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欣欣
(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东营 257091)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入海口城市,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面积8257km2,人口218 万,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2022 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79.29 万t,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居全省第一,实现畜牧业产值117.9 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1.17%。
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四十八条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发展特种畜禽养殖。东营市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养殖具有一定历史。根据《东营市畜牧志(2007 版)》记载,东营市饲养多种特养动物,主要有蜜蜂、兰狐、貂、梅花鹿、貂、狐、貉、鹌鹑、非洲鸵鸟、鸸鹋、兰孔雀等。全市貂的饲养量在1988 年曾发展到1.58 万只,1997 年市南效畜牧场狐的饲养量发展到1 万余只。
特种畜禽是指除传统畜禽以外的畜禽,依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及配套的最新《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 年版)》,特种畜禽一部分是我国自有的区域特色种类,一部分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种类。包括梅花鹿、马鹿、驯鹿、羊驼、火鸡、珍珠鸡、雉鸡、鹧鸪、番鸭、绿头鸭、鸵鸟、鸸鹋、水貂(非食用)、银狐(非食用)、北极狐(非食用)、貂(非食用)等16 种。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作为畜牧业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宝贵的畜禽品种资源,也彰显了我国地域经济和民族文化特点,对于丰富百姓菜篮子和提高经济收入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摸清近年来全市养殖情况,做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2022 年笔者在东营市全市开展了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工作,并根据调查情况对当前养殖情况进行发展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地区为东营市范围内5 个县区和4个功能区,包括: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广饶县、利津县;省黄三角农高区、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调查方式:填表调查、深入各特种畜禽养殖场(户)实地调查和电话问询。调查对象:梅花鹿、马鹿、驯鹿、羊驼、火鸡、珍珠鸡、雉鸡、鹧鸪、番鸭、绿头鸭、鸵鸟、鸸鹋、水貂(非食用)、银狐(非食用)、北极狐(非食用)、貂(非食用)等16 种特种畜禽和2 个小宗传统畜禽鸽和鹌鹑。品种来源:地方品种、培育品种(配套系)、引进品种(配套系)。调查内容:品种分布、群体现状、主要来源及饲养的品种、经营主体类型、生产性能、用途及经济效益、发证许可、监督管理等情况。
经过调查,东营市各县区(功能区)特种畜禽及小宗传统畜禽养殖场(户)共24 家(其中有3 处为观赏用鸵鸟、比赛用鸽、公园观赏用鸽饲养),饲养种类7 类,饲养品种10 余种,主要饲养种类为鹌鹑、鸽子以及毛皮动物北极狐。2021 年实际存栏量共453312 头(只)(表1),毛皮产量8450 张,鹌鹑蛋产量1086.85t,鸽子肉用出栏38500 只,鸵鸟苗出栏20 只,鸵鸟蛋产量300 个,另外还有鹿茸、胎盘等产品,2021 年特种畜禽及小宗传统畜禽产值约为1463.07 万元(表1),鹌鹑养殖产值占特养和小宗传统畜禽养殖总产值的85.21%(表2)。
表1 2020—2021 年全市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养殖情况变化表
表2 2021 年全市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养殖基本情况表
1.3.1 鸽子
鸽子从用途上主要分为食用鸽、观赏鸽和信鸽,鸽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食品,已经成为餐桌上的常见食用肉禽。2022 年上半年全市2家鸽子养殖场(户),分别是位于东营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口名胜肉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位于垦利区的东营市和利时赛鸽养殖有限公司。河口名胜肉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东营港仙河镇卫东村,已养殖10 年以上,饲养品种为银王鸽(杂交),为2011 年引进后自繁自育的品种,2022 年上半年存栏4800 只,2021 年养殖成本约13 元/只,出售价格在16 元/只或18 元/只,全年出栏量38500 只,产值61.6 万元。2022 年下半年该养鸽场停养并拆除。
东营市和利时赛鸽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垦利区胜坨镇巴东村,饲养信鸽为培育品种,信鸽数量和养殖地点均不固定,以全国各地寄养为主。2021 年其存栏量200 只,但2022 年因疫情原因比赛停办,信鸽已退回全国各地,现在实际存栏量为零。另外,在东城街道清风湖内,尚存有观赏用鸽子600 只。
1.3.2 鹌鹑
鹌鹑肉和鹌鹑蛋口感好,营养丰富,而且鹌鹑具有生长速度快、成熟期早、产蛋数量多、出栏速度快等优点。2021 年全市有5 家鹌鹑养殖场,相比2020 年减少2 家。垦利区和利津县各2家,广饶县1 家,饲养量较大的是垦利区郝家镇沄昇蛇业养殖中心,2021 年实际存栏350000 只,是省内最大的鹌鹑养殖中心,这家养殖场鹌鹑蛋产量供不应求,养殖收益一直很可观。5 家养殖场2021 年实际存栏量共444600 只(表2),饲养品种全为黄羽鹌鹑,一般从潍坊寿光或者江苏省购进鹌鹑种苗,饲养周期10 个月左右,鹌鹑蛋产量1086.85t,价格在10~12 元/kg,产值1246.72 万元。有的养殖场(户)可以每只盈利2~3 元,有的受管理、疫病等多种因素影响,盈利较低。
1.3.3 北极狐
全市有10 家北极狐养殖场(户),其中农高区7 家、利津2 家、垦利1 家,品种皆为蓝狐。这几家养殖场以人工繁殖为主,养殖时间较长,也总结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为皮毛。但自2015 年以来,行业价格不理想,毛皮价格浮动很大,普遍在150~300 元/张。2021 年共存栏2130 只(表2),毛皮产量6950张,产值约109.75 万元(其中利津两家2021 年毛皮产量1500 张,因价格原因未售卖)。
1.3.4 银狐
银狐皮是狐皮中的珍品。目前东营市从事银狐养殖的有2 家,皆位于广饶县,品种为美国银黑狐狸和其他品种的杂交品种,早期从黑龙江哈尔滨引种,现皆为自繁自育。该两家养殖户2021年存栏量480 只(表2),毛皮产量700 张,主要由皮毛收购商购买后销往河北皮毛市场,2021 年产值15 万元。
1.3.5 水貂
水貂是短毛型珍贵毛皮动物,其皮草属于细皮毛裘皮,是国际裘皮市场的支柱。东营市现从事水貂养殖户1 家,位于广饶县,养殖品种分别为金州黑色标准水貂和短毛黑色水貂。一只水貂饲养周期为3 个月,2020 年全市存栏680 只,饲料成本100 元左右,每只利润50 元左右,产值13.8 万元;2021 年存栏400 只(表2),毛皮产量800 张,产值8 万元。
1.3.6 鸵鸟
鸵鸟肉、鸵鸟蛋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另外鸵鸟的皮,羽毛,骨骼,甚至是蛋壳都是很有价值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制成各种工艺品或者实用器。目前从事鸵鸟养殖场(户)2 家,养殖数量较少。位于垦利区董集镇官庄村的东营有朋鸵鸟养殖场已养殖2 年,养殖品种为蓝颈鸵鸟,从江苏宿迁引入,存栏30 只,每只鸵鸟饲养成本是2000 元左右,每只母鸵鸟年利润0.8 万元左右。2021 年出栏20 只,鸵鸟蛋300 个,孵化鸵鸟苗每只约500 元,鸵鸟蛋每个100 元,产值约12 万元。广饶乐安街道榆林村的徐永清养殖场存栏鸵鸟20 只,主要用来观赏。
1.3.7 梅花鹿
梅花鹿是名贵的动物食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鹿茸是养鹿业的主产品。经过调查东营市从事梅花鹿养殖场1 家,位于河口区孤岛镇马场四分场,养殖方式为家庭式养殖,已经养殖10余年。2021 年存栏52 只(表2),主要用于生产鹿茸和胎盘,销往周边市区,2021 年产值约10万元。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全市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2020 年存栏53.13 万头(只),2021 年存栏45.33 万头(只);毛皮动物2018 年存栏5.2 万只,2019 年存栏0.73 万只,2020 年存栏0.379万只,2021 年存栏0.301 万只,可以看出近年来特种畜禽特别是毛皮动物养殖数量波动较大,养殖规模普遍不大。2021 年受饲料价格上涨和市场经济影响,养殖效益不明显。小宗传统畜禽鹌鹑的养殖由于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相对不大,却有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产出多、市场有需求、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养殖发展比较稳定。
目前猪牛羊禽等主导畜禽基本实行了标准化养殖模式,而特种畜禽养殖大部分是零星小户养殖,在行情很好的情况下跟风性盲从性进行特养,对发展现状和趋势认识不够,受传统“一家一户”饲养方式影响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养殖者集配种员、饲养员和防疫员于一身,对保种和培育不够重视,在繁育技术、饲料配制技术、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缺乏正规科技性指导,养殖技术是户户之间相互传授,易发生品种退化、环境污染和疫病等不应有的损失。
特种养殖及其相关行业受供需、成本、渠道等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很大。调查了解到2010—2011 年狐狸皮可达500~600 元/张,2021 年基本在200 元左右,还有部分养殖户的皮毛产品因为没有销路存放在冷库未售卖,2021 年饲料价格的上涨更是影响养殖户的利润,部分养殖户产生弃养想法。相关资料显示2021 年饲料成本、运输、人工等成本提高使每头梅花鹿饲养成本增加500~600 元,直接影响养殖规模、市场发展等。
特养畜禽产业链条式发展不足,制约了产业提升,主要表现在:毛皮动物优良种源缺乏,对国外良种依存度高,“重复引种”、“改而不良”等问题突出,导致质量参差不齐,毛皮价格大打折扣;部分养殖户自己配制饲料饲喂特养畜禽,原料来源单一且供给不稳定,配制技术落后,饲料品质难保,甚至为了降低饲养成本,不考虑原料质量,难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种畜禽的生理需要;科技水平低,精深加工创新能力差,且产品水平低,缺少精深加工企业和配套服务项目,无法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升值。
做好疫病防控是生产的基础。基层防疫队伍力量弱,防疫重点放在猪、牛、羊、禽等五大畜禽上,对特种畜禽防疫监测力度不够;频繁引种和倒种,流通渠道多样;毛皮动物未经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检疫检验,屠宰加工、交易市场混乱;养殖户“重治轻防”思想严重,疫病防治观念淡薄,不能全面地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密度大、粪便不及时清理,环境中氨气和二氧化硫含量超标,致使动物抵抗力下降。上述多种因素造成特种畜禽疫病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市场行情不好时直接导致养殖户关停弃养。
相对传统大畜禽来说,行业管理部门对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关注指导较少,特种畜禽养殖的管理不规范,调查发现只有部分养殖场有工商营业执照,相关证件不齐全,不同程度地存在监管死角。特种畜禽养殖具有饲养总量相对较少、畜禽品种特殊、饲养方式和用途特殊等特点,相关科研部门缺乏对该产业技术支持,造成生产品种结构单一、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对品种改良和行业发展进行指导。
特种畜禽应用广泛,涉及到宠物、制药、养殖、服装、科学研究等许多领域,创造了较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目前东营市特种畜禽养殖业规模小,养殖户面临诸多问题,需要畜牧、金融、自然资源等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畜牧部门应建立规范的常规调查、数据统计、信息收集、技术推广等管理制度,强化对该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力度。
从饲料到管理,再到产品的深加工,标准化很重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特种畜禽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形成养殖示范点,起到良好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零散养殖企业或养殖户进行强强联合,设立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帮助解决好防疫、良种、饲料、销售等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因地制宜拉升特种养殖产业链条,将“生产、加工、科技、文化、旅游、服务”融为一体,形成多位一体的特种畜禽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布局,拓展特种养殖的层次,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对产业的冲击。引导特种畜禽养殖户树立环保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倡无害化、生态化养殖,确保特种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特种畜禽养殖对技术投入要求高,建议相关科研院所设立研究专项,加大研究力度。引导养殖企业提高自身养殖技术水平,主动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科学养殖提高发展质量,杜绝单纯依靠经验养殖。引导在养殖毛皮动物的过程中要舍得饲料的成本投入,生产高质量的皮张是养殖的关键。引导重视特种畜禽育种的重要作用,这是改良特种畜禽品种的主要途径,对于特种畜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也应把对特种畜禽养殖业的技术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种源、饲养管理、饲料、药物、加工销售等方面强化培训引导。
市场需求是特种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种畜禽产品市场,尤其是皮毛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快,波动大,且受多种非市场因素影响,需要引导养殖企业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并做出迅速反应。应高度重视特种畜禽行业的发展动态,加大对特种畜禽产品信息发布和传递的支持,通过搭建网络平台、编印特种畜禽养殖专刊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掌握市场动态、了解产品供求信息、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时收集分析产业信息,预测发展动态,稳步推进特种畜禽养殖产业发展。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及配套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 年版)》明确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管理的特种畜禽,梅花鹿等16 种特养畜禽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发展限制减少,对于特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依法加强特种畜禽养殖管理,尽快制定完善特种动物养殖相关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要求,严格动物卫生执法监管,进行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控;依法加强貂狐貉等毛皮动物饲养管理,严禁以食用为目的的胴体经营,促进特种畜禽养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养殖作为畜牧业生产的一部分,具有饲养品种特殊、养殖特点和管理技术特殊、用途和市场特殊等特点。养殖场户应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做好选种引种,提升养殖标准化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相关行业部门需要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技术要求,支持建立与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养殖发展相适应的体系,让特种畜禽和小宗传统畜禽养殖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