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校区建设与老校区校园文化衔接和融合

2023-09-09 04:02马丹丹
建材与装饰 2023年25期
关键词:校区社团校园文化

马丹丹

(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言

大学作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需要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里的一花一树,一景一物,都蕴含着哲理和寓意。从定义上讲,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范围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出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其功能就是利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让居住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塑造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目的。高校的校园文化在高校中有着独特的特色,高校的校园文化在培养素质全面而又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大学招生的持续扩大,新校区的数量也在增加,新校区是大学的传承,如何在文化上进行衔接和融合,使大学的文化更好地展现出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通过对大学新校区建设和旧校区校园文化的衔接和融合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对大学校园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

1 新旧校区之间校园文化衔接和融合的意义

1.1 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个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的必要条件,它还可以帮助青年学生获取一些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这对他们的智力的发展和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出良好的行为规范,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学校园文化拥有浓厚的学术气氛,对专业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探讨,激励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就。高校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2 有利于整合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旧两个校区都有各自的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地整合新老校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合理地分配新校区之间的教育资源,是高校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大学是一个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部门,在资源组织方式上,它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一样,都需要对经济资源进行输入和消耗,也都有产出和效益,都要对资源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效率问题进行思考。这是由于当前高校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并且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来临下,高校间的竞争必将走向国际化。所以,对高校,特别是对新、老校区的教育资源进行管理,可以推动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使用效率,进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增强高校的竞争力。

1.3 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发挥大学文化辐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也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整个社会的先进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建立在普遍的社会心理的基础上,集中表现出一个社会的整体感知和集合意识的思想取向。大学凭借其独特的人才资源优势,必将成为广泛传播社会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并通过大学生把它的影响力扩散到整个社会。可以看出,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向校外延伸,对构建区域性的社会服务和实践基地有利,从而构建出校园文化与地区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网络。此外,在众多媒介所催生的开放性环境中,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充分利用地方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的吸收与辐射作用,提高高校的社会声望。尤其是新校区的建设与发展,与周边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更要在新校区的建设中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1]。

2 高校新校区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理位置方面

(1)资金费用上升。由于新校区与老校区的距离太过遥远,所以要想让新校区的教学和生活都保持良好的状态,学生们很难像以前那样,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像以前那样,导致信息不流畅,新校区与社会接触机会少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要在新校区的土地上重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加与校外的交流,必然会导致大学的费用成倍增加。

(2)不太容易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自身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恰恰相反,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的亚文化。但由于新校区地处市中心,很难受到都市繁华环境的熏陶,因此,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且,城乡二元经济之间的互动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2 文化方面

(1)文化的主体性的缺失;学校领导与老师的缺位,使得新校区难以建立起强有力的文化氛围。因为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工作地点都在老校区,所以大部分的会议、学术活动、社交活动都在老校区举行,所以新校区的学生很难感受到这种活力,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也就不那么认同了。而且新校区大多是大一的学生,他们会在新校区待上一段时间,然后回到自己的学院,有的甚至会一直待到大学毕业,有的则会在新校区定居下来。但不管怎么说,老师们都会留在学校里,每天都会乘坐学校的大巴去新校区,这样的话,老师们在课余时间和学生没有过多的交流,无法发挥教学活动、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新校区的同学们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排挤,从而对他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缺少文化底蕴。新校区的修建,往往是在不同的地方,或者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修建,周围多是农田村庄,人文氛围并不好,所以才有了“文化沙漠”的绰号。新校区在建设初期,均处于一边规划一边建设,一边使用,学生们也会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入住。尽管新校区在整体规划方面比老校区更加先进,在设计方面也更加重视对人文氛围的营造,它的依山傍水的整体环境非常优美,但由于它的建设时间尚不长,因此它缺少能够蕴含学校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性等物质文化。因此,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学校积累提炼成的学风、校训、校风及师生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情感气质等精神文化,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在新校区得到体现。

2.3 制度方面

高校新校园体系的构建也有缺陷。例如,新的校园大都是遵循着老校园的制度规范,尚未形成自己的新的制度文化,或是已经形成却很难在人们的心理上被普遍地接受;除此之外,新老校区之间,新旧制度之间,新旧制度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也会让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们感到迷茫。在如何把一个没有历史传统的新校区建设好的问题上,大部分大学的高层管理人员都缺乏足够的经验,他们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大部分人都在摸索中。

3 高校新校区建设与老校区校园文化衔接、融合措施和路径选择

3.1 传承老校区的精神文化内涵

大学的精神文化是立校之本,它是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取向。在新老校区的文化衔接和融合中,应以学校的校史为出发点,通过校史来体现大学的发展因此,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必须要有一座校史博物馆,以它为载体,以它为载体,让新校区的学生和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到它的文化内涵,并在了解到它的文化内涵后,对老校区的文化进行继承和渗透。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新校区校训、校风、校风、江西老校区的校风、校风等方面的优势,使老校区和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最终,新校区应在继承老校区的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建设条件和教学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文化特点,从而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交融中找到一条继承和创新的道路[2]。

3.2 营造优秀精神家园

(1)在新校园内,要强化对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首先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社团根据可否壮大,能否结合自身的性质特点开展好活动,储备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作用。要采取早选好苗子,及早培养的方法,避免在社员队伍中产生“断代”。定期在社团成员中,通过视察、座谈、民主推荐等方式,对社团内部思想好、作风正、具有领导和管理潜力的低年级成员展开一次摸底调查,并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对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学习、生活予以关注,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然后,通过公开、公平的选拔,选出协会的会长,由学校的团委下发到各系、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地位,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激励作用,使学生更有责任感。其次,要做好体制改革。健全《社团管理条例》,严格审批、注册、登记等程序,及时了解社团的发展状况;健全《社团干部考评办法》,在社团中营造“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在活动上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协会自我管理、指导老师与指导单位的管理制度,并对协会的管理职责进行了明确。要加强对社团的监管,并制定《社团工作评估体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档案资料、活动开展情况、成果等多个角度对社团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社团中的违法违纪现象,采取严肃处理的态度,每年评选出优秀的社团,优秀的社团干部,以及社团的先进工作者。最后,要将品牌活动的构建工作做好,比如以上个学期的社团文化艺术节和下个学期的社团文化活动月为主线,搭建起活动平台。在对社团活动进行引导时,应注意突出重点、分类引导,以形成自己的特点。对理论学习型社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学术科技型社团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对兴趣爱好型社团给予了正确的指导,对社会公益型社团也给予了积极的倡导。

(2)以各种方式进行讲座活动。学术性强,趣味性强,生机勃勃的主题演讲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名人名师讲座进校园,开展校外学者专家、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知名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等,在校园内举办讲座和论坛,拓宽学生的视野。要将大学生自身的优点发挥到最大,要将他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赛、征文赛等活动,这样可以对他们的思维反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进行锻炼。要大力开展科技节、艺术节等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在学校里创造出一种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3]。

(3)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业余生活进行科学地规划。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课余生活指导,对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举办学术讲座、辩论比赛、文学比赛、科技节、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外,还应积极主动地指导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在学习方面,指导学生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使学生们拥有扎实而又优秀的专业理论知识。独立生活,积极自我照顾和服务;在行为上,自我约束,自我反思;在实践方面,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多学习一些其他的学科的知识,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体现[4]。

(4)促进新旧两大校区间的学术交流。大学既是培养学者的地方,又是不同的观念的汇聚之地,而知识与观念的传播与发展,只能在交流中进行。“交换”既有跨专业的学术交流,也有师生间的学术交流。虽然新老校区之间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的联系,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运用,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方便。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们的网络建设好,使我们的通讯更加便利。据悉,新校区的学生都希望能亲眼见到一位老师,更有人表示:“如果在校园看不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那就不叫大学”,可见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居住在老校区的,所以下课之后,他们就会急匆匆的返回老校区。这样,在新的校园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就少了。应当尽早地在阳光校园里安置一群年长的教师,并且多做一次名师的讲座,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学术氛围,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应充分发挥高校师生间的互动作用,为高校学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5]。

4 结语

总之,随着学校的扩大,新校区的建立,既要适应学校的发展,又要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在新校区的建设中,既要注重学校文化的构建,又要注重新校区对老校区的文化的继承,使学校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学校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在进行文化衔接和融合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包括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的文化内涵、校园文化的创新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新校区的校园文化能够以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来完成与新校区的校园文化的衔接和融合。

猜你喜欢
校区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