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服务发展的探讨

2023-09-09 11:00:36罗桢颖
科教新报 2023年35期
关键词:用户服务双高馆藏

罗桢颖

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了“双高建设”任务要求。教师队伍、实验室设备和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图书馆是专业教学资源的学科文献服务中心,是阅读服务推广中心,也是情报竞争服务中心,用户服务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利用政策机遇,提升服务水平,才能在“双高建设”的潮流中助力院校发展。

一、“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学科服务求全求大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也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学术型机构。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性、实用性则更为突出,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其用户需求有独有的群体性特点,表现为对資源使用的实践性、职业性、专业性的高度要求。

目前高职图书馆普遍追求较大的馆藏体量,和较全的内容覆盖面,但因资金限制等原因,很难做到向高校图书馆看齐,造成纸质、电子馆藏量不足,文献资源结构不合理,没有围绕专业建设、市场需求、就业导向进行采购,导致文献资源建设无法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

(二)阅读推广服务单一滞后

文化育人、资源育人、服务育人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通过阅读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素养、阅读能力,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阅读推广服务的主体人群,图书馆阅读人均访问量呈下降趋势。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兴起让学生阅读习惯发生改变,过去传统纸板宣传,推广方式单一,推广力度较小,效果不佳;推广内容形式化,学术性强,阅读难度较大,导致了一定阅读障碍,忽视推广目标的需求,推广效果不佳。

(三)社会化服务内向被动

“双高建设”强调高职院校要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凸显图书馆的特殊定位,不仅要满足本校师生的需求,还要面向企业社会提高企业行业信息情报,支持实训教学。

但高职院校图书馆受限于硬件设备的局限性、馆藏资源的专业性、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等因素,社会化服务功能开发效果不尽如人意。与企业配合度不高,没有打通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壁垒。

二、“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服务发展方向探讨

(一)学科服务适而精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办学发展中,要以用户专业学科学习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向导,围绕专业建设优化馆藏结构。

一方面以高职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注重收藏实践应用方面的资源,囊括各专业的考级考证、职业岗位规范、操作技能指南等。另一方面立足高水平专业建设,对接教师需求精准采购文献,优先保证重点建设专业的文献资源的采购。全力整合出具有院校专业特色的馆藏资源,提高学科服务。

(二)阅读推广创新化

新媒体时代学生的阅读习惯趋于碎片化,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进行阅读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性,密切关注用户阅读倾向,精准定位读者专业层次,利用数据分析不同读者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阅读推广活动。

专门阅读推广团队必不可少,引进专业人才,重构阅读推广服务机制,制定阅读推广效果绩效考核制度,挖掘阅读育人深度价值。同时,还可以组织专门的学生阅读推广队伍,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时下热点,选择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书目。

(三)社会服务多元化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双高建设明确要求之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要走出校园、面向社会,让服务多元化成为新常态。打破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壁垒,参与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为校企合作的双方提供支持。

要培养馆员的专业素养,提升采集、分析行业企业信息的能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挖掘行业背后的规律,预测行业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合作企业提供有效的竞争情报信息。

三、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育人树人的重要基地,要关注时代发展,根据读者阅读需求调整服务方式,围绕读者的阅读倾向创新工作方法,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教书育人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助力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用户服务双高馆藏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广东教育(2020年3期)2020-04-03 02:03:18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新媒体时代老年类报刊的用户服务转型与升级对策
传媒评论(2017年9期)2017-12-20 08:08:00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 23:44:32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转型路径分析
出版广角(2016年20期)2016-12-17 16: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