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短视频、游戏、直播等数字化娱乐方式大行其道的今天,数字出版如何在竞争中胜出?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互通与互鉴已成为时代共识,传统出版如何为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发展贡献力量?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果。
刘果教授自2000 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38 岁即获得编审职称,是湖南出版界获得正高职称最年轻者之一。她既有从事传统出版的丰富经验,又曾作为数字时代出版设计有限公司总编辑、副总经理率先试水数字出版。此外,她从大学到博士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方向,深耕国学十余年,她又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开展为期两年的交流与访问,对东西方文化均有深厚的了解。早在2010 年,她就成功将岳麓书社的初高中历史教材输出韩国,这是湘版历史教材第一次走出国门,而她也因此成为当时版权贸易输出和引进领域的卓有成就者。
在一个微风和煦的下午,我们走进刘果教授的书房,听她侃侃而谈,如沐春风。
Q:刘教授您好,短视频等数字化娱乐已经成为当下大多数年轻人的普遍选择,您认为数字出版应该如何赢得竞争呢?
L:实际上你刚才提到的短视频等,从广义上讲,也可以理解为数字出版。但狭义的数字出版则是指以数字读物为代表的内容产品。我们的数字读物要重获读者注意力,首先还是内容的创新。除了贴合时代的要求和读者的兴趣爱好之外,我们也应注意圈层化小群体的阅读趣味以及动态场景下内容与读者适时阅读需求的适配。其次,我认为社会化阅读仍然是数字阅读产品推广的重要方向,应借助社群生产力,实现全民阅读推广,共建书香社会。
Q: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都多有了解,您觉得在东西方文化的互鉴中,出版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L:我认为,出版仍然是当今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力的有效路径。早在十多年前,在韩国祥明大学担任汉语教学的客座教授时,我发现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很高,但是大多數汉语教材从语言学习角度编写,较为枯燥。我注意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沉浸式教学法,它提倡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学习外国语言。我由此想到了当时我工作的岳麓书社出版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将它作为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沉浸式教学读本是值得尝试的。这套教材引入韩国后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应该细致思考我们的产品“走出去”后怎样让异质文化的读者真正有所收获,真正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Q:这真是一段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意义的版权输出经历。刘教授,您既是资深出版人,又是出版研究者。在采访的最后,我想知道您是如何看待出版在您的人生经历中的意义。
L:转眼之间我从事出版工作已超过20 年,它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它会带给我很多职业病,但它更多给予我的是对这一职业的由衷热爱。我见证过出版的高潮期,也经历过它的低谷期,无论在何时,这一热爱都没有改变过。我沉醉于与纸张、油墨的每一次肌肤相亲,也坚定地相信,这一事业能够让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传之久远。能够为此奉献毕生的精力,无论作为实践者还是作为研究者,都是非常神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