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主体与时代赓续

2023-09-10 03:06刘煜璇
西部学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先驱李大钊建党

刘煜璇

(湖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8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和优良品格的升华。 任何一种精神的产生和体现都离不开主体的作用发挥,革命先驱们在整个中国革命过程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他们以自身坚定的信仰、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不怕牺牲的壮志构筑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阵地。 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华民族,代表着无数革命先驱的牺牲奉献,他们身上闪耀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辉,引领着新时代青年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追随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革命先驱促进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

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无数仁人志士开始寻找解救中华民族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建党精神正是蕴藏在这一历史过程当中。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精神之源,为立党强党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建党精神的产生离不开先进的理论与建党活动的伟大实践,更离不开精神主体的依托。 革命先驱作为革命的关键主体力量,他们在建党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坚定的信念,找到了革命的方向,播撒着革命的火种。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革命实践中产生并且确立的,他们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规律,立足社会生活实际,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格诠释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 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人物,革命先驱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他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来证实自身的初心与使命,同时也在毛泽东等众多革命青年人心中种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他以“吾党之所求,乃在谋国计民生之安康与进步”来点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以激昂的文章鼓舞青年奋进,将民族国家与青春进程融合在一起,发出时代最强音。

革命先驱为党的创建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2],李大钊用尽一生来寻找真理、坚持真理。 面对着民生凋敝、千疮百孔、满地疮痍的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运动从未停歇,寻找新的救亡之道成为知识界的共识。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可以救中国,他们“以俄为师”,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尝试走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 革命先驱们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在坚持真理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他们在中国道路选择上理性地分析时代背景,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进行判断,看到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手段,看到了农民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坚定信仰,积极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追溯到了精神之源。

革命先驱为党的创建积极开展了实践活动,为“五四”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李大钊与陈独秀商讨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相关议题。 李大钊通过授课和演讲等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设“唯物史观”和“工人的国际运动”等课程。 早期革命党人创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等多个社会团体,在北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和北京社会青年团。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是由建党先驱不断探索实践而来的,早期的革命党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主体。

二、革命先驱体现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伟大革命先驱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驱动力。 精神是在实践当中孕育产生的,革命先驱在实践中铸造了伟大建党精神,又在建党的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践行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在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展示了自身的精神风貌,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一)深切关怀家国命运,坚定政治觉悟

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着家国情怀,心系民族大众,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坚守理想信念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主动担当使命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追求。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有宽阔的政治胸怀,有广阔的政治视野,有较高的战略定位,这一鲜明特质融入了建党精神之中,又通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展现了出来。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时时刻刻都牵挂着国家兴亡,不忘人民疾苦,勇于奋斗探索。 李大钊初心如炬,他痛批腐败政治制度和军阀混战,渴望能够找到救中国的一剂良方,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狱中自述》中他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失至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为了寻求中国的出路,李大钊始终坚持探索中国社会问题关键所在,发出了“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时代之音。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中国共产党人以开阔的政治视野,做真正的“国之大者”,就要深谋远虑,看得到革命的发展方向和风险,也要有洞悉入微的能力。 革命先驱能够从历史长河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具有非同寻常的站位和格局,胸怀天下,有大格局、大情怀,有大担当和大作为。 敢于担当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备的素质,李大钊等革命先丝毫驱不畏惧敌对势力的压迫,体现出了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属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标志。

(二)树立人民情怀,对人民群众无比忠诚

心系人民群众,始终站在最大多数人的立场去看待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最基本、最现实的难题,这既是一种坚定的政治立场,又是一种鲜明的底色,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起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 毛泽东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就要看他愿不愿意和广大工农群众结合,能不能真正走入工农大众身边。 这些伟大的革命先驱不负人民,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永远不变的是那份对人民的情怀。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诞生出了众多英雄豪杰,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相较于自己的个人前途和命运,更在意的是如何能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本领去拯救民族和劳苦大众。 革命先驱的初心和信仰一旦形成就从未动摇过,面临反动势力的严刑逼供都不会低头。 他们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将人民大众放在心上,始终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实际问题,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伟大革命先驱关注的是基层群众,在意的是人民最实际的问题,他们真正地走进了人民心里。 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得他们投身于救国大业,奋不顾身。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为了造福于人民群众,革命先辈率先垂范,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以实际行动来印证自己的初心。

(三)立足革命实践,不断探索科学理论

坚持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就是一部实践史。 伟大的建党精神就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先贤志士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探索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又在实践中找到自身力量的源泉。

伟大建党精神是先驱们根据时代任务和历史矛盾在伟大的建党实践中形成的。 革命先驱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将科学的理论融入自身的灵魂,大力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鼓舞工人和学生进行斗争。 从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改造国民思想文化,唤醒民众的思想觉悟,再到参与“五四”运动,积极动员社会各阶级民众投身于革命斗争。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坚定自身的科学理论,又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追求真理。 李大钊预言道:“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和共产党的成立,革命先驱的精神和风骨得到了反复的检验,建党精神随之产生。

(四)坚持斗争精神,始终如一不屈不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华儿女不断斗争的历史。 中国的革命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奋斗和斗争中开创发展的,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 斗争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没有先辈们的英勇斗争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一次次胜利。 革命先辈们怀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品格和敢于斗争的伟大意志,心系劳苦大众,从不向困难低头。

中国近代以来,面对风雨飘摇的中华民族,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开展救亡图存运动,探寻真正的救国之道,在碰壁受挫之后不屈不挠,深入实践继续追寻真理。 辛亥革命以后,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开始在中国国内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建党时期,无政府主义逐渐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革命先辈们充分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开展了“三次大论战”(第一次是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等同胡适派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论战,第二次是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等人与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代表的政客张东荪、梁启超等人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第三次是陈独秀、李达等与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区声白等人的论战。 编者注),他们始终站在革命和斗争的最前线,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实践,在新文化运动中向封建旧文化、旧道德展开猛烈的攻击和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积极与错误思想作斗争,在“破”和“立”之中达到自身的目标,同样面对敌人的刀刃与压迫也从不退缩,大义凛然地发出为党为民族的口号,伟大革命先驱为了心中所愿和心中所念而不懈拼搏。

三、青年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使命担当

青年一代的命运从来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连。 要担当时代大任,青年就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把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融入到知识学习中,向革命前辈学习从而增强自身的能力素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年的工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3]要求青年一代能够自觉担当起时代的重任,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向革命先驱们学习,这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打好信仰之基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正确,“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4]先辈们在革命征途上始终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种精神对于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指引青年一代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用伟大建党精神来感染青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引导青年一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与精髓。 青年要学习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坚定自身的立场,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积极投身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

注重指导青年学习领悟理论。 引导青年深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青年一代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掌握其科学的内涵与方法,将自身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从而保持奋斗的激情与动力。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勇挑时代重担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革命先驱秉持着“安危不贰其志 险易不革其心”的革命精神,心系人民、心系国家,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付出了青春甚至是生命。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身的光荣使命,虽然经历了百年奋斗征程,但初心和梦想仍然熠熠生辉。这种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激励着青年与时代同频,能够培育青年的理想人格。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培养当代青年阐明了价值追求。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更应当明确自身的信仰,坚守初心,做到笃行明辨,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伟大建党精神背后传递的理想人格具有示范作用,通过对青年进行使命教育和责任培育,让伟大建党精神走进课堂,使得青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感。 通过开展优秀典型进行榜样示范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使青年一代在党和国家的感召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掌握过硬的本领,积极投身到忘我的新时代奋斗当中去。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锻造奋斗意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中国的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而来的。 新时代青年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离不开坚强的意志与精神。 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向早期的革命先驱学习善于斗争的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直面时代的挑战。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较为复杂,青年一代要学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格,培养青年的斗争品格与勇气,在新征程上有新作为。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涵养纯洁品格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遵循着人民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新时代培养青年的落脚点。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5]。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 通过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年学生了解党史,掌握国情。 要让当代青年明白,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学会用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来充实自己,为党为人民奋斗。 新时代青年要做到“四个自信”,增强自身的底气和信心。通过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社会建设,主动践行党的宗旨,主动担当历史使命,鼓励青年做到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群众做实事,用自己的赤子之心,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答卷。

猜你喜欢
先驱李大钊建党
循着先驱足迹 跟党走向未来
勇闯火星之登陆先驱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肿瘤预防事业的先驱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