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詹成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理论勇气、强烈使命担当,对共同富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于我们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走好共同富裕之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中国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必须征服的又一座更加险峻的高山,必须实现的又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这一重大问题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境界、新高度、新水平。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都强调并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求。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1990 年12 月,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的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要求。回顾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性这个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动摇,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促进共同富裕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具有深刻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一百年的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 万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形成了超过4 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 亿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精神力量持续增强,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就,不断促进中国人民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基础和条件,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信心带领全体中国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紧迫性。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我们是低收入水平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同时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大,一些财富不当聚集给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带来了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根本上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抓手,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共同富裕,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实现整体富裕、普遍富裕,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打造橄榄型分配结构;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的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14 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尊重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现实差异情况,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不断取得新成效。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保持历史耐心,进行不懈努力。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同时,这项工作也不能等,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全党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体系完整、内涵丰富,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和实践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的路子应当怎么走?我们正在进行探索。“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这为我们推动共同富裕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这要求我们坚持长短结合,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循序渐进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共同富裕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推动共同富裕要凝聚全社会共同奋斗的力量,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用勤劳智慧创造共同富裕。二是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切实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四是要坚持循序渐进。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持续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成效。
促进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向前发展的过程,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实践途径。一是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二是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三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及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重点帮扶保障低收入群体,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四是完善分配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五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六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抓紧农村共同富裕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我们要立足职责、立足实际、立足党和人民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大合唱中扮演好民政角色、发挥好民政作用,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政方针、作出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精准落实,实施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融合行动,全方位提升低收入群体救助服务质量,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确保共同富裕路上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特殊群体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做好民政各类信访工作,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设平安边界,巩固勘界成果,维护边界稳定。广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有序探索社会组织协商机制。加强社会组织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构建第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全方位促进养老服务发展,努力让所有老年人拥有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广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民生服务。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持续做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顿规范工作。扩大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不断提高婚姻当事人的幸福感。深入实施康复辅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不断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福利彩票发行使用制度,推动福利彩票事业做大做强做优。
着眼于加强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孝亲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和助人悦己、团结友爱的慈善理念,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氛围,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婚姻新习俗,推进和谐婚姻家庭文化建设。着眼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倡困难群众、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自尊自立自强。着眼于推进优秀传统地名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抓好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地名文化建设。着眼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和规范文化领域社会组织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会组织章程的重要成果,努力使社会组织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