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平衡功能的影响

2023-09-07 09:22李育梅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力功能障碍

李育梅

(河南省荣军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新乡 453002)

中枢神经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负责传递、储存、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或控制行为[1]。中枢神经损伤多由外伤和疾病引起,表现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症状,特异性症状包括偏瘫,认知、语言障碍等,因此,中枢神经损伤后易导致运动、平衡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独立生活和重返社会信心,早期治疗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3]。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损伤后通过运动训练可恢复运动协调。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可通过运动训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神经重组作用,促进患肢局部神经元新生,修复神经损伤,改善肢体功能,利于预后[4]。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多种先进治疗仪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中生物反馈电刺激是一种融合生物反馈和被动电刺激的新型设备,已成为近年来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辅助治疗脑卒中、脑外伤运动功能障碍[5]。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平衡功能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86例中枢神经损伤伴运动、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3~70(64.23±4.5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6(21.73±3.47)kg·m-2;原发病脑卒中30例、脑外伤13例;病程5~15(8.66±2.07)周;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26例,高中及以上17例。联合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0(65.37±4.43)岁;BMI为18~26(21.65±3.54)kg·m-2;原发病脑卒中32例、脑外伤11例;病程5~15(8.59±2.12)周;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23例,高中及以上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河南省荣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6]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急性出血CT检查示高密度影,CT血管造影示“斑点征”,磁共振检查T1等信号/稍低信号,T2等信号/稍高信号,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硬化;有脑外伤史,经CT、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伴运动、平衡功能障碍;首次发病;意识清楚,无明显认知障碍,可配合康复训练;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康复治疗依从性良好。(2)排除标准:病情不稳定;合并严重感染;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精神类疾病史;康复治疗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基础康复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早期强化康复训练。(1)早期体位转移:指导患者每2 h调整体位,教会其翻身顺序,体位变换由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平卧位,避免早期患者长时间卧床导致压力性损伤,影响康复治疗。(2)早期按摩:进行康复训练前,循序渐进按摩患肢肢体、足底,每日3次,每次20 min。(3)早期主动运动训练:指导患者主动运动的方法,如握手法、握拳法、对指法、桥式运动、床上翻身等。(4)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活动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每日2次,每个关节15 min,循序渐进强化运动速度、强度,根据其恢复程度进行桥式运动训练,刺激患者自主运动,最大限度增加运动幅度,患肢运动幅度以健肢幅度衡量,范围以患者健侧肌肉感觉紧绷、酸痛为止,每日训练2次,每次30 min。(5)平衡耐力训练:协助患肢先从坐位开始平衡耐力训练,逐渐增加坐位离床面角度、时间,坐位耐受良好后行提腿摆动,直至由坐-协助站立-自主站立,由搀扶运动-自主拐杖运动-自主行走运动,根据其肢体功能恢复程度,适当增加训练量,然后利用平衡板进行练习,每日1次,每次30 min。(6)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患者或家属协助其日常活动训练,如穿衣、饮食、如厕、洗漱等,从开始协助以上日常活动行为,逐渐指导具体精细动作,然后加强患者自主动作,纠正其错误行为,直至掌握以上训练。连续训练6个月。

1.3.2联合组

接受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进行常规康复、早期强化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法国德吉奥神经和肌肉刺激系统(型号6001)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清洁患者皮肤,使其患肢保持自然伸直状态,将刺激电极、辅助电极放置所需训练关节背伸肌肉处,调整自然模式,设置脉冲宽度200 μs,脉冲频率50 Hz,刺激时间8 s,间隙时间15 s,刺激强度以能引起关节背伸为宜。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能看到仪器显示屏上的肌电信号和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嘱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活动关节,配合电刺激,每次电刺激1次,每次20 min,每周刺激6 d,休息1 d,共刺激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运动功能

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7]评估上、下肢运动功能。上肢共10项33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上肢评分0~66分,下肢共7项17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下肢评分0~34分。上下肢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

1.4.2平衡功能

采用Berg平衡量表[8]评估,量表包括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独立坐,由站到坐,床和椅间转移,闭眼站立,双足并拢站立,站立位上肢前伸,站立位从地上拾物,转身向后看,转身1周,双足交替台阶,双足前后站立,单腿站立,共14个项目。每项0~4分,0分为无法完成动作或需要较大帮助才能完成动作,4分为无需帮助完成动作,总分0~56分。分值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

1.4.3肌力

按照分级标准评估,0级为完全瘫痪,1级为可轻微收缩上下肢肌肉,2级为肢体可做水平移动,3级为肢体可离开床面,4级为可抵抗一般阻力,5级为正常肌力。

1.4.4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9]评估,包括10个项目,1、2、4、5、8、9条为0~10分,3、10条0~5分,6、7条0~15分,0分为失禁/依赖别人/不能。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活动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

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运动功能比较分)

2.2 平衡功能

两组治疗前平衡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平衡功能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平衡功能比较分)

2.3 肌力

两组肌力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肌力均增高,联合组5级肌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肌力比较

2.4 生活活动能力

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3 讨论

中枢神经损伤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平衡失调,影响其肢体运动和生活能力,康复过程漫长[10]。中枢神经损伤后促进运动、平衡功能、恢复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对运动、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神经元,增强脑组织残存细胞兴奋,恢复神经功能,也可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运动、平衡功能,恢复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11]。

相关研究表明,大脑中枢神经损伤后早期具有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能力,脑可塑性强,康复训练则是实现可塑性的主要手段之一[12]。因此,早期康复训练对实现中枢神经可塑性至关重要。早期强化康复训练是以功能为导向,通过反复动作训练,纠正错误,促进正确运动形成,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生活活动能力[13]。生物反馈电刺激是脑卒中偏瘫患者重要的康复治疗方式,通过直接、间接作用恢复肢体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可通过借助电刺激促进早期脑功能重组,改变细胞结构可塑性,刺激脑氧代谢,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改善神经功能,进而改善电生理紊乱造成的功能障碍,同时直接在电刺激作用下,刺激关节肌肉产生点动作,促进肌力增加,减少肌肉痉挛,改善肌群平衡关系,增加站立行走稳定性[14]。肌力下降是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当加强肌力训练,增加肌力,利于提高肢体功能。本研究通过对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结果显示,经6个月治疗后,联合治疗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5级肌力均高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患者,提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显著改善中枢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平衡功能,提高其肌力和生活活动能力,使其重返社会信心增加,促进其早日康复。分析原因,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早期指导患者体位转移、按摩、床上主动运动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逐渐强化运动速度、强度,根据患者恢复程度训练,刺激并过度到自主运动,最大限度增加运动幅度进行功能锻炼,同时指导其平衡耐力训练,提高患者肌力,平衡训练促进平衡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具体精细动作指导,加强自主动作,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将肌电信号转化视觉、听觉信号,直接反馈给患者,使其随时了解自身运动功能情况,加强患者主动控制肌肉能力,增强肌力,提高康复训练信心,通过设置不同强度、频率、电流刺激肌肉群,促进肢体、关节运动。脑的可塑性和脑功能重组是康复治疗基础,外界刺激和功能训练能促进神经发生、增加轴突树突分支,改善运动皮层激活。生物反馈电刺激较大幅度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向中枢神经提供大量运动感觉输入冲动传入,并影响中枢恢复对患肢肌肉控制。研究表明,敏感电刺激出发的反馈配合重复动作,能诱导中枢神经突触长时程增强,强化相应大脑皮层兴奋性,利于运用学习。因此,本研究中联合治疗患者运动、平衡、活动能力改善优于早期强化康复训练患者[15]。莫林宏等[16]研究显示,通过康复平衡训练电刺激,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张倩等[17]研究发现,早期强化康复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提高和自理能力恢复。崔红花[18]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肢肢体运动,以往无法自理完成的生活活动可实现自理,提高其活动能力。以上研究结果均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提示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利于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后期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结论。

4 结论

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应用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肌力和生活活动能力,促进其恢复健康,尽早回归社会。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