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育红小学 曹立梅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革命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革命文化题材文章,这些内容是道德养成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民族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革命文化题材文章入选教材的目的缺乏深刻解读,教学时多以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技巧为主,缺乏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此外,一些教师教学时,缺乏系统性教学意识,忽视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导致教学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应采取什么策略?
1.整合课文,凝聚渗透力量。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文章较多,教师可将爱国主义教育需求、学生理解能力合理整合,以提高学生对该类文章的关注度,并产生持续、集成效果,增强渗透力。
如在小学低学段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年级教材中3 篇革命题材的文章《升国旗》《祖国多么广大》《吃水不忘挖井人》和《我多想去看看》进行融合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则可以在《升国旗》《祖国多么广大》中进行识字教学、诗歌诵读教学。然后,再延伸至《升国旗》《祖国多么广大》深层次解读,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国旗图案及升旗仪式的内涵,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一家亲等。在《吃水不忘挖井人》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时,则以阅读教学为主,使学生能够在具体阅读活动中更多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教师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奉献精神等,激发其情感共鸣。
同样,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单元的革命文化题材文章教学时,教师则可以直接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难忘的一课》《延安,我把你追寻》4 篇文章进行基于语文要素的大单元教学。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改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其对革命题材文本内涵的理解能力、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大单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来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下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情感的理解。
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开国大典》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搭建一个研讨的平台,引导学生对开国大典中的“喜庆”“庄严”“隆重”等相关场景展开联想、分析,从中体会、理解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迸发出的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