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芬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常见的一类以黏液脓血便、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的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其病变起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而后累及回、直肠,病情通常迁延难愈,且易进展为肠癌[1]。UC高发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虽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证据显示环境和饮食因素与UC的发生密切相关[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UC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3]。由于UC病程漫长,期间缓解期与活动期交替发生,因此准确监测并判断UC的活动性对于该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UC公认的诊断依据是肠镜联合病理组织活检,但该方法创伤大,且采样时可能无法准确获取病变组织,故临床应用受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白细胞计数(WBC)是炎症性疾病诊断中的常用指标,对机体炎症反应敏感度高,且血液样本收集相对方便,检测迅速。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血清PCT、CRP和WBC作为UC活动性判断指标的可能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UC组,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3~74(36.1±10.3)岁,病程3~37(17.3±6.9)个月。依据改良Mayo内镜评分评估UC活动性:缓解期22例,活动期58例(轻度26例、中度19例、重度13例)。另选择我院体检中心同期接收的8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2~75(35.7±10.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可行,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目的等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提出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4]中关于UC的相关诊断标准;(2)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明确诊断;(3)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全身性炎症疾病或感染性疾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疾病;(3)有UC家族史;(4)处在孕产期、哺乳期。
1.3 检测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外周静脉血10ml,4 000rpm/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加入EDTA抗凝管,置于-80℃冰箱贮存。(1)血清PCT、CRP: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定量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PCT、CRP,PCT 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昊新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RP 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配套试剂盒说明书完成操作。(2)血WBC:使用BC-5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检测患者血液中WBC。
2.1 两组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比较 UC组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比较
2.2 不同活动性UC患者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比较 不同活动性UC患者的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活动性UC患者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比较
2.3 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与UC活动性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均与UC活动性呈正相关(r=0.823,P<0.05)。
2.4 血清PCT、CRP和血WBC对UC活动性的判断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CRP、WBC和三者联合检测均对UC活动性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P<0.001)。但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此时血清PCT、CRP和但WB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9ng/ml、25.38ng/ml、10.89×109/L,约登指数为0.544,灵敏度81.32%,特异度73.13%,此时三者联合检测UC活动性效果最佳。见表3和图1。
图1 血清PCT、CRP和血WBC判断UC活动性的ROC曲线
表3 血清PCT、CRP和血WBC对UC活动性的判断价值
UC是一组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特发性肠道炎症疾病,机体免疫功能的失调是导致UC发生的重要原因,患者多表现为血清及病理组织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表达异常升高。UC病情反复且伴随终生,缓解期患者仅表现为轻微腹泻、腹胀等,而活动期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和黏液脓血便,故确定患者的UC活动性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5]。目前,肠镜联合病理活检是UC最有效的诊断及检查手段,但反复的创伤性检查花费较高,且会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有必要寻找价格低、便于操作且诊断效能理想的UC活动性判断方法。
炎症是UC最典型的临床特征,局部炎症通常起于直肠黏膜,并由结肠远端向近端蔓延,病理组织镜下可见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结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失调,致病菌更易穿过肠黏膜屏障进入循环系统,进一步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现阶段研究证明,不同活动性UC患者的机体炎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据此对UC的活动性进行判断[6]。PCT是降钙素的无活性前体蛋白,主要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中合成,正常生理状态下仅有微量PCT合成并释放入血,但当外源性病原体侵入而诱发机体炎症时,血清PCT水平会急剧升高[7]。表明,PCT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且不会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发生改变[8]。CRP是肝细胞在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血清水平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是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常用诊断及评估指标[9]。有研究显示,IBD患者的血清CRP会异常升高,且其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10]。WBC是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之一,其水平异常与机体炎症密切相关,但受年龄、饮食、药物等因素影响变化较大,故在炎症性疾病中仅用作辅助诊断及评估指标。
本研究中,UC组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不同活动性UC患者的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均与UC活动性呈正相关,提示UC患者的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均会出现异常升高,且UC活动性越强,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越高。UC患者由于肠道黏膜屏障损伤,肠道内致病菌会侵入肠上皮并活化NLRP6、TLR等免疫炎症相关蛋白,从而募集并活化白细胞亚群、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会不断释放炎症因子入血,进而使PCT、CRP被大量合成并释放,诱发局部乃至全身性的免疫应答反应。向红军等[11]研究发现,儿童坏死性结肠炎中也可观察到血PCT、CRP和WBC的水平上升,推测与黏液屏障的破坏、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但诱发炎症的相关分子通路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PCT、CRP、血WBC和三者联合检测均对UC活动性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但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最好(AUC=0.716),表明血清PCT、CRP和血WBC的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指标检测,能够较好地判断UC活动性。
综上所述,UC患者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异常升高,且与UC活动性呈正相关,血清PCT、CRP和血WBC联合检测对UC的活动性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