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俗称二十八星瓢虫。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地区。寄主植物有马铃薯、茄子、番茄、青椒、扁豆、菜豆、大豆、瓜类和白菜类。
被害叶片仅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的凹纹,后变为褐色斑痕,过多的斑痕则导致叶片枯萎。为害马铃薯严重时,可减产30%以上。
成虫体长7~8毫米,半球形,赤褐色,全体密披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前缘凹陷而前缘角突出,中央有1较大的剑状斑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有时合并成1个)。两鞘翅上各有14个黑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方的4个黑斑不在1条直线上,两鞘翅合缝处有1~2对黑斑相连。卵长约1.4毫米,子弹头形,近底部膨大。初产时鲜黄色,后变黄褐色,有纵纹。卵块中卵粒排列较松散。幼虫体长约9毫米,淡黄褐色,纺锤形,背面隆起,各节有黑色枝刺。蛹长约6毫米,椭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及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尾端有黑色尾刺2根。
华北地区年发生2代。以成虫群集在背风向阳的山洞中、石缝内、树皮下、屋檐下、篱笆下、土穴内越冬。也喜在背风向阳山坡、半丘陵坡地约3~7厘米深土表层内越冬。一般5月开始活动,为害马铃薯及苗床中的茄子、番茄、青椒。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7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8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8月下旬开始化蛹,成虫羽化后寻找越冬场所,10月上旬开始越冬。越冬代成虫多产卵在马铃薯苗基部叶背面,极少产于叶正面。每雌虫产卵400粒左右,产卵期40天左右,寿命长达300余天。第一代成虫寿命45天左右。卵20~30粒产在一起,直立,成块。卵多在夜间孵化。卵期第一代约6天,第二代约5天。幼虫共4龄。1龄幼虫多群集在叶背取食,2龄后则分散为害,食量逐渐增大,4龄幼虫食量最大。幼虫历期第一代约23天,第二代约15天。幼虫老熟后,多在植株基部的茎上或叶背面化蛹。蛹期第一代约5天,第二代约7天。
1.捕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用盆承接从植株上拍打下的成虫,集中消灭。
2.摘除卵块。根据此虫产卵集中、颜色鲜艳易于发现的特点,在产卵季节,及时摘除卵块亦可减轻为害。
3.药剂防治。抓住2龄幼虫未分散时,进行喷药防治。可用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滅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10%菊·马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