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桂丽
摘 要:本文以地质类科技期刊刊载的文章为例,分析了部分文章篇幅较长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阐述了删繁就简的基本原则:保留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精简相关性较小的内容;保留原创内容,精简引用内容;保留首次发表的数据或原始资料,其他数据或资料只引用结果;图表已详细论述的内容,则精简文字论述。并提出了提高科技论文有效信息量的措施:发挥审稿专家的稿件鉴审作用,控制信息质量;做好作者服务工作,加强沟通,培养作者提炼文章精华的写作意识;不断学习,提高编辑的审编能力,促进编校规范化。
关键词:科技期刊;有效信息量;删繁就简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9-0070-04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在先进科技知识成果的传播及更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知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科技工作者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有效的科技知识及成果信息,而他们对科技信息的查阅要求是,用最短的时间查阅到最有用的信息,即查阅有效信息所用的时间越少,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就越多,这样才能提高科研及工作效率[2]。科技期刊通常要求作者将论文的字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版面限制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希望作者提高写作水平,尽可能地用较少的字数清晰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这对作者来说,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写作素养和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质类科技期刊刊载的文章篇幅一般都较长,这既与地质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等客观因素有关,又与部分作者喜欢写长文章、讲长话等主观因素有关。笔者在编辑实践中发现,部分作者撰写科技论文时存在“担心读者看不懂论文”的共性,经常把一些基本概念、常识性知识搬到论文中,且大篇幅地介绍科研背景及推导过程等,形成了许多冗余信息。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读者获取各类科技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渠道也更加丰富,但是有耐心阅读长篇文章的读者日趋减少。因此,为地质类文章“瘦身”,删繁就简,遏制无效信息的膨胀,尽可能增大论文的有效信息量,是地质类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和义务。
一、文章篇幅较长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众所周知,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学科,要把研究的相关问题论述清楚,必须清晰介绍所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或地理概况,这是地质类文章篇幅较长的客观原因。比如,与矿床学相关的文章,一般要介绍清楚所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包括区域构造、岩石、地层、矿产分布等)、矿区地质特征(包括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等)、矿体形态及产状、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成因分析……如果再加上野外地质照片、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等材料,以及必要的图件、表格,文章篇幅肯定较长。
(二)主观原因
地质类科技期刊刊载的文章,篇幅较长的主观原因有三个:一是很多地质类科技文章是作者在所承担项目提交的地质报告基础上撰写的,有些作者甚至直接将地质报告的有关部分剪切成科技论文,比如,图件均是将地质报告中的大图缩小后直接用到文章中,没有分清楚地质报告与科技论文的区别。一篇科技论文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只要把某一个问题说清楚就可以了,并不等同于地质报告要面面俱到。二是目前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方式也越来越便捷,有些作者在网络中下载并阅读了相关文章后,感觉别人的观点对自己有用就直接大段复制、引用,这不仅增加了文章篇幅,也让读者很难了解作者自身到底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有过度引用或抄袭之嫌,并且,文章内容的重复刊登也浪费了出版资源。三是保持原意来减少文章字数,对于没有进行过此项练习的作者来说,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很多作者不愿意牺牲这部分时间来获得不明显的“好处”,这个“好处”指作者精简论文时,可以重新梳理知识、捋顺逻辑并发现新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删繁就简的基本原则
为地质类科技论文“瘦身”,删繁就简是一项比较繁琐而艰难的工作。结合编辑工作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地质类科技论文删繁就简的基本原则。
(一)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保留,相关性小的内容精简
科技论文是作者对所从事或研究的工作有了新发现及新认识后,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并与同行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因此,每篇科技论文都应有明确的主题或观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有的作者写文章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岗位遴选,所以整篇文章东拼西凑,没有明确的主题,需要编辑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加工。比如,有关矿床学方面的文章,只要将矿点的特征和发现过程介绍清楚就可以了,成功经验能够让读者获得借鉴,但是一些作者写作时有点不着边际,文章中出现了成因探讨,甚至将不同的大地构造学派术语混在一起,并没有实际工作支撑。因此,返修时编辑要建议作者围绕矿床特点和找矿经验这个主题来写,将其他部分进行删减。
有的作者直接将地质报告缩减后作为科技论文,那么与论文主题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就需要精简。比如,关于火山岩地质公园建设的地质报告,编辑要建议作者保留与地质学相关的园区火山构造、地层、火山作用、成因演化等内容,删除与社会科学相关的地质公园申报、旅游线路规划等内容。
(二)原创内容保留,引用内容尽可能精简
学术论文必须要有新意,因此,引用他人观点的目的是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有些作者的论文中已具备充足的一手资料或原创资料,尤其很多资料都来源于平时的野外记录、收集的前人成果报告或项目进展报告,只要通过分析论证,再辅以前人典型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就可以提炼出文章主旨,总结出相应的章节内容,而作者在分析论证自身原创材料的同时,却大段引用了他人的观点,不仅具有学术不端的嫌疑,也导致文章的主题不明确。因此,作者要在他人观点与自身观点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避免过度引用。所谓过度引用,与其说是量的问题,不如说是必要性的问题。在编辑实践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下载文后疑似大量引用的参考文献并进行对比,在保证文章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原创内容,删除过度引用的内容。
(三)分析数据的原始资料,首次发表的保留,其他的只引用结果
一般来说,有关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地质类文章,通常都附有大量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析数据以及同位素分析数据,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制作特定图件来分析讨论相关的岩石学问题。有些数据是作者野外实地采样后送实验室检测获得的原始数据,也有不少数据是引用其他人在同一研究区已经发表过的数据,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在编辑实践中,对作者首次发表的数据要详细刊登,以便同行进行引用交流;对于引用他人已发表过的数据,一般不再刊登详细的原始数据,而只引用其最终结果,但是引用时要注明资料来源,以便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来源进行查找。
(四)有些數据已列在图表中了,文字部分仍详细描述,则需删减重复部分
科技论文中的图表是辅助文字准确、客观、简洁地表述主题内容的,所有的图表在正文中必须有文字描述[3]。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作者对图表的文字描述过于详细,甚至对图表内容进行了文字复述。比如,根据大量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制作的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图,已经能够直观地呈现复杂数据和内容了,文字论述就不需要再详细描述图形原貌;再如,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一般涉及到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含量和特征参数等,数据量较多,那么文字论述时也不需要再复述原数据表格。在编辑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删除文字描述与图表数据或与图表中非典型的现象、特征重复的部分,只保留启发思考图表数据的本质、分析数据揭示规律的部分内容。
(五)摘要、科研背景、常识性知识及参考文献等过多,根据论文主旨适当删减
科技论文的摘要应体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数的多少主要依据论文内容而定。但是有些作者撰写论文摘要时,会将与论文主题关系不紧密的区域地质背景、存在问题,甚至自我评价等内容全部“塞进”摘要中。在编辑实践中,要建议作者删除这部分内容,以便突出读者关心的研究方法、结果或结论。也有一些作者撰写论文时,大篇幅地介绍项目研究背景或专业常识性知识,不仅淡化了论文的主体内容,也使论文主次不分,头重脚轻。在编辑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建议作者简要介绍科研或项目背景,删减专业应知应会的知识。
此外,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参考或引用的文献,在编辑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作者为了给人一种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研究基础扎实的印象,故意在论文中加入大量实际没有参考引用过的或与论文毫不相干的文献,或引用的参考文献过于陈旧。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作者要附主要的、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尽量参考最新发表的文献。
三、提高科技论文有效信息量的措施
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主要依靠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而提高科技论文的有效信息量是提升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审稿专家控制信息质量、做好作者服务工作、提高编辑的审编能力等措施,来提高科技论文的有效信息量。
(一)发挥审稿专家的稿件鉴审作用,控制信息质量
科技期刊的审稿专家一般是各个研究领域的行家,不但对论文的学术质量起到把关作用,而且能够有效识别论文中的无效信息。比如,哪些是常识性内容或教科书上已有的专业知识,哪些专业背景知识可以不用介绍,哪些参考文献可以不用列出等。那么,如何实现审稿专家对论文有效信息质量的把关作用?以《华东地质》编辑部为例,首先,在遴选审稿专家时,不仅要注重专家的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还要侧重考察专家是否热心期刊工作,是否能耐心提出公正客观、详细严谨且便于作者修改的具体审稿意见。其次,编辑在起草专家审稿意见书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审稿专家应审查的内容,还要在专家审稿意见书中附上审稿说明,提醒专家在审查论文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同时,也对论文的精炼性、逻辑性等内容进行指正。
总而言之,审稿专家对于提高期刊论文整体质量、提高刊载论文的有效信息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任何编辑都无法取代的。因此,编辑一定要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和联系,发挥好审稿专家对稿件质量的鉴审及把关作用。
(二)做好作者服务工作,主动加强沟通,培养作者提炼文章精华的写作意识
提高期刊刊载论文的有效信息量,编辑需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优质的服务理念,在组稿及返修稿件时做好服务工作,不断培养作者提炼文章精华的写作意识。
首先,编辑部在组稿时要做好作者服务工作,对稿件的主题框架、逻辑结构、内容篇幅等要有详细说明,引导作者写作时树立“抓关键、侧重点”的意识。比如,编辑部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论文撰写模板,简明扼要地列出论文题目、摘要、引言、内容框架、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写作要求,并对文字表述提出简洁、严谨等要求。将论文撰写模版置于期刊投稿网站首页,提示作者投稿前按照模版要求检查论文内容是否重点突出,文字论述是否精炼简洁。这样,作者在投稿时就可以初步了解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规范化写作,突出文章精华,不仅能够为后续修改和编辑加工打下良好基础,也能为审稿专家的学术质量评审提供便利。
其次,编辑部在返修稿件时要为作者做好服务,客观公正、具体详细地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指出论文中存在的嗦语、口语、重复语以及一些常见的冗余信息等。编辑在返修稿件时,也要耐心地给作者提供详细的指导意见,引导作者在修改论文时,重新梳理相关知识点,捋顺论文的逻辑关系,在此过程中作者也可能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
(三)提高编辑的审编能力,促进编校规范化
任何作者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只有融入了期刊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形成富有信息内涵且具有传播价值的规范文本[4]。一篇稿件,虽然初审、外审以及终审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进行了审核把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稿工作已经结束,编辑还要对稿件内容进行再次加工,以实现对稿件内容的深层次开发,进一步提升稿件价值。一方面,编辑要在编辑加工稿件的过程中仔细推敲,使文稿主题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表述规范,把无效信息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让自己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好的审编能力和较强的洞察力,既要尊重、维护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又要能精准地进行稿件编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真实地呈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5]。
四、结 语
论文质量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提高所刊载文章的有效信息量是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信息冗余也给科研人员获取有效信息造成了负担。科技期刊作为传播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必须注重所刊载论文的传播效益,增大有效信息量,使科研人员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具有较好的文学素养,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英文知识,熟悉一些计算机绘图软件,因此,编辑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为科技论文“瘦身”,不仅需要编辑在编辑实践中掌握删繁就简的基本原则,总结提高科技论文有效信息量的举措,还需要编辑多宣传,让广大科研工作者明白共同努力才能使科技期刊越办越好,进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秋云.论科技期刊编辑在传播科技新知识成果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6):50-53.
[2] 史春薇,赵杉林,陈平,仲崇民.如何提高科技期刊刊载有效信息密度[J].当代化工,2014,43(7):1249-1251.
[3] 张丽红,胡敏,阮剑.科技论文编辑加工中的常见图表问题[M]//刘志强.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258-266.
[4] 田世江.从编辑加工视角初探隐态编辑业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4(5):523-525.
[5] 高佳,刘洁,吴楠.论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的几种素质[J].科技视界,2013(13):2.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