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摄影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23-09-09 19:13:40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1期
关键词:影视摄影专业

王 喆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以下简称“广编”)专业的必修课程,影视摄影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影视摄影技术的基础理论,认识和熟悉各种摄录设备,具备摄影摄像基础实操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对影视摄影叙事和造型的理解,使其具备影视画面的艺术创作能力,为后续创作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做好准备。目前,广编专业影视摄影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针对性优化不足。相较于影视摄影专业,广编专业的影视摄影课学时有限,课程内容往往是摄影专业相关课程的简单合并,且有部分删减,部分高校先导课程缺失,使得影视摄影教学更加困难。其次,教学理念不够明确,学生主动性不强。影视摄影教学普遍存在填鸭式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弱,缺乏主动性。再次,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实践能力弱。广编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摄影基础,传统的理论讲解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并且,实践课程缺乏设计,教学硬件有限,学生拍摄实践太少,造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如何在课时有限、教学硬件不足、学生摄影基础知识匮乏的情况下,尊重影视摄影教学规律,合理优化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成为影视摄影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紧扣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1.1 科学设置先导课程

影视摄影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影视摄影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艺术的长期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各高校影视摄影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图片摄影技术和艺术阶段,以照相机操作与曝光、平面构图与造型为核心内容,一般依次设有图片摄影技术、图片摄影造型课程;第二阶段,影视摄影技术阶段,主要讲授影视制作技术流程、摄影机操作、影视照明设备与技术等内容,一般依次设有影视技术基础、影视摄影技术、影视照明技术课程;第三阶段,影视摄影艺术阶段,主要讲授影视摄影叙事与造型、影视照明艺术,一般设有影视摄影艺术、影视照明艺术课程;第四阶段,影视摄影创作阶段,讲授在不同节目样式中影视摄影创作规律,一般设有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广告摄影等创作类课程。

广编专业的影视摄影教学既不能照搬影视摄影专业的培养方案,又要遵循影视摄影学习的内在规律。目前,各高校广编专业均在二年级设置了影视摄影课,该课程相当于影视摄影学习第二阶段的影视摄影技术和第三阶段的影视摄影艺术。虽然内容难度和教学要求不同,但是要在一门课程中完成影视摄影技术基础知识、摄像机操作实践、影视摄影叙事和造型艺术等内容的教学和实践,课时显然是比较少的,更重要的是,对广编专业的学生来说,缺乏图片摄影知识的铺垫,对影视摄影课程的教学内容便难以消化。因此,在影视摄影课程教学之前,设置图片摄影相关先导课程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必要的。广编专业可以设置一门独立的图片摄影课程:内容上,讲解图片摄影基础知识、照相机基本操作、平面构图与造型,保证与下个阶段影视摄影课程的内容衔接性;时间上,作为预修课程,设置在影视摄影前一学期,以本校为例,按照改革后的培养方案,图片摄影和影视摄影分别设置在二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从而保证摄影教学的时间连贯性。

1.2 设计优化课程内容

1.2.1 依据需求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需求导向是“一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1]。在教学上,不妨借鉴一下这种经营理念,依据编导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比如视觉参考章节就是根据需求导向而设计的。实际工作中,编导和摄影师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他们之间的准确沟通无疑是重中之重。为了避免编导与摄影师在创作上产生沟通障碍,除了常规的影视摄影技术和艺术知识以外,广编专业的影视摄影课程有针对性地加入了有关视觉参考的内容。以导演斯皮尔伯格和摄影指导卡明斯基寻找创作灵感的经历为例,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如何生动而准确地再现相关场景成为一道创作难题。最终,卡明斯基以“战地之鹰”罗伯特·卡帕的摄影作品为视觉参考,和斯皮尔伯格沟通后,二人最终确定了大反差、粗颗粒的电影影像质感,确定了手持摄影的运动方式,甚至确定了利用影像振动器形成不规律震动的影像风格。视觉参考不仅是灵感的源泉,同样是沟通的桥梁,依据需求导向设计课程内容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对编导实际工作的了解,对编导工作需求的细心观察,对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视。

1.2.2 降低技术理论难度,强调艺术审美

广编专业影视摄影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是摄影师,而是“懂”摄影的编导。该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视觉叙事和造型设计能力,拓展学生对影视摄影创作风格的认知边界。因此,课程应当降低技术理论深度和难度,努力提升学生艺术审美水平,具体来说,在讲解数字摄影机生成的三种影像素材时,不必要按照数字影像生成的原理对光电转换、解拜耳、采样、量化、曲线函数变换等一系列技术原理进行深度讲解,可以更多地讲解一些结论性内容。比如Log素材饱和度较低、反差较小,但是动态范围较广,且必须经过后期调色等;在讲解摄影用光时,不应只是讲解光线的基本造型手段,还可以增加对电影用光观念演变的知识拓展,加强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审美水平。

1.3 紧跟学科前沿,开辟第二课堂

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先进的拍摄理念不断涌现,影视摄影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影视摄影教学不能只依赖课本教材,必须具备前瞻性,紧跟影视行业的发展动态。互联网提供了大量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影视摄影专业资讯和教育平台有影视工业网、拍电影网、新片场等,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平台等自媒体也不断提供业内前沿知识[2]。因此,影视摄影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可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开辟第二课堂,教师遴选互联网优质资源,并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给学生,师生也可以通过微信群进行互动。总之,课程改革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技术平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

2 贯彻“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理念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在东西方都有经典论述。在西方,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这样才能发挥艺术的教化作用[3];在东方,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将求学分为“知之”“好之”“乐之”逐级递增的三个不同层次[4]。在现代教育中,“寓教于乐”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部分人认为“寓教于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学本科阶段的教学重在大量专业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何在教学中刻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快速传授知识点,过分追求学习乐趣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其实,这种观点对“寓教于乐”的内涵与意义存在认识偏差,对“乐”的理解应该是动态的,是有不同侧重点的。比如在中小学阶段,“寓教于乐”重在乐趣、轻松、快乐等心理情绪的获得;在大学阶段,应该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创作热情与理论转化带来的成就感。另外,“寓教于乐”目的不在于“乐”,而在于通过“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2.1 上好实践操作第一课

影视摄影开课前,大多数广编专业的学生并无摄影基础,都没有使用过专业摄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其更有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学习完成了大量技术基础和摄影机理论知识后才能开始摄影机的操作训练,这样的教学设计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鉴于此,影视摄影课程可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将以往按部就班的理论第一课替换为实践操作第一课。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分组,将所有摄影机借出,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从插入存储卡、准备电池、连接拾音设备开始,到音视频格式设置、摄像机参数设置与控制,再到拍摄一条视频片段并导出到计算机的整个过程。这种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缓解学生对摄像机操作的紧张心理,帮助学生熟悉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流程。

2.2 知识难点视频形象化

知识难点视频形象化,就是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呈现知识要点,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多个感官,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更加深刻地记忆知识点,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对广编专业学生来说,知识难点主要集中在影视摄影技术部分,比如电影摄影机的构造、叶子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这些内容通过传统的示意图、实物图片举例讲解不够直观、不易掌握。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在互联网上传播,教师应当在教学备课中大量查阅和借鉴同类课程,选取优秀的知识视频形象化案例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软件制作演示视频,比如动态预览软件ShotPro、摄影棚布光软件Set A Light 3D Studio就经常被用于知识视频形象化的制作。

2.3 以评价机制激励实践创作

结课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必须包括作业和作业点评。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并进行改进,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的点评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学生提交作业——教师点评批阅——学生反思问题”,这是本课程传统的作业批阅模式,但是这种单向互动并没有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课程特点决定了本课程的结课作业一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拍摄短视频,因此,必须根据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建立一套新的作业评价机制,即集中展示、现场点评和竞赛评比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集中展示是指由教师组织作业放映会,将作业集中展示给全班同学和受邀专家;现场点评则是由教师、专家、非创作组同学以及创作组同学分别对作业进行分析和评价;竞赛评比则是由教师、专家和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对作业进行评分,按成绩颁发各类奖项。在教学实践中,作业的集中展示和现场点评是学生最期待的环节。教学实践期间往往欢声笑语、掌声不断,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集中展示和现场点评一改师生单链条双向互动,成为多链条多元互动。一方面,学生能从自己和他人的创作中,更加全面地了解课程知识点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积极性和成就感。除此之外,集体创作和竞赛评比会让同学具备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反向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提高了对待作业的认真态度。当然,作业水准良莠不齐,教师现场点评要注意方式和态度,要以鼓励为主,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注重保护学生的创作和学习热情。

2.4 实地参观与交流

影视制作实地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电影电视博物馆、先进摄录技术实验室或影棚等。通过参观,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影视摄影和制作的魅力,了解影视摄影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请工作人员与大家交流创作经验,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反思学习中的不足,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3 提升实践能力,丰富教学手段

影视摄影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拍摄实践非常重要,必须加强实践课程的训练投入,改变广编学生实践能力弱的现状,增强学生的画面感悟能力与造型意识。

3.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合理分配课时比例

影视摄影课程实践教学课时少,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弱的问题。鉴于此,可将课程理论课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遵循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课程设计思路,筛选出适合在线学习的知识点,并制作成教学视频,依托国内某个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发布,使学生们可以自主学习。同时,要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即E-Learning)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5],适度缩减部分线下理论课时,将这些“节省”出来的线下课时分配给实践教学,改革后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比例为1∶1左右。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中,面对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首先,线上学习同样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仅仅是为了节省出线下课时而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在线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工具。因此,利用这种特点,在遵循整个影视摄影理论课程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把理论知识点内容细分化、视频形象化、微课化,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设置学习提醒,用限时学习和限时测评的方式约束和规范学生,避免因学习惰性导致的一系列漏学、不认真学习的问题。

3.2 理论与实践授课交叉化、精细化、阶段化

在制订影视摄影授课计划时,以往的经验是将理论课和实践课一分为二,先把理论课程集中讲完,然后在学期末让学生进行实践拍摄。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安排,看似遵循了影视摄影课程的教学规律,实际上阵线拉得太长,时间过长的理论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期末集中实践环节也容易出现理论知识的遗忘和混乱,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造成针对性指导不足。因此,应对影视摄影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即理论与实践授课交叉化、精细化、阶段化。交叉化并非否定“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规律,而是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细分和再组合,遵循“实践第一课—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节奏;交叉授课有赖于课程知识精细化,知识点的设计不能只考虑到理论逻辑性,还要考虑到实践可能性和适用性;阶段化,则是指内容设计上要有相互联系和提高趋势,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实提升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善用教学设备,加强教师操作示范

教师操作示范是影视摄影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直观学习理论知识。然而,受制于教学条件,教师操作示范往往是教学中的一个痛点,也是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难以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原因之一。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硬件的提升,使得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如何善用教学设备,成为加强教师操作示范教学的关键。

影视摄影课程的教学环境主要有三种:多媒体教室、影视摄影棚和户外。操作示范教学主要针对多媒体教室和影视摄影棚。多媒体教室硬件一般包括电脑和投影仪,主要承担理论课教学任务,但是教师偶尔会忽略发挥这些设备和摄像机互联后的操作示范功能。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HDMI线缆把摄像机和投影仪进行连接,促使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操作摄像机实时展现。并且,通过HDMI分线器一键切换信号源,可以实现电脑PPT界面和摄像机画面的快速切换。相对更复杂的教学内容,诸如光线造型、运动造型的实践示范,需要运用大量灯光设备、遮挡光附件,以及轨道、斯坦尼康和其他运动辅助器材,可安排在影视摄影棚进行。另外,教师可以采用无线图传设备,避免摄影机运动受限,将摄像机画面信号发送给大尺寸显示设备,实现更加复杂的实践操作示范教学。

3.4 构建手机摄影软硬件系统,改善硬件不足现状

广编专业的学生往往没有可以用于摄像的、相对专业的个人照相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学校摄影设备,在有限的实践课上进行操作练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普及,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日益强大,有的手机甚至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可以记录Log视频,甚至可以拍摄Raw文件,并且各种手机摄影辅助器材层出不穷。手机的便携性促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摄影技能和经验。手机摄影摄像功能的专业化,弥补了教学硬件不足的短板,可以让学生时时、适时地学习专业摄影操作和功能,从而切实提升影视摄影实践能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手机摄影的专业功能,影视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可以摸索搭建完整的手机摄影软硬件系统。硬件上,可以测试市场上的辅助设备,如兔笼、ND滤镜、稳定器、拾录音设备等,并进行合理搭配;软件上,可以测试一些比较流行的摄影软件,如Filmic Pro和Protake,这些软件是专业级别移动设备摄影和摄像应用程序,具有很多高级功能,可以设置帧速率、比特率、影像类型、格式和编码,可以手动控制白平衡、曝光和对焦,进行焦点追踪,甚至可以进行专业的示波器监看,调整音频并支持外部麦克风等。这些应用软件和辅助硬件,相对比较便宜,学生经济上可以负担,可以自行购买,在毕业时,学生可以通过二手市场处理掉这些器材,经济上不会有太大压力。除了软硬件的测试与推荐,课程改革和实践中,教师应对海量的互联网教程资源进行筛选,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推送给学生。手机摄影软硬件系统的搭建有利于突破摄影机和摄影辅助硬件条件的限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不能故步自封,必须动态发展。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前沿,立足实际,以学生为本,在课程改革探索的过程中敢于“破”、勇于“立”,努力实现课程不断优化升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影视摄影专业
影视展
环球时报(2023-03-15)2023-03-15 17:22:12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江南(2022年3期)2022-04-30 08:23:53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影视风起
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 07:32:30
影视
WZW—bewell摄影月赛
旅游纵览(2014年8期)2014-09-10 07:22:44
最美的摄影
焦点(2014年3期)2014-03-11 23: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