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3-09-11 17:12:28闫笑笑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

闫笑笑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4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予早期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还能大幅改善神经缺损与肌力,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2-014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2.048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一种以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偏瘫为主要症状的脑部功能缺损综合征,虽然目前的医疗水平可以有效救治,但不少患者仍残留偏瘫后遗症,干预不及时,可以引起关节痉挛、肌力减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1-3]。针对急性期患者,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待进入恢复期,才需采取早期康复训练。由于常规康复护理难以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不少研究指出,安排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更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低频电流刺激患者肌肉和神经,使骨骼肌或平滑肌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4-6]。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21±3.11)岁,偏瘫位置:左侧21例、右侧19例,疾病类型:脑梗死20例、脑出血20例,病程1~8周,平均(4.57±1.03)周。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3.23±3.14)岁,偏瘫位置:左侧23例、右侧17例,疾病类型:脑梗死22例、脑出血18例,病程2~10周,平均(4.59±1.01)周。2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患者经MRI、头颅CT检查确诊;伴有偏瘫症状。排除标准:有肢体功能障碍史;存在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患有先天残疾、严重脏器疾病、其他脑部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照组:2 h进行1次翻身,予以康复宣教,指导家属进行适当的肢体按摩。

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早期康复训练:(1)良肢位摆放,床上翻身训练等。(2)关节活动度维持锻炼:主要是关节的被动运动,由近端到远端,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关节牵拉,以保持正常的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3)肢体主动运动:以Botath握手交叉上举、翻身训练、床上移动、往健侧患侧翻身以及翻身坐起等为主要训练内容,辅助患者完成相应的动作,按患者实际病情指导开展不同强度运动。(4)坐位平衡训练:由卧位逐渐过渡到坐位,可先训练静态坐位平衡,后逐渐过渡到动态平衡。(5)站起及站位平衡训练: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向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立起,完成坐位下站起训练。患者借助助行架站立,重心放于健侧下肢,后逐渐过渡至患腿,然后去掉上肢辅助,独自站立。(6)步行训练:患者站立保持平衡即可开始,注意上肢的摆动及骨盆旋转,接着平地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7)日常生活能力锻炼:重点训练掌握刷牙、洗脸、更衣如厕等能力,指导患者梳头和用餐等。神经肌肉电刺激:采用Longest生产的LGT-2320D型治疗仪,取仰卧位,在患者上肢三角肌、腕背伸肌,下肢股四头肌、胫前肌放置电极片,设置频率30~50 Hz,通断比1∶3,双向脉冲波,视患者耐受程度进行参数调节,待患者肌肉收缩明显即可,1次/d,20 min/次。1周6次,共计10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与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总分均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总分42分,總分越低表示神经缺损程度越低。对比2组肌力改善情况,显效为有正常肌力,可像正常人一样活动,或能够抵抗重力以及一定程度的阻力;好转为对重力及阻力的抵抗力有所提高但尚无法像健康人一般自主活动;无效为干预后肌肉挛缩无改善,无法引起关节运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    2组干预前的M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日常生活能力    2组干预前MBI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神经功能    2组干预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肌力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后遗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下肢运动障碍,这是因为脑卒中的发生及发展使得大脑皮质中用于控制运动的中枢神经区域受到破坏,可见特殊的走路姿势,即偏瘫步态,严重者会卧床不起[7]。而且患者还伴随偏侧的感觉功能障碍等问题,因说话不清而难以沟通,因吞咽障碍而进食困难,因口眼歪斜而产生容貌焦虑,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根据偏瘫的部位及具体表现进行程度划分,肌力减弱但仍保持在4~5级且不影响日常生活为轻度偏瘫[8],偏瘫症状严重且肌力在2~4级为不完全偏瘫,肌力0~1级且完全无法活动为全瘫。

现阶段针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以药物控制及营养支持为基础[9],实践证明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功能迅速恢复。此外,以功能性电刺激及肌力训练为代表的物理治疗也得以推广,有望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提高疗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通常在发病后的2周内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训练内容包括站立平衡、转移、步行、交流及日常进食、如厕、洗漱等[10],以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这是因为早期康复训练可改脑部血液循环并重塑神经功能,进而降低残障程度。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属于物理治疗的范畴,借助相关仪器发出的20~50 Hz低频电流来刺激患者的特定肌群进而使其收缩或抽动[11],对改善肌力、维持关节灵活及实现自主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MA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为理想。早期康复训练对不同症状具有针对性,越早干预越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联合神经肌肉刺激,采用低电流,既可形成节律性的收缩运动,又不会伤及神经细胞,可延缓肌肉的萎缩速度并缓解水肿。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神经系统受损之后无法经自身代偿功能而恢复,需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干预以及系统的肢体训练,机体细胞实现了再生与更新,原本的大脑皮质病灶处也生成了新的传导路线,相关试验证明,刺激轴突发芽可替代/活化潜在突触[12],肌群组织的兴奋性大大提升,加之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了静脉淋巴回流,在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了对肢体的有效支配。有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治疗可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联合治疗有利于患者大脑皮层的修复,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并实现对肢体的自主支配,是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并完成简单活动的重要前提。观察组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接受联合干预的脑偏瘫患者的肌力恢复更为理想。一方面与电刺激的定点进行有关,另一方面与早期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有关,对于预防肌肉萎缩、坏死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走路偏態、无法行走及残障等不良结局。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肌力均能产生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荣梅,张军鹏,张雁儒,等.PNF拉伸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1):34-36.

[2]    杨晓龙,曲斯伟,孙丽,等.运动贴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5):560-565.

[3]    葛瑞东,白硕,郭京伟,等.指压穴位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6):673-677.

[4]    马贤聪,鲍晓,杨泉,等.抗阻运动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4):805-811.

[5]    朱金莉,刘建浩,黄淼,等.夹脊穴为主的针刺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5):169-172.

[6]    JILL SEALE,CAROLYN UTSEY.Physical therapist's clinical reasoning in patients with gait impairments from hemiplegia[J].Physio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2020,36(12):1379-1389.

[7]    张韶辉,吴朝阳,曹韡悦,等.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5):1823-1826.

[8]    廖源,孙光华,封蔚彬,等.强调呼吸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有效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4):698-701.

[9]    徐雯,黄思思,罗翠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2):125-126.

[10]    钱小蕾,常立国,谢遵伟.神经肌肉中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4):34-36.

[11]    许雪梅,赵元琛,熊建华,等.血栓通联合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疗效及NGF、BNDF的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6):1443-1446.

[12]    陈瑞军,王萍芝,梁英,等.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9,34(2):267-269.

(收稿日期:2022-10-26)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25:26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QCC在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2015年7期)2015-03-20 0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