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州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独居、空巢老人占大部分,他们经济来源单一,有的不会用现代的电子产品,跟时代脱节,无法了解实时信息,容易心理抑郁。我国现在大部分养老机构对老人心理疏通不足,也不够重视,特别是一些公办乡镇养老机构在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介入民办的养老机构刻不容缓。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子梅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发现养老机构存在老人心理健康情况和养老院护工压力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社会工作;养老机构;农村
德州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逐渐增大。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子梅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发现养老机构老人有心理健康情况和养老院护工压力等问题。社会工作者有更专业的知识,能更好地照顾养老院老人,得出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很有必要。
一、研究背景
2022年10月德州市向社会发布了 《德州市 “十四五”养老发展规划》,报告显示德州市老龄化率达到20%之多,现居住人口560万人中老年人60岁及以上的有112万人,其中86万65岁老人,占比15.4%。根据我国老龄化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比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人占比7%,根据数据得出德州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情况严重。[1]虽然德州市GDP总量居全省第九名,但人均GDP却在第十一名。数据表明,老人居多拉低了人均经济,所以德州市养老问题刻不容缓,如何满足全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成为重中之重。
据统计,目前养老机构老人的需求通常有两大方面,分别是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养老机构能满足老人的基本需求,但老人心理需求因为资源匮乏往往得不到充分满足。在近三年大环境的影响下,老人的情绪不稳定,有焦虑、紧张、恐慌等心理问题。本次调查是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子梅养老为例。通过电话采访养老机构负责人李院长女士得知,子梅养老有91名工作人员,负责178人的护理工作。
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老年人养老的现状,找出目前养老机构护理员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社会工作者的必要性。
访谈法:通过与养老院李院长电话访谈,了解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和护理员的情况,发现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机构的重要性。
三、养老机构的现状
(一)现状
1.养老机构环境和基础设施。[2]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子梅养老,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广阔,有一个小的人工湖和广场,这是养老机构老人们平时活动的地方;养老机构内以平房为主,方便老人进出。养老机构的房间主要以单人间为主,双人间为辅。其中双人间中间有隔断,能有效保护老人隐私;房间内基本家电设施齐全,有空调、电视等,在床头还设有应急按铃。休闲娱乐场一应俱全,有茶牌室和简单的健身设施,还有必不可少的消防用具和消防通道。
2.老人日常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养老机构的采购人员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采购,每三天采购一次,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并且养老机构允许他们的子女和家属看望;养老机构在饮食方面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满足老人基本的口味需要,却没有专业的营养师为老人规划饮食。
3.专业护理员短缺。此养老机构在农村,招聘的护理人员基本都是村子里的,他们很少是专业的,学历水平也有一定的限制。本人通过李院长了解到,此养老机构91名工作人员,负责178人的护理工作。91名护理人员中有一半的人员是没有护理经验和专业经验的,还有很多新来的,具有专业经验且有资格证书的只有不到20人,很明显专业的护理不到位,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护理员工薪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大,护理人员服务比较单一,无法用专业的方法开展丰富的活动。老年人多,护理人员不足,男女护理员比例不均衡。
4.养老机构养老质量无法保证。[3]根据采访,本人调查到子梅养老未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一岗位,而是由养老机构负责人担任,该负责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对老人精神情况解决不够到位。在与老人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没有良好的倾诉对象,情绪得不到发泄,不能对子女倾诉,更不知向谁倾诉,告诉养老机构的同伴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养老机构部分老人存有不满情绪。
5.养老机构缺乏外界的关注。[4]社会上的很多人都对养老机构了解很少,尤其是子梅养老机构位于乡镇上,面对的群体是农民,他们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冲击,比较注重养儿防老,总认为养老机构照顾得不好,要是收费的话他们都认为不值得,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了解子梅养老机构。
(二)个案工作方法的应用
张某,女,年龄70岁,一年前由于其老伴李某因脑血栓抢救无效身亡,現独居在子梅养老院。老伴李某在世时与张某感情基础良好,在李某去世后的一年里,张某一直处于伤心情绪中无法自拔,常因思虑老伴而郁郁寡欢。张某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乐观,常常失眠惊梦、吃不下东西,鲜少外出走动,养老院里的活动也基本不参与。张某有一个儿子,现居住在外地,老人身边没有能够陪伴的直系亲属。养老院的院长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与这位老人做了沟通,将这个老人交由小张进行沟通和交流,小张是一名年轻的护理人员,没有护理员经验也没学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她在养老院工作时间并不长,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就暂时来到养老院工作,院长把这个老人交给她以后,她只是比平时多关注了老人而且也只是陪老人聊聊天,一周以后这位老人和之前并没有什么改变,仍然不愿意参加活动,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院长见此情况便把这位老人转介给王姐,王姐是一个从事护理工作多年30岁左右的专业护理人员,她积累了非常多的护理经验,通过自学,她还拿到专业的资格证书。王姐和这位老人接触后,王姐知道老人现在的情况是因为她老伴的去世改变了她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孩子不在身边造成的。因此,她与张某达成共识,在每周日的下午与她一同参加新的活动,去养老院的户外散步、聊天,并且与张某的儿子达成协议,将周日定为两人视频的日子,老人可以通过手机视频和儿子说说话,这样将原来老人思念老伴的时间安排充实,转换老人的生活安排方式。除此之外,王姐还会对张某提出表扬,慢慢地,老人的情绪发生了改变,变得不再郁郁寡欢,也很乐意走出自己的屋子和其他老人进行交流。
四、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的必要性
(一)社会工作者有着多年的经验
社区工作者几乎大多数都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事社会工作这一行业已经多年,对于各种情况也都有所了解。他们在养老机构经常和老人交流生活状况,积极与老人沟通,对老人基本情况了解充分,所以能与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知道老人的问题出在哪,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和解决的方法,同时解决老人各个方面突发的问题,使老人对社会工作人员产生极强的依赖性,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信任感,从而使社会工作者与老人变得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社会工作者使得社工与养老机构连接得更紧密。
(二)提升入住老人的幸福感
社工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老人整合资源,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老人的心态影响着身体健康,脱离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养老院,必然会有一系列的不适应,无论生活起居还是周围的朋友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专业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并且建立新的交际圈,使他们不再孤独,有归属感,会更好地适应从家庭养老到养老院养老的转变。社工可以与医院进行对接,实行医养结合的模式,定期进行义诊,也可以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提供一些家庭养老无法提供的服务,提升老人的价值感和幸福感。[5]链接政府资源,建立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正是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机构中发光发热使得养老机构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良好运作和发展,彼此共赢,共同向好。
(三)实现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者都是学习过专业的知识,利用所学知识通过社工的专业考试,进而取得相应证书的专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对于在养老机构的工作更加具有侧重点,他们会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能有效地沟通和处理面临的不同问题,达到最优解,使得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度更高,可以说社工与老人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缺一不可,正是因为社工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社会服务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幸福,让养老机构发光发热。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强调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潜力和独特的价值,同时相信人们是可以通过自我改变解决危机,尤其是对于半失能老人来说,他们很容易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价值,社工就应该充分利用小组工作挖掘他们的潜能,认识到自身的独特价值。
(四)具有专业知识,同时节省开支
社会工作者很多都是有学历的专业人员,他们可以开展个案和小组工作,提高老年人沟通交朋友等人际关系技巧,扩大老年人的生活圈,通过小组或者个案活动,让老年人聚在一起,谈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与伙伴们分享欢乐,分担忧愁,可以使他们彼此熟识、结交,缓解孤独感。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老年人的身心状况,对于有问题的老人,及时作出相应的干预。[6]由于德州市大部分养老机构在乡镇,就如子梅养老一样,养老机构收费较低,社会中工作者介入养老机构能解决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这一岗位需求,减少开支。社会工作者收入比较低,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效益更高。社会工作者还能陪老人聊天,解决他们心理诉求,倾听往事,举办活动,激发老人积极性。社会工作者就是小投入、大回报。
(五)缓解机构照顾者的压力
机构照顾者在养老院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职业工作繁忙琐碎压力较大,尤其是照顾半失能老人的机构照顾者在照顾老人的同时,自身也会产生各种认知和情绪障碍,专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当机构照顾者的顾问角色,开展缓解压力的小组活动。
五、结束语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需求的增加为社会工作者这一专业人群介入提供了机遇,为社会工作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社会工作介入乡镇养老机构能给予老年人充分的情感支持,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满足感与喜悦感,最大限度地实现精神生活上的富足。社会工作者作为社区助老养老团队中最基本的单位,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社区工作者的规范化和专业度让整个社区养老助老工作熠熠生辉,社区养老助老中心里面传出来的也都是社工和老人之间的情感佳话,而不再是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感叹。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在老人的一张张笑脸中得到归属,社区养老助老机构的存在和发展必然离不開全体社会工作者的努力和奋斗。社会工作者连接着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也传递着养老产业发展的新角度和新高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离不开这些在基层工作的人们,向这些在社区养老助老工作中的社会工作者致敬。
参考文献:
[1] 张鑫尧,曹建鹏.浅谈中国西部养老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以甘肃省靖远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3(05):124-126.
[2] 柳子倩.社会工作介入养老院护理员压力问题的实务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
[3] 肖于波,桂敏,杨明伟.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院养老研究:以G镇养老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9(20):66-67.
[4] 王勇超.机构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J].经济研究导刊,2019(10):57-58.
[5] 潘梦琦,陆泳怡.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化养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3):34-35.
[6] 毛静博,杨景伟.老年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8):58-59.
作者简介: 曹树敏,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