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3-09-10 17:51郭小飞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城市文化城市建设

摘 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市民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环境的设计与建设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雕塑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传达文化信息、丰富文化内涵的突出作用。而將雕塑艺术应用于城市环境设计中,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顺应市民精神追求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雕塑艺术;城市环境设计;城市文化;城市建设

城市环境设计是指对城市各类公共空间如街道、广场、公园等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它旨在通过设计塑造城市的物理环境,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社会性和经济性,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当代视觉艺术已成为现代人思想认知的一部分,艺术本位的内涵也被大幅拓宽。作为视觉艺术门类之一,雕塑凭借其可看、可触、可感的独特艺术魅力,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一种主要手段。现代建筑师也十分钟爱城市雕塑这一能够烘托与彰显城市文化的“建筑语言”,且愈来愈多地将其应用于城市环境的创作领域之中。因此,针对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价值及应用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一、城市雕塑艺术的基本概述

(一)城市雕塑艺术的定义

城市雕塑艺术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过艺术手法和技巧将具有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的雕塑作品展示于市民、游客眼前,以实现城市文化艺术环境的提升和美化城市形象的目标。城市雕塑艺术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增添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还可以为市民提供艺术享受和文化传承的机会,同时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1]。城市雕塑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传统的石雕、铜雕,也可以是现代的艺术装置、拼贴雕塑等。

(二)城市雕塑艺术的特征

一是公共性:城市雕塑艺术作品通常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展示,如广场、公园、街道等,具有普遍性和共享性。二是艺术性:城市雕塑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作品的设计、制作和呈现都需要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创造力。三是历史性和文化性:城市雕塑艺术作品通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四是美学性:城市雕塑艺术作品通过雕塑形式的美感表现,给人带来视觉美的享受,提升城市的美学价值。五是实用性:城市雕塑艺术作品不仅是一种装饰品,还具有实用功能,如座椅、灯塔等。六是交互性:有些城市雕塑艺术作品设计得非常巧妙,可以与观众互动,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三)城市雕塑艺术的分类

城市雕塑艺术按照材料可以分为石雕、铜雕、不锈钢雕、木雕、玻璃钢雕等;按照形式可分为传统雕塑或现代雕塑、抽象雕塑或写实雕塑,以及拼贴雕塑、装置艺术等;按主题可分为人物雕塑、动物雕塑、历史题材雕塑、文化题材雕塑、现代主题雕塑等;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景观雕塑、交通雕塑、纪念雕塑、座椅雕塑、广告雕塑等[2];按照位置可以分为室内雕塑和室外雕塑两种类型,室外雕塑通常放置在室外公共空间中,室内雕塑一般放置在室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城市雕塑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会让分类不断地发生演变。

二、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雕塑艺术作品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和形象,塑造城市的独特风格和特色,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城市雕塑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呈现出来,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城市的文化氛围。城市雕塑艺术作品还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地标,充当城市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城市雕塑艺术作品能够有效丰富城市的景观,优化城市的景观品质和观赏性,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和感受城市的美丽与魅力。另外,城市雕塑艺术作品可转化为城市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增强城市文化内涵

城市雕塑艺术作品往往通过艺术形式的表现,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首先,雕塑艺术作品凭借形象、造型、题材等表现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作为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艺术作品可融入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助力打造城市文化广场、艺术公园等展示平台,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其次,雕塑艺术作品通过形式、色彩、结构等方式表达城市的精神内涵,如自由、开放、创新、包容等,从而激发市民对城市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再次,雕塑艺术作品借助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如特色人文景观、地域建筑风格等,强化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特色。最后,雕塑艺术作品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城市传统工艺和文化,如陶瓷、木雕、玉雕等,使得这些传统工艺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三)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城市雕塑艺术作品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和景观质量,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更具活力,知名度更高,文化内涵更丰富,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国际竞争力。雕塑艺术作品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增强城市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城市更加具有文化艺术气息和人文情怀,提高城市环境品质。优质的雕塑艺术作品能够吸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在此举办,增加城市的文化活力和吸引力。同时,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和象征,雕塑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为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提供宽广的平台,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此外,雕塑艺术作品通过创作主题等方式传递城市的理念,如环保、和谐、创新等,带动市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发展水平。

(四)增加城市经济效益

城市雕塑艺术作品是城市旅游的重要景点和文化地标,有益于增加城市的旅游收入和经济效益。雕塑艺术属于城市文化产业的构成单元,良好的雕塑作品助推城市文化产业的有力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产业链,扩展城市的经济来源。与此同时,城市中的雕塑艺术作品也是城市品牌形象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的国内外影响力影响深远。高知名度的城市雕塑艺术作品自带传播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赏、娱乐等,从而带动周边的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五)深化市民归属感

城市雕塑艺术作品有利于加深市民和游客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形成城市共同体意识。蕴含城市精神风貌与文化内涵的雕塑艺术作品,可以更直观地让市民了解和认同城市的文化,以此加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城市中的雕塑艺术作品能够彰显出城市的特色和形象,让市民更加认同和热爱自己所在的城市,从而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雕塑艺术是居民参与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载体,能够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其中,强化市民的文化参与度和参与意识,加深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城市中的雕塑艺术作品作为社区的重要标志和文化符号,有利于加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促使社区居民更加认同和热爱自己所在的社区。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有机融入,能够为市民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筑牢其内心的归属感。

三、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融入路径

(一)契合城市环境

在进行城市环境设计时,需要对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地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把控城市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找准适合雕塑艺术作品的位置和内容。

首先,以城市特色为基础。在进行雕塑艺术创作时,应以城市的人文、自然情况为基础,充分挖掘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将其融入雕塑艺术作品中。例如: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可采用传统的雕塑技艺,创作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雕塑作品,以此展现城市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化城市中,可择取新颖的雕塑材料和技法,创作富有科技感和时代感的雕塑作品,以衬托城市的现代化与科技进步。

其次,以城市规划为引导。在进行雕塑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开展设计,与城市环境协调一致,避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4]。比如:在城市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中,可选择大型雕塑作品,增加场所的艺术氛围和视觉效果;而在商业区等市中心区域中,应以小型雕塑作品设计为主,给人以亲近感和温馨感。

再次,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在选择雕塑材料和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例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融入雕塑艺术作品时,应选择环保材料,如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等;在选择雕塑场所时,应关注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引导大众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以群众参与为核心。在进行城市雕塑艺术设计过程中,应秉持群众参与的设计原则,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引导其参与设计,最大化增强雕塑作品的互动性和亲和力。

(二)创意设计一致

雕塑艺术创意设计需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整体氛围和风格,以及雕塑艺术作品对城市环境的补充作用。特别是在设计环节中需要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相关部门加大合作力度,确保雕塑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实现能够与城市环境协调一致。

一是利用光影效果。借助光线和影子的特性,设计具有艺术感和科技感的雕塑作品。如在夜晚时分,利用灯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雕塑作品,产生丰富多彩的光影效果,提高雕塑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

二是结合自然环境。根据城市环境中的自然元素,如风、水、土地等,设计充满自然感和生态感的雕塑作品。例如,在城市公园中,可利用自然环境的地形、植被等因素,将雕塑作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兼具生态美和自然美的雕塑作品。

三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依托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将雕塑作品与音乐、影像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极具科技感和艺术感的雕塑作品。比如,在城市广场等公共场所中,设计出蕴含音乐、影像元素的雕塑作品,丰富市民的视听感受,凸显雕塑作品的艺术性和互动性。

四是引入互动元素。通过科学引入互动元素,设计动感性和互动性较强的雕塑作品,增进雕塑作品与市民的互动性。比如,水景雕塑、灯光雕塑等,强化参与感和创意感。

五是创新材料运用。在材料的选择上,可尝试使用新型材料,如塑料、金属、石材、玻璃等,创造出新颖、富有科技感和时代感的雕塑作品。例如,在城市商业区中,可使用金属材料和玻璃材料创作出极具现代感的雕塑作品,用以展示城市的现代化和创新精神。

(三)位置选定精准

在选择雕塑艺术作品的位置时,应紧扣城市环境的整体规划予以合理布局,选定适合的场所,使雕塑艺术作品能够和周边环境相得益彰,起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和城市环境美化作用。

其一,考量城市人口密度和流动性。一般而言,要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以便让市民欣赏和参观雕塑作品,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圍,培塑市民的艺术审美[5]。

其二,与城市环境风貌融为一体。雕塑作品位置应贴近城市的整体景观,确保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创设出别具一格的美感。

其三,安全至上。雕塑作品必须选择安全、稳固的地点,保证雕塑作品不会对市民造成危险和不良影响,促使雕塑作品发挥最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效益。

四、结语

雕塑艺术作为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围绕城市特色设计合理的城市雕塑,不单单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能够将城市雕塑的美感和意象以及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容传递给广大市民。因此,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科学应用雕塑艺术,通过雕塑艺术作品与城市环境的相融相通,最大化激发雕塑艺术美化城市环境、深化城市文化底蕴的现代功用。

参考文献:

[1]李凤志.石城记忆  时代心声:南京纪念性城市雕塑语言的百年流变与精神传承[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2):60-65.

[2]杨智荣,王玮,王喆.现代有轨电车耦合公园城市环境设计评价研究:以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为例[J].设计,2021(16):152-154.

[3]叶麟珀,余伟,陈漫华.城市雕塑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实践:以无锡城市雕塑总体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20(增刊2):147-151.

[4]赵金鑫,赵木森,郭蕾蕾.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曹春生雕塑艺术馆青铜雕塑作品介绍[J].名家名作,2020(12):100-101.

[5]余冠臻,郭林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广州沙面西洋建筑景观为中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1):129-133.

作者简介:

郭小飞,西安青云雕塑工程有限公司中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工艺雕塑。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城市文化城市建设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从欣赏的角度略谈雕塑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