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探析

2023-09-08 03:48:46房晓伟石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篮球价值观

房晓伟 石磊

(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体育部 北京 102617;2.中国传媒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篮球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干课程,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之举,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1.1 “挖什么”: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篮球课程思政元素碎片化、零散化。在篮球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容被分割成孤立的碎片或零散的点滴,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和连贯的教育过程,更没有形成学理高度的逻辑构建[3],导致篮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会变得片面和零散。篮球课程思政内容被零散地散布在篮球技术和战术教学之中,而没有形成系统的整合。例如,关于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和集体荣誉等思政内容,可能只在特定的篮球讲解或特定的课程片段中提及,而没有贯穿整个篮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比较零散,缺乏统一的教学安排和组织。教师可能会零星地在课堂上或训练场上讨论一些思政话题,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流程和方法。碎片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容易导致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延伸。学生只接触到一些零散的概念和知识,而没有机会深入思考和理解篮球课程思政内容的本质和内涵。

1.2 “怎么融”: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融入

高校篮球思政教学存在“硬植入”和“两张皮”的问题,形成“课程思政+篮球课程”教学方式。如果课程思政元素被强制性地植入篮球课程中,而没有与篮球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思政教学的抵触和缺乏兴趣。学生会感到课程内容不连贯,无法理解思政教学的实际意义。如果课程思政元素只是表面上的融入,教师在篮球课程中仅仅是“加一层皮”进行一些思政教学形式的融入,而缺乏真正的思政教学内涵和深度,这种方式可能会被学生看穿,并产生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1.3 “如何建”: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建设

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建设是目前遇到的一大难题。教学目标不明确,篮球课程思政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教师难以确定应该在课程思政中强调哪些核心价值观和素养。教学内容碎片化,篮球课程思政的内容可能被分散在不同的篮球教学中,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单一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可能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教师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这与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专业培训和支持不充分,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指导有关,影响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2 中华体育精神概述

文化是体育之根,精神是体育之魂。文化结构是指特定文化系统中各种文化要素根据一定规则构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4]。表层文化是指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可见的方面,它包括了文化的物质产物、行为模式和外在的习俗礼仪。这些是文化的显性和可观察到的部分,如服饰、食物、建筑、音乐、舞蹈等。中层文化是指文化的象征和意义层面,它包括了文化的信念、符号和象征系统。中层文化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正义、道德、宗教等方面的认知。核心文化是指文化的基本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它是文化的最深层次。核心文化反映了人们对于人生意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和看法。它塑造了文化的整体框架,对中层文化和表层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中华体育精神属于核心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体育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5]。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民族自信、自尊、自豪以及追求富国强民的价值追求,为中华体育精神注入了浓厚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色彩,赋予其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追求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相契合,具有不断适应和发展的能力。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精神,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的繁荣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授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体育的传统美德、道德观念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体育精神与价值观,中华体育精神注重热爱祖国、团队合作、自强不息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念,将其融入高校篮球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并积极参与其中。同时,通过培养团队合作、公平竞争、诚信和友谊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培养综合素质,高校篮球课程不仅仅关注技术和战术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中华体育精神的融入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培养他们的意志力、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篮球运动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同时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都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培养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中华体育精神强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将其融入高校篮球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6]。学生通过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感受团队的荣誉与使命感,增强对学校和国家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这种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3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

大学是一个关键阶段,大学生在这个阶段经历着身心的巨大变化和成长。这一时期人体生理功能发育已经处于完全成熟阶段,但情绪敏感且不稳定,心理波动较大。在这一关键时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这些观念和价值观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自己、认识世界,并作出积极的选择和决策。这也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关键时期。

3.1 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通过中国篮球经典赛事欣赏,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高其比赛鉴赏能力,培养其热爱祖国的情怀。例如,2006 年男篮世锦赛,中国男篮运动员王仕鹏三分绝杀斯洛文尼亚,现在回看比赛依然热血沸腾,感到自豪和振奋,被他们为了国家拼搏、为国家争光的精神所感动,引发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在篮球赛事中强调代表班级、学校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他们不仅仅是为自己和团队而战,更是代表集体争光。强调团队合作、拼搏精神和为国家争光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使命感。通过将篮球课程与为国争光精神相结合,大学生可以在参与篮球活动中培养出热爱祖国的情怀。重要的是,不仅关注技术和比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使他们成为既有篮球技能,又具有为国争光精神的优秀大学生。

3.2 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遵守规则的意识

教师在教授篮球知识和技术时,要基于实际情况和科学理论进行教学,不虚构或夸大事实,确保所传授的知识和技术准确可行。例如,在学习投篮技术环节中,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投篮技术动作机制是人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肉系统的条件反射,动作分为泛化、分化、巩固以及动力定型4 个阶段,使学生明白自己处于哪个学习阶段,从而有的放矢地加以练习。通过融入“遵纪守法”的精神,篮球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守规矩、守法律、守纪律的品质,以及尊重他人、尊重规则的态度。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鼓励学生培养团队意识。通过团队活动、合作训练和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只有团结一致、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鼓励学生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学会倾听和尊重队友的意见,共同制定战术和策略,提高整个团队的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促进团队内部的协作和理解。学会有效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集体荣誉感,通过奖励制度和集体表彰,强调团队的荣誉感和集体荣誉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融入团结协作的精神,篮球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

4 结语

为国争光、科学求实、无私奉献、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是中国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之举,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篮球价值观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我的价值观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50
篮球
幼儿100(2018年13期)2018-05-11 05:34:49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1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