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诗文 品诗意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2023-09-09 21:34:53李永鑫
小学生 2023年18期
关键词:意境诗人诗歌

☉李永鑫

诗歌是中国语言文字最优美的表现形式之一,以其高度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是小学生培养语感和继承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生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就是诵读,通过不断诵读和品味,就会体悟诗人在简短的文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语言思维能力,升华思想境界。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阶段性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化特征,创新性地运用“诵品”诗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首先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感受诗歌的语言文字,再通过反复的品读,加强小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诗人情感的领悟。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小学生从断句、重音、停顿等方面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这样就能提升小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并能有情感地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诵,提高小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品味能力,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诗歌、诵品诗歌、传承诗歌文化的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诗歌教学方法古板

大部分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于诗歌教学依旧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习前安排背诵,学完后安排背写,并利用空堂自习时间让学生进行互考,诗歌教学的目的变成了应付考试。学生原本很喜欢诗歌,虽然不太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但是他们愿意不停朗诵,但在古板的背写教学模式下,学生“见诗生情”,对诗歌这一体裁就反感起来了。长期下去,学生就失去了朗诵诗歌的兴趣,见到诗歌只是被动机械式的背诵,也不主动探索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教学目的荡然无存,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在探析诗歌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情感时,有些教师也只是局限于教材的注释和个别字词的分析,没有搜寻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料,也不能将诗歌产生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生活情境给学生分享,使得诗歌教学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也失去了动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先进的教育技术已经融入了校园,但是一些教师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设备施教,而且还固守分数至上的教学理念,从而影响了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还限制了学生今后语文学科的高效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1]。

(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有限

诗歌形式虽然比较简单,读起来也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但它表达的情感却很丰富:有的给人以警示;有的教人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营造了幽静的、欢快的、哀伤意境,有的给人以激励和鼓舞……但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和身体都正在成长中,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领悟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诗歌的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就会对诗歌的学习逐渐丧失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对学生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释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内容。但在现阶段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授课更像是在追赶进度,也不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去施教,而是一味流程化教学:读、背、写。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诗歌的很好方法,以至于在小学语文诗歌的学习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小学语文诗歌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着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二、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歌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拓展和思想境界的提升都具有积极作用[2]。

首先,诗歌优美的辞藻、精简的语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能熏陶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品味,能逐渐领悟诗歌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思想和情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人生哲思,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启迪的作用。同时,诗歌中对于景物的描写和意境的刻画都值得学生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诗歌是文化的珍宝,需要新一代接班人的继承和发扬,诗歌包括古代和现代两部分内容,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描绘社会发展和记录时代的重要文学作品,其文化底蕴都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语文诗歌教学,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做中国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信仰者,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

(一)引领学生朗诵诗歌,品味诗歌内涵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诵,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诗歌写作的意图,在看和听的过程中理解诗歌内涵,品味诗歌用词遣句的精妙之处。诗歌中的语言文字应用精妙绝伦,有些字甚至需要长时间的打磨。诗歌将丰富的情感凝聚在简短的文字中,讲究平仄和韵律,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着充沛的情感,非常适合学生朗诵。教师在让学生诵读时,可以教授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可进行示范朗读,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知何处需要停顿、重读、弱读和慢读,哪个部分需要读得欢快一些,哪些部分需要读得缓慢一些。朗读的节奏和情感之间是相互呼应的,因此,教师在示范朗读时,应当给学生进行技巧的总结,以便学生迁移学习,在后续的诗歌品读中慢慢领悟诗歌的内涵以及知晓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诵读。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的教学中,教师先进行示范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其中“弯弯的”是形容词,形容“月儿”,所以在“弯弯的”后面停顿,“小小的船”在“小小的”后面停顿;第二句“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是形容船的形状,“尖”重读突出;第三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营造出我在一个两头尖的船里的情景,“我”和“坐”重读,突出主人公的动作;第四句“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作者与蓝天融为一体,有动有静,轻快自然。整首诗语调轻松惬意,教师在示范朗读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一方面能加强对陌生字词的学习,一方面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诗歌中描述的“我”在“两头尖”的船里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二)感知诗歌意境,体味诗歌意境美

诗歌往往通过简练的语言将情景描述成一个画面,让人在朗读的时候,仿佛欣赏一幅画作。不同风格的诗营造的画面是不同的,有的是一叶孤舟漂泊于青山之间的寂寥,有的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阔,有的是莲花盛开、莲叶碧绿的夏日美景,寥寥数字,却蕴含着意犹未尽的意境之美。学生在学习诗歌、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中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3]。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播放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感知诗歌的意境。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江雪》这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一首山水诗,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雪景图,教师可以从引领学生分析每一句诗文的意思入手感知整首诗营造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万重山水之中人迹罕至、鸟兽尽绝的寒冷凄清景象;“孤舟蓑笠翁”描写了孤舟上的一位老翁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万重山水之间独坐江岸的情景;“独钓寒江雪”刻画了空中雪花纷飞,一位老翁独自在人迹罕至、鸟兽飞绝的江上垂钓的情景。为了加深学生对老翁垂钓意境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江雪”的短视频,将诗文营造的孤寂凄清画面以及老翁江中垂钓的画面展现出来:老翁的江中垂钓打破了环境的孤寂,给广阔的江面、空旷的山谷带来了一份生机。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态画面的展示,学生既能感受江雪中主人公坚韧的气魄,又能体会到主人公为什么在寒江独钓的真实用心,从而引领学生感受诗文的意境之美[4]。

(三)深入理解诗意,提高诗歌品鉴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只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也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诗人精心推敲而成的字、词和句,还要引领学生深入分析诗歌内容。通过分析诗人的用词以及营造出来的意境之美,让学生和诗人实现跨时空对话,在情感和思想上与诗人产生同频共振,感受诗人写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获得诗歌美的感受,帮助学生掌握诗歌赏析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一诗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鸟”“云”“敬亭山”三个意象,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鸟用“众”字修饰,表现出鸟数量之多,云用“孤”修饰,和“众鸟”形成鲜明的对比,“高飞尽”和“独去闲”分别写出了群鸟飞去,一片云朵悠闲飘去,独留诗人一人在敬亭山中。分析完这三个意象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诗人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再进行深入探析: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景色最终为情感服务。

(四)剖析诗歌思想,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剖析诗歌内涵和主题思想,让学生从中感受诗人的伟大爱国情怀、崇高的理想信念、悠然自得的处世之道等,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塑造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腹经纶,与贤人交往,则遇事不慌。人生匆匆数十载,无法将世间事逐个经历,朗读诗歌,便是与诗人对话,感知诗人的人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从中丰富学生对人生的理解,指导学生未来的生活,从而使自身的思想精神境界不断提高。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回忆学过的古诗词引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学生回想还学过哪些题材的诗文,调动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习的诗文。此时,教师顺着学生回忆的诗文内容,引出“哲理诗”,即通过诗歌的学习,给人以人生启示的诗文。而今天要学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就属于哲理诗。学生对哲理诗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继而引领学生理清字义,分析诗文内容、探析诗歌情感。诗人说做学问要踏踏实实不遗余力,这样在年老了才有所成就;书本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让学生从中获得人生启迪,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静下心来学习和钻研。同时,让学生要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一味“之乎者也”是不可取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境界。

四、总结

诗歌的学习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和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应该注意营造诗歌教学的情境、指导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引领学生提升诗歌鉴赏力,让学生在感知诗歌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实现和作者的跨时空对话,使读者与作者的思想同频共振,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知,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意境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晒娃还要看诗人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