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乃德
高椅古村位于“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湖南省西南部会同县境内巫水河畔,距县城45千米。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师椅而得名高椅。该村落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规模较大的古民居村落,现保存有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连续500年间修建的古民居建筑104栋,最早的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
高椅古村由于民居建筑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被有关专家誉为“江南第一古村”“古民居建筑活化石”“古村落发展建筑史书”“民俗博物馆”“耕读文化的精美画卷”“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完美典范”。
高椅古村被群山环绕,有条河流名叫“巫水河”,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场景完全吻合。巫水河位于湖南雪峰山的南麓,蜿蜒曲折。沿着河水溯流而上,在雪峰山山脚拐个大弯,会看到一个空着的高地,这是一个古渡口码头。这个码头三面环山,面对着巫水河,上了码头就能够到达高椅古村,村子坐落在山脚之下。
古渡码头是出入古村的唯一通道,也是古村同外界沟通和货物买卖的桥梁。同时,村子里的人们想买生活用品,也需要经过码头。所以,古渡码头就成为古村的要津,只有通过它才能找到古村。
高椅古村坐落在山坳之间,但是分成了五片。每片区域之间,都有古路相连,形似梅花,因此又被称为“梅花古道”。在五片区域之间,道路来回交叉,像迷宫一样,里面错综复杂。
整个村庄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现巧妙的“八卦阵”。八卦阵结的网里,院中有院,门中有门,院院相通,户户相连。外来的人如果没人指引,很快就会迷路,像陷入诸葛亮布下的“八卦阵”中,找不到出来的路。曾经有很多次,盗贼来到村里,结果绕了一夜,也没找到出路,第二天天亮被当地村民捉住。经过多次之后,再也没有盗贼敢来偷盗了。
这种巧妙的布局不知道是大自然的无意布局还是后世人们的有意为之。但不论如何,都为古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静静地等待着到访的游客去探秘。
凡是到访过这里的人,不仅会着迷于它巧妙的布局,更会惊叹它独特而又古老的建筑结构,为这片“世外桃源”增添一份传奇色彩。这些建筑都是木质的古屋,取材于当地山上的树木。如果仅从木屋角度来看,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每一个木屋外围都有一圈高高的石墙,石墙将木屋紧紧围住,像高耸的护栏一样。
这些石墙都是清一色的青瓦白底,初看可能会误以为是徽派建筑。事实上,这些建筑群是独特的湘西风格,名叫“窨子屋”。這种窨子屋从空中鸟瞰下去,像一个个地窖一样。
这样的古建筑在高椅古村总共有104座,时间横跨明朝初期到清代末期,很多墙砖上都刻着“乾隆”“道光”“咸丰”的字样。一座座木屋,充满了古老、沧桑的感觉,并且整齐有序,从空中俯视下去,简直就是“桃花源”中屋舍俨然的模样。
木屋最上面一层是很多人家闺女的阁楼。在明清的时候,姑娘在未婚嫁之前是不能随便下楼出门的,但是当年绣楼上的姑娘,可以从墙内阁楼的小窗里向喜欢的男生抛下绣球。曾经有无数个爱情故事在这些小窗下面发生,深情恋人最终结为了百年好合。
木屋外面那层坚实的石墙其实是汉族南方古建筑里常见的封火墙,高低有致,开几扇小窗,又叫“马头墙”。马头墙用来保护独立小院,防风、防火又防盗。马头墙最重要的功能是防涝,雨水充沛的季节,会在屋檐边织成一幅哗哗不停作响的雨帘。整个村子下面,有着交错互通的排水下水道,这是高椅村的排水系统工程。正是因为排水系统发达,即使处于多雨的湖南地区,高椅村也从来不会受到洪涝的困扰。相反,窗下的读书人,还可以安心地聆听窗外的风声、雨声。当我们穿越在村落的八卦阵和百年古建筑之间,会不经意地感叹这些古老文化遗存的后人是多么幸运。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并且努力地保护着、维系着、建设着这片“桃花源”。
几百年来,他们依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桃花源”更美好、更秀气。在这里能体会到的不仅是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更会感受到“诗书传家”的浓郁文化氛围。先人几百年前的读书声似乎也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从来也没有离开过我们。
高椅古村人从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归属,创造出了一篇神奇的诗意田园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