这四城都位于山海关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随后,阿敏开始进入角色,他被委派前往四城驻守。
没有人知道这是皇太极对阿敏的信任还是暗藏杀机。如果说皇太极一开始就以四城的丧失为诱饵,以完成对阿敏的绝杀的话,不得不说,这个人的心机实在是太深了,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以四城杀一人,阿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阿敏浑然不知,走马上任了,有些漫不经心,有些随遇而安,就像他的人生,没有什么计划和起承转合,有的只是失败者的叹息和无可奈何。在明军的反攻之下,四座城池很快失去,当最后一座城池易手时,阿敏才知道,皇太极到底是藏了心机的,自己做容易的事,却把极难之事扔给他,要的就是让他露出破绽,以达治其罪、诛其心的目的。
阿敏兵败归来,皇太极准备了十六条罪状。真正与战争有关的只有一条“丢弃永平,残杀降民……使恶名扬于天下”,其他条款都是对阿敏的政治总清算。比如“(太祖在时)挑嗾其父,欲离兄汗”,又比如“自视为汗,欺凌在下诸贝勒”。皇太极招招阴狠,玩的都是见血封喉。
于是,阿敏被囚,十年后死于囚牢中。没有证据证明在最后时刻,皇太极对他实施了诛杀,但从某种程度上说,阿敏的的确确是“被死亡”。皇太极成功地让时间诛杀了这位有些桀骜不驯的兄弟,以成全自己的一世英名。到最后,皇太极有一层伤感难与人言:他最终没有走出父亲的宿命,没有打破手足相残的权力怪圈。
这是他的局限性,也是历史的局限性。
(摘自《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