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2 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综述

2023-09-10 14:39郑文昕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旅馆藏特色

李 雅 郑文昕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从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86提出的“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2]88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一直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职责[3]。 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资源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馆内古籍保护与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求[4]。 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是指那些只有本馆拥有而别馆不具备,或本馆收藏丰富而别馆相对贫乏的各种馆藏资源。 一般是具有历史特色、地域特色、专题特色以及在其他内容或形式上具有特色的资源[5]。 特色馆藏能够展现地方风土人情、记录历史人文、进行专题文化教育,其建设与利用能够体现公共图书馆独特的馆藏优势,打造本馆特色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保障。 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是“十四五”目标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的重要环节[6],能够让公民享受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2023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近十多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特色馆藏”和“公共图书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设定为“2011-2022 年”,文献来源限定为中文“期刊”,剔除无关文献后,共得到534 篇期刊论文。 选取CITESPACE与BICOMB 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文献计量法对发文作者、来源期刊、关键词等外部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并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主要研究主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主要研究力量分布

利用BICOMB 对检索得到的534 篇中文期刊论文的作者进行分析,共得到合著作者638 位。 根据普赖斯定律,高产作者计算公式为:Nmin=0.749√Nmax,当高产作者的总发文量占比所有作者总发文量的50%,就可以说明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 根据公式得Nmin 等于1.498,即发文量2 篇及以上得作者称为高产作者,发现有40 位作者发文量不少于2 篇,为高产作者。 高产作者主要来自于各地公共图书馆,其次为高校的研究力量。 对于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的研究已普遍受到实践领域和学术领域的关注,但研究还较为分散。 40 位高产作者总发文量占比为17.04%,说明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表1 为发文量前10 的作者排名。 发文量居于首位的是来自安徽大学的严贝妮(4 篇)和来自郑州师范学院的袁红军(4 篇)。 袁红军的论文均为独作,主要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服务进行调查研究。 严贝妮的论文均为合著,其中3 篇论文为第一作者,研究主题广泛,对健康信息服务、地域文化、早期素养等特色馆藏阅读推广与服务均有涉及。

表1 发文量前10 作者排名

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得到作者共现图谱(见图1),共现图谱中作者姓名字体大小与作者发文量成正比,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作者间具有合作关系。 由图可见,作者间合作程度较深的仅有两组,一组为石庆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分别与冯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刘莉(上海社会科学院)组成的两人合作团队,合作发文各1 篇;另一组为陈峰平、柴玲姬双人合作团队,两位学者均来自杭州图书馆,合作发文2 篇。 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领域学者的合作均来自图情领域,研究分散程度高,成果偏少,合作团队规模小,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图1 作者共现图

2.2 发文机构分析

使用BICOMB 软件对作者发文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发文量不少于6 篇的13 个机构名称,见表2。 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南京图书馆,发文量12篇,其次为湖南省图书馆(11 篇)、广州图书馆(10篇),陕西省图书馆(9 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8 篇)。 高产机构多为公共图书馆,这表明公共图书馆自身对于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策略的思考和关注。 馆员积极参与研究与各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实践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 例如南京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出现了相关特色馆藏建设案例的研究成果[7][8],同时数字平台建设成果与模式分析也得到南京图书馆馆员的关注[9][10]。 湖南省图书馆自20世纪80 年代起就致力于收集湖南地方文献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建成了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11]、“东亚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专区[12]等独具特色的湖南地方特色馆藏。 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的实践为案例研究提供了基础。

表2 发文机构信息表

2.3 学科类别与期刊统计分析

结合中国知网学科类别特征来看,534 篇文献分布于10 个学科中,最多的是图书情报与档案领域,发文量为525 篇,占比98.31%;其次为文化(8 篇)、法学(3 篇),计算机学科只有1 篇论文。 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领域研究集中于图情档学科。

从BICOMB 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共有150 种期刊刊登过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方向的论文。 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将期刊按照发文量以递减顺序排列,在期刊中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区分出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每个区的数量相等,得到布拉德福核心期刊数量8 种,这8 种期刊载文量累计占比为36.14%,有6 种期刊为图情领域期刊,见表3。 发文量最多的是《河南图书馆学刊》,共发表52 篇文章,占比9. 74%;排在第二位的是《图书馆学刊》,发文量为28 篇,占比5.24%;排在第三位的是《图书馆学研究》(26 篇)。 8 种布拉德福核心期刊中,仅有《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2 种为核心期刊。 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受到图书情报领域核心期刊的关注,但总体来看高质量论文数量有待提高。

表3 布拉德福核心期刊信息表

2.4 关键词分析

运用CITESPACE 软件,通过设置节点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频度不低于10 的前10 名关键词,并分析其频度与中心性,见表4。 频度表示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中心性大小用来衡量关键词的重要性。 除去“公共图书馆”与“特色馆藏”等无分析意义关键词,“地方文献”是频度(43)与中心性(0.14)最高的词,表明此关键词的重要性,说明特色馆藏建设选题中“地方文献”资源是学者研究的重点。 其次是“资源建设”(频次27,中心性0.05)、“特色资源”(频次24,中心性0.05)、“数字资源”(频次22,中心性0.04)、“文旅融合”(频次20,中心性0.04)。从高频关键词列表可见,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特色馆藏文献建设、特色馆藏共建共享与服务模式、特色馆藏在阅读推广与文旅融合中的应用等研究主题。

表4 频次前10 关键词

关键词聚类图能够更直观、清晰地展示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的主题结构特征。 笔者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如图2 所示。聚类图反映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领域的四大研究热点:一是特色资源建设领域,这一方面的聚类是#6“资源建设”。 研究集中在公共图书馆本身的特色馆藏建设问题,比如特色馆藏阅读推广服务,总分馆特色馆藏建设模式,还关注公共图书馆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借鉴。 二是特色馆藏的数字化与特色数据库建设,聚类包括#2“特色数据库”、#3“数字化”、#9“数据库”。 研究包括利用特色数据库将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有利于图书馆馆藏资源发挥最大价值。 三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特色馆藏建设,聚类是#4“文旅融合”。 四是地方特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分析,聚类是#8“地方特色资源”与#10“特色服务”。

图2 关键词聚类图

2.5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是指短时间内出现频次发生较大变化的关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主题发展的前沿趋势。 突现词的强度表示短时间内频次骤增的程度,开始时间指关键词在此年首次出现突现性增长趋势,结束时间指在此年结束突现性增长,红色线段指突现延续的时间。 使用CITESPACE 软件的burstdetection 功能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共得到6 个突现词,如图3 所示。 从时间上看,“建设”“数据库”排在前2 位,是最早出现的突现词。 从突现词突现强度上看,“文旅融合”“建设”“数据库”“阅读推广”是强度排名前4 的突现词,它们是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领域的研究重点,即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特色馆藏在阅读推广服务中的应用,以及将特色馆藏建设与文旅融合相结合。

图3 关键词突现图

突现词的出现与政策导向和技术发展密不可分。 大数据、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为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赋能,研究视角也从注重资源数字化开发存取的小视域向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图书馆联盟与资源共享转变。 2012 年,突现词“资源共享”出现,特色馆藏的共建共享在随后两年成为研究热点。 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3]143提出建设“全民阅读”文化重大工程,2017 年“阅读推广”成为突现词,此后利用特色馆藏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实践受到研究者的强烈关注。 2018 年4 月,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随之进入文旅融合的新时代。 2019 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14],明确指出“统筹工程建设管理、整合工程平台与服务、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是当前文旅融合纵深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0 年文旅融合与特色馆藏研究受到关注,并成为强度最大的突现词(strength8. 94)。 2021 年“十四五”规划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目标的提出[15]92使文旅融合继续保持研究的高关注。

3 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主题述评

通过BICOMB 和CITESPACE 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获得了宏观层面的分析结果。 下文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从3 个研究角度,4 个细分主题进行分析,以便充分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

3.1 公共图书馆不同类型特色馆藏研究

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类型和形式多样,包括传统纸质文献如图书、期刊、报纸、手札、档案、手稿等,还有海报、图片、电影、唱片、日记、传单、商业契约和票据、戏曲、口述历史资料等资源。 时间跨度从古至今,古籍、民国资料均包括在内。 关于地方公共图书馆收藏当地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相关的不同类型特色馆藏的实践,研究者对资源建设的选题问题展开讨论。 徐大平等[16]对陕西地区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选题进行考察,认为目前存在选题求大求全,数据量少,整合不足,缺乏合作等问题,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地方文献特色,坚持小选题成系列、科学性、实用性等原则。 王天一等[17]对黄河流域九省图书馆地方文化数据库的名称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各省市图书馆较为重视的建设主题与内容类型。 冯薇[18]认为当前我国特色数据库存在重复建设问题,需要加强制度供给,完善公共图书馆评估体系,推动数字资源共享部门建设。 其中,地方特色资源、民族特色资源、专题特色资源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研究的重点。

3.1.1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研究重点

地方文献是“记录有某地区知识的一切载体”[19],是对地方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教育、自然、地理等的综合记录,是特定地区风土人情、精神风貌、人文状况、社会意识等的综合反映,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民俗特色及特有的文化信息[20]。 广义上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史料;狭义上仅指地方史料,即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包括零张散页[21]。 加强地方文献开发利用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龚旭曦[22]认为,地方文献建设需要重视前期开发工作,建立地方文献保管专区,建成专题特色数据库,同时重视地方文献的利用,让地方文献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文艺创作工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编史修志和外宣等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聂晶[23]对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要明确定位、制定长远目标,明确建设原则、内容和范围,建立保障制度。 李叔鸿[24]提出要实行呈缴本制度,加大地方文献征集力度,做好数字化工作,实行地方文献资源馆际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献资料的保存研究也引起了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关于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使命包括“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对艺术、科技成就与创新的鉴赏力,支持口述传统文化,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25],公共图书馆具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周唐梅[26]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献的关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方面进行讨论,并分析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保护和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型特色资源。 黄惠平[27]在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资源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源建设的建设流程,并提出完善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非遗馆藏资源的四个建设方略。

3.1.2 民族特色资源建设受到关注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 2017 年国务院《“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文件指出:“各级政府应加强少数民族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丝路书香’工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等多重项目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8]。 民族文献专指内容或形式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文献[29]。 民族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图书馆通过保存和开发少数民族文献承载和传播民族历史文化,有利于通过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游客与投资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推动民族和谐共荣,加强民族文化交流。 民族文献建设的主体包括公共图书馆与民族地区高校馆等。 尽管当前高校图书馆有倡导社会服务的趋势,但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在校师生,公共图书馆仍是保存和利用民族文献、保护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主力军。

周力虹等[30]调查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民族特色服务、民族特色资源建设、馆员队伍建设等现状,指出在民族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方面,缺乏明确的少数民族文献纳入准则,需要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李敏[31]指出少数民族数据库存在建设工作集中性强,内容存储有集中化倾向,信息组织方法未能突显资源民族属性等问题。 黄萍莉[32]对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提出存在建库主体分布集中性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少数民族数据库还存在稳定性弱,链接消失等不足。 卡斯木江·卡米尔丁[33]针对新疆喀什特区图书馆维吾尔文史资源库提出建设构想,从XML、Unicode 对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语言编码的支持等技术层面展现数据库可行性。

3.1.3 地方专题特色资源案例研究较为集中

地方专题特色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为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围绕某一特定的研究专题而收集的一系列资源,可以为特定用户和特定任务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题信息服务,是基于馆藏的历史积累形成的具有集聚性、稀缺性的主题聚类式特色馆藏体系,如红色特藏、建筑类特藏、电影特藏等[34]。 这方面研究一般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网络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探析实践经验并加以规律性总结。 李柯霏[35]提出建设体育特色数据库,利用体育文献资源与AR、VR 技术相结合,使公共图书馆成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社会场所之一,对于树立青少年终身体育理念,宣传体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陈扬[36]以天津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特色服务为例,从社会效益与用户需求、功能定位、管理机制、品牌意识、音乐特色资源建设方面,总结了公共图书馆创新特色专题资源服务的新路径。 李佳芳[37]探讨了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实践成果,为各个公共图书馆创新本馆专题特色馆藏建设提供借鉴。

公共图书馆是古籍和民国文献的重要收藏机构,研究者也对此展开研究。 穆卫国等[38]分析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重庆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5 家民国文献馆藏量较大的公共图书馆的民国文献数据库建设情况,提出应加强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建设,加强数据库标引深度和检索功能,扩大远程访问范围等建议。 刘芸[39]概述了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络建设现状,为我国图书馆古籍馆藏特色资源建设提供经验。

公共图书馆开展红色专题特藏建设对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卜淼[40]对31 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红色主题特色资源建设与红色资源阅读推广活动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发展路径。 孙烈涛[41]以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为例,阐述了红色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库建设及教育传播功能的开发与利用等实践,指出应做好特色馆藏资料的搜集、遴选、整理工作,并优先将价值高的资源数字化。罗素洁[42]以“余杭红色记忆”专题资源库为例,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红色文献数据库的实践过程,指出专业服务能力,树立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意识,发展高质量党建工作是专题资源库建设的成功经验。

3.2 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对策研究

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与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模式、技术问题等是研究主要关注的主题。 同时,部分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已较为成熟,研究针对某一馆或某一地区图书馆建设成果进行分析。

3.2.1 基于案例的特色馆藏建设途径研究

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是基本职责所在,目前多地公共图书馆在特色馆藏资源建设领域取得不少成就,多位学者对其资源存储、利用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案例分析。 特色馆藏的采访编目是保障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基础。 莆田市图书馆在地方文献采编中取得进展,苏金妹[43]分析其如何克服地方灰色文献“灰色性”和“地方性”的局限,在编目实践中如何揭示和标识文献“灰色性”和“地方性”的特性,为地方灰色文献共建共享提供基础。 多个公共图书馆在利用各类特色馆藏提升本馆竞争力,打造品牌形象实践上取得进展,部分学者对其成果经验进行探讨。严贝妮等[44]通过对香港公共图书馆品牌建设的资源与服务进行分析,指出特色馆藏资源开发对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提出香港公共馆与高校馆共建馆藏资源的模式值得借鉴。 曾玉兰[45]分析了顺德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成果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共图书馆要认识到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性,重视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 龚新年等[46]以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海洋”主题特色资源服务为例,探讨如何利用特色主题馆藏打造公共图书馆品牌形象,指出特色馆藏建设应该抓住热点焦点、契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特色馆藏为基础,打造展览、文化论坛等特色服务,形成品牌效应。

部分学者也对国外具有创新性的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使用案例予以关注,论证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李芙蓉等[47]对日本公共图书馆漫画收藏的采选原则等争议性问题,采集、标引等实践问题以及广岛市漫画图书馆实践活动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特色馆藏建设提供借鉴。 吴汉华等[48]对英国塔维斯托克民间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特色服务与运营方式进行梳理,指出对地区性特色馆藏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其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齐东峰等[49]对美国密执根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和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考察,为我国馆藏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经验,提出公共图书馆需要扬长避短,立足本馆的特色馆藏体系建设。

3.2.2 面向特色馆藏建设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有助于更好地建设特色馆藏资源,部分学者对其进行讨论。 林回清等将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专业服务概括为区域规划专业馆藏分中心、馆内规划专业特藏(馆内馆)、馆外规划专业分馆(馆外馆)、设置职能部门提供专业服务四种模式,其中常以馆中馆形式设立专业分馆、特藏室或与社会机构、社会上的专业图书馆联合举办馆外馆形式进行特色馆藏建设[50]。 目前总分馆模式、服务联盟与共建共享理念是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立足点,部分学者论证了特色馆藏建设对其发展的重要性。 金国辉[51]指出每个图书馆资源侧重点不同,特色馆藏建设应成为馆际互借、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 杨琳[52]对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开展研究,指出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是服务联盟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鄂丽君等[53]调查了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现状,认为当前联盟对特色馆藏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全面展示成员馆的资源特色有利于全面实现联盟的资源共享。

对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的实践分析主题多样且深入。 刘彩虹等[54]基于联盟图书馆框架下吉林省内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共建模式提出特色数据库建设需要研究和布置数据库建设选题、选择建设与服务平台、制定建设标准、建成共享服务平台。 温琴[55]提出潮汕地区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可以借鉴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共建共享经验,通过统筹规划、联合建库,增强共建共享理念。 王代礼等[56]指出天津市图书馆联盟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上各具特色,相比高校系统联盟特色馆藏建设体现办学和特色学科特点,公共图书馆等公共系统的联盟应更多体现天津地方特色,负有文化传承的使命。 童忠勇[57]讨论了国家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云平台设计框架、技术架构、核心功能,云平台的出现是国家层面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开端,实现数字资源云发布,国家数字图书馆可以为各级各类图书馆提供系统支持与服务。

3.3 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利用研究

当前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主要依据本馆特色化资源建设的需求而设置,不一定跟读者需求有关,如何平衡大众化馆藏与专业特色馆藏的发展关系值得思考[58]。 特色馆藏事业发展要避免“重藏轻用”现象,多位学者针对特色馆藏如何发挥价值进行探讨,特色馆藏资源的利用受到阅读推广研究者的关注,并进一步与文旅融合新领域相互交融。

3.3.1 特色馆藏利用与阅读推广服务的关系研究

“重藏轻用”是图书馆资源建设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 作为本馆独有的特色馆藏应该为开展地域阅读推广服务提供资源支持。 目前少年儿童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服务的主要对象。 阅读推广活动中特色馆藏的作用和重要性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张纳新[59]提出利用特色馆藏建设主题图书馆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的路径之一。 台湾地区的许多图书馆建成了儿童特色馆藏资源,许丽丽[60]探讨了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的成功经验,认为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中普遍存在馆藏不足的问题。 严贝妮等[61]介绍了美国公共图书馆通过与图书推荐服务相配套或通过向婴幼儿和家长提供阅读包的方式开展早期素养类特色馆藏资源阅读推荐服务的成果与经验。 以上研究考察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时利用特色馆藏的尝试,但均未涉及到基于特色馆藏建设考察阅读推广内容的选择问题。

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特色馆藏阅读推广活动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杨敏[62]从湖南图书馆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推广工作出发,提出目前公共图书馆应用全媒体推广特色馆藏存在应用意识单薄、技术实现困难、全媒体技术普及需要时间等问题。 代兴群等[63]认为地方民族文献推广利用普遍存在着“重藏轻用”的问题,推广利用方多采用自主阅览与咨询服务的方式,有必要加强二次文献开发,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扩大其推广利用范围,利用新媒体打造多角度立体化推广利用模式。 汪然[64]以金陵图书馆藏书票资料的阅读推广项目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阅读形式,提出“立体阅读推广”的新思路。

3.3.2 特色馆藏建设对文旅融合发展的作用研究

2018 年7 月,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在全国文化和旅游工作座谈会上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总思路。 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主动适应“文旅融合”的时代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与新的机遇,有助于应对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内在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特色馆藏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的知识基础与核心优势。 特色馆藏建设对文旅融合的助力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一是论证特色馆藏属性对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工作的意义。 李霞[65]认为地方文献具有独特的文化旅游属性,其史料性、地域性、综合性使其能够成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项目的文化支撑与史料佐证。 公共图书馆要做好地方文献流通服务工作与数字化工作,开辟旅游阅读专区与专题活动,整理加工二、三次地方特色文献,利用地方文献提高文化旅游品味。 刘洋[66]对地域特藏、古籍特藏、名人大家特藏、某一专题领域特藏4 种图书馆主要特藏资源类型开展研究,探讨特色馆藏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价值意义,即特藏资源建设能够体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 丁文娟[67]调查了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数量与选题内容,分析了地方特色资源库对文旅融合事业的意义,以及特色资源库如何为旅游产业提供服务。

二是分析特色馆藏建设在文旅融合工作开展中的作用。 赵军成[68]提出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需要加大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加快主题总分馆的建设,同时基于特色馆藏开发文创产品,发挥特色馆藏资源的活态价值。 姜璐等[69]指出特色馆藏的深度挖掘有助于避免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同质化现象。 王自洋等[70]基于对长沙市图书馆的案例分析探讨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及打造主题图书馆、创建文化服务品牌等利用策略。 孟姗姗等[71]对43 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宣传推广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持续推广系列化品牌,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新媒体传播热点等建议。

4 研究述评

从“十二五”时期提出“做好历史档案和文化典籍保护整理工作”[72]90,到“十三五”时期提出“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中华典籍整理”“全民阅读”等目标[73]143,十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集中在对特色资源建设平台、建设模式、利用推广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十四五”规划对我国文化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与建议,针对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

4.1 拓展现有研究的深度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开展“中华典籍整理出版”工程[74]89-95。 在目前对地方特色资源、红色专题资源、民族特色资源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公共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类特色资源建设、开发和利用的思路、方法和路径进行探索。 另外,目前的研究内容与策略分析不够深入,相近主题的研究观点和结论相似。 如对“著录标准”的讨论大部分停留在健全机制与人员配置,有必要从操作层面对特色馆藏资源的采集著录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 对特色数据库选题的研究集中于利用网络调查法分析现有实践的经验与不足,有必要对选题依据与标准开展深入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服务模式与推广应用的研究集中于单个案例的分析,有必要对从主题内容、地域特色、馆藏类型等角度对代表性图书馆的实践开展共性分析或对比分析,提出较为标准化策略及普适化的解决方法。 可参考国外在馆藏建设利用领域技术经验与实践成果寻找本土化的路径。 如陈琦[75]提出与国际大型综合性、专题性联合目录合作,获取特色馆藏线索,并借鉴其功能和技术手段建设集查询、获取于一体的特色文献联合目录促进特色馆藏建设工作的开展。

4.2 跨界合作深入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

“十四五”时期政府提出“建设‘全媒体传播和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76]95,图书馆是文化数字化领域的先行者[77],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建设,特色数据库、云平台的建设将继续成为特色馆藏领域研究热点。 特色馆藏的数字平台建设方案的设计是一个跨领域、跨学科的问题,但以往的研究集中在图书情报领域,其他如新闻传播、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较少,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研究的成果也有限,对技术的研究和讨论仅限于应用层面。 在新技术革命的大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将实现从数字化和网络化向数据化和智能化的全新转型,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全载体的新采访、文献整序全数据的新编目、传承文明保存记忆全文献的新典藏都将实现全程智能[78],都需要与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沟通。 未来研究有必要考察适用于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和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加强与技术人员的合作,结合实践领域的经验与需求,将平台建设目标不足与平台建设可行性相结合,将服务需求与技术提供完美融合,促进服务与技术一体化[79],推动特色馆藏数字平台的发展。

4.3 探索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的新研究方向

“十四五”对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要求“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80]92。 随着文旅融合研究主题的兴起,公共图书馆利用特色馆藏参与文旅融合发展无疑还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特色馆藏研究要求研究视角要突破图书馆传统服务的界限,探索与其他新兴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如结合特色馆藏资源为游客设计规划文化旅游线路也可以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域,这应该成为特色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新方向加强进一步的探索。肖希明等[81]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领域在实践上已与“数字人文”领域产生交集,如上海图书馆的家谱特藏的数字人文平台能够提供基本查询、上传家谱、在线识谱、在线修谱等功能,但与数字人文领域的融合仅处于起步阶段,未制定出相对成熟的具体方案。 研究者可以关注数字人文技术在特色馆藏建设中的应用,从意义彰显、融合模式等角度为图书馆实践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文旅馆藏特色
馆藏
特色种植促增收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中医的特色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文旅照明的兴起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