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花 李迎春 贾 壘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教育体系受到深远影响。除了教学体系能够产生直观影响外,管理体系也是维持教育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有专业教学体系,还应有完善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作为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推动高职院校平稳向前,维系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业财融合作为财务管理体系主流思想的当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系统运转也应结合业财融合理念实施,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转型发展,确保现代化发展理念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深度结合。作为院校经费使用计划,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引导高职院校有序推进制定的发展方案,所以,要做到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与时俱进。
企业资源计划是诞生于20 世纪90 年代的发展计划,本质是对制造资源计划进行升级而产生的全新体系,重点内容在于构建一套集供应链在内的管理系统。该理念引入国内后不仅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效率,还有效推动质量得到发展,为业财融合理念诞生提供基础条件。业财融合的核心就是业务与财务的结合,其中不仅仅只是业务部门,也是企业所有经营流程与计划开展,要保证相关体系运转正常,维持企业良好发展。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通常企业都是优先制定发展规划,参照规划进行经营计划制定,最后细化经营计划确保盈利。“财”也是一个大的概念,不仅仅是指财务部门或会计部门,是企业利用会计信息数据所进行的经营状况查看,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等都可以看作“财”体系中的流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业财融合理念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业务与财务工作相结合,保证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
业财融合实施原则主要包括四种,即全面性原则、实操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要将业务覆盖范围进行拓展,保证业务深入到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间的合作力度,以完成实际目标为前提构建发展体系;实操性原则是指业财融合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长期坚持和完善,保证业财融合体系的良性运转,所采用的方案措施要具备可行性,能够带来实际利益;适用性原则是指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财务管理体系调整,不应一味借鉴先进经验反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因地制宜原则是指要充分结合实际发展环境,采用不同形式推进发展[1]。
随着高等教育体系改革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被赋予更多自主权利,这也使得高职院校办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发展趋势,能够为社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助力。高职院校财务体系发展也出现全新特点,比如:收入渠道多元化,经济活动多样化等,这也使得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系运转越发复杂。随着现代化理念深入,高职院校财务部门职能也发生转变,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收支计算,还应充分利用财务数据为高职院校领导层提供发展建议,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处理,明确发展目标,拓展财务部门覆盖范围。同时,也能引导其他部门良好发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发展建设离不开教学体系与财务体制支持,所以高职院校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发展时,要充分结合业财融合理念,保证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发展的严谨性与先进性,这样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完善内涵建设。随着教育体系改革内容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应紧抓机会实现创新优化,在业财融合理念下推动高职院校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深度合作,确保业财融合理念后续发展动力充足。同时,要利用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发展引导校内各个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财务模式创新优化提供支持,保证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转型成功,能够为后续高职院校发展进行规划。还应深入挖掘财务体系内涵,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融入财务体系之中,确保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在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内各个部门能够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确保财务预算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的每一笔支出都是用于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维系高职院校运作良好。高职院校本质就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就离不开财务支持。因此,要积极推动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将现代化管理思维与其充分结合,依托业财融合理念保证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优化创新,这样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精细化发展。在实际推动过程中,高职院校注重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有效对接,加强各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程度,通过信息共享和数据公开的方式推动业财融合发展,为后续财务部门改革提供基础条件[2]。同时,基于业财融合能够充分拓展财务部门业务范围,让其与校内各项运作制度产生关联性,以此来推动财务管理体系细化发展,确保各部门运转时刻处于掌控之中,以便高职院校领导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发展计划。
高职院校内部建设就是要提高内部工作效果,加强内部管理力度[3]。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秉持教育改革理念推动管理体系优化创新,将业财融合思维融入财务部门发展计划之中,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现代化演变。这样有利于加大高职院校内控建设力度,完善内控管理体系。依托业财融合理念,高职院校各部门工作人员都会对业务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根据实际财务状况提出发展建议,保证高职院校良性运转。同时,利用业财融合角度开展学校内部发展,能够保证各部门工作人员专业性与严谨性,能够利用准确财务数据进行发展规划,对可能出现发展风险的环节提前制定针对性方案,保证风险的化解。这不仅大大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力度,也推动财务部门完成创新建设,推动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发展,为业财融合理念全方位应用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渠道,无法使用业财融合理念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转型。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缺少对业务流程的了解,在制定预算方案时仅凭借纸面数据。同时,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架构不完整,无法对财务预算内容进行细化发展,容易造成资金浪费使用。院校内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关联性不强,不同业务归属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财务预算管理无法进行细化发展。保持传统粗放型管理方式,影响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建设,并影响财务部门的管控力度,使得预算资金使用不合理。
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都是传统财务人员,对现代化财务体系了解不深,对管理会计内涵掌握不全面[4]。高职院校外部人才引进标准模糊,对业财融合理念没有明确要求,导致招聘财务人员大多不了解业财融合理念。同时,高职院校培训力度不足,无法保证财务部门人员掌握前沿知识,影响业财融合普及。财务人员发展途径单一,无法结合财务管理部门发展愿景进行业务能力调整,导致现有财务人员数据敏感度和信息分析能力不足,影响财务工作优化。业财融合理念与预算管理制度融合性较低,不利于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缺乏预算管理考核制度,对预算指标不够重视,无法形成完整考核体系,影响财务预算管理转型。预算管理流程复杂,预算管理体系还处于粗放式管理模式。同时,预算管理考核体系不健全,无法对财务预算工作、业务部门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监督,影响业财融合发展,削弱财务管理效果。预算管理流程精密化落实存在一定阻碍,与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对接不畅。部分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重叠内容,影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效率。财务部门内部权责不清,导致后续财务预算管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影响预算管理考核制度建立。
高职院校对财务部门与信息技术结合不够具体,无法保证业财融合信息化应用。缺少信息管理平台,对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缺少整合能力,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稳定性。同时,对信息资源共享不够重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动效率较低,信息资源价值与内涵存在较大挖掘空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数据交互性较差,无法形成以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的财务数据管理机制,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影响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基于财务资源应用推动会计职能转型不佳,使得业财融合信息化发展效率低,影响财务管理效果。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内容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也实现全方位创新优化,无论是招生数量还是专业课开展规模越来越大,对资金使用的规划需要越发精细与准确。传统高职院校组织架构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创新优化来推动高职院校进行内部改革,确保良性发展。第一,搭建财务预算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桥梁。由于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工作属性特殊,其始终保持着工作独立性,与业务部门交集不深,这不利于业财融合理念的全面开展。高职院校应高屋建瓴推动财务预算管理与业务工作的结合,保证财务部门对业务职能、工作内容等能够准确掌握,这样有利于财务预算部门工作人员更加准确地进行财务预算,为高职院校发展规划出谋划策[5]。比如:可以引导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业务部门工作流程,对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掌握准确数据来制定财务预算,保证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第二,优化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将财务预算工作地位加以提升,利用业财融合理念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考核等组织架构,保证高职院校预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保证高职院校财务状况良好。同时,积极引导各业务部门加强与财务部门沟通,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细化发展,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关系与利益。加大高职院校内部管控力度,避免资金不合理使用。还应充分挖掘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的特点,以现代化融合发展理念作为业财融合的基础条件,保证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优化工作全面落实。构建完整的审计制度,以此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重点核查,强化预算管理内控效果。
高职院校财务工作人员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思维影响,已经习惯独立履行岗位职责,对业财分离的工作模式更加熟悉与得心应手。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系改革,业财分离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发展需求,会给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因此,要全面加强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专业性培训,培养其学习全新财务管理理念,树立现代化财务预算管理思维,推动业财融合理念全方位应用。第一,高职院校应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力度,在相关招聘标准中应严格注明招聘条件,保证应聘人员具备深度业财融合理念掌握与实际操作,确保其尽快完成岗位职能转变,推动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财务人员进行转型发展,让其走入业务流程中进行充分掌握,这样才能保证业财理念应用顺遂性,以此来培养财务人员数据敏感度和信息分析能力,为财务工作优化创新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应优化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将引进财务人才的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等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绩效评价推动人才应用,最大限度满足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需求。并结合人才引进情况明确评价标准,保证人才培养与财务预算管理对接。第二,高职院校应加大培训力度,对现有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其实现理论知识更新与优化,确保其能够时刻掌握前沿金融知识与财务理论,为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转型添砖加瓦[6]。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定期聘请专业金融学者或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提高财务预算人员的业财融合意识,引导财务预算人员积极投身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和业财融合理念研究之中,以此来培养出能够实现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可以有效推动高职院校财务体系的现代化转变与发展。
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制度,以此实现对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发展的监督与掌控。财务预算本质就是良性引领作用,能够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因此,要重视预算管理考核制度搭建,确保财务预算管理转型的合理性与可执行性。高职院校可以将预算指标设置为核心内容,结合院校资源使用和发展方向配备完整的考核制度,以此来推动预算目标的有效实现。第一,应全面优化财务预算管理流程。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辅助,这样才能保证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效果最大化,也能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开展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所以,要全面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流程,确保预算管理精细化实施,对各个环节都能具备有效掌控力度,从而实现高职院校高速运转。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深化预算管理目标,结合业财融合理念落实各个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并进行明确分工,以此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搭建预算管理考核体系,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新政府会计准则作为标准进行预算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结合各业务部门实际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进行打分。不仅能够实现对整体工作流程优化,还能确保权责分明,为后续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便利,可谓一举两得。还应搭建完善的业财协同编报预算体系,为预算管理考核制度落实提供基础条件。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应加强与教务处等部门的沟通频率,依托财务管理机制特点实现预算管理考核落实,保证高职院校资金管理流程符合财务机制,加强预算考核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发展与普及,其对教育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改变教学方式,还能推动教育体系信息化发展。信息数据作为管理活动的基础条件,在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中也是如此。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业财融合理念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发展,保证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性,以此来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效率。第一,高职院校应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将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融入其中,以此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数据交互频率。还可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对校内数据进行综合管理,保证数据安全稳定。同时,高职院校应全面推动信息数据资源的使用,保证业财融合视角下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发展成功,最大限度激发信息资源优势,推动高职院校财务体系建设。加强系统对接模块定制,以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打破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间的壁垒,推动财务信息的集中化管理,形成以业财融合信息化发展的前进趋势。还应将预算编制内容进行信息化转变,以模块化方法推进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合管理,确保财务人员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全面提高管理效果。高职院校应重视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安全,避免出现财务数据泄露与丢失的情况。第二,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信息资源共享,采用先进信息处理分析工具对校内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处理,保证信息资源应用效率提高,以此为高职院校领导层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同时,利用业财融合信息化应用推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职能转变,引导其转变为管理会计,能够主动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提高高职院校发展速度。所以,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打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渠道,以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强沟通效率,最大化激发信息资源价值与内涵,保证业财融合信息化转变。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转型发展离不开多方支持,其本质就是应秉持业财融合理念进行创新优化,确保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全新发展。在实际转型过程中,应从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加强业财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完善预算管理考核制度和推动业财融合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入手,确保业财融合深化应用,推动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