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艳
关键词: 景观 园林绿化 施工设计 养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15-0162-04
良好的景观园林设计已然是目前各城市优化自身形象、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措施。通过更合理的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能够在优化景观园林整体形象的同时,大幅提升景观园弱化噪音传播、净化空气、调节生态的功能。而良好的养护技术是景观园林能够持续稳定发挥自身功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决定了景观园林的生态性与发展走势。故此,探明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与养护技术要点,对推动城市景观园林进一步发展,具备极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1 景观园林工程的基本特征
1.1 综合性
景观园林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程,也不是只依靠堆积绿化植被就能呈现出良好形象的工程项目。在建设景观园林时,需要考虑具体地理区位、周围环境、园林道路以及景观园林是否能与城市空间完美融为一体,是一项需要进行多方面考虑的综合工程。此外,除这些基础元素外,为了使园林植被的生态性与美感充分释放,还需要充分考虑生态学、城市美学等多项内容,只有各个环节均做到水乳交融,景观园林建设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1.2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景观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呈现。一方面,在景观园林建设环节,受使用材料众多、地理区位的影响,价格会有极大的波动,尤其是在植被方面,景观园林所在区域不同,各类植被引进的成本会出现明显差异。故此,现阶段我国景观园林建设并不具备统一的建设成本指标。另一方面,植被养护也存在不确定性。景观园林通常会由多种植被构成,不同的植被在生长周期、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会有明显不同,不能采用统一的养护办法对所有植被进行养护。
2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基本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在我国经济与民生水平不断上升的今天,各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在建设景观园林时,要始终将园林生态性放在首位,而不是首先考虑美观等因素,只有确保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能够有效优化城市空间、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才具备存在的意义[1]。景观园林的美感、基础设施陈列、植被选择以及日后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均需要在确保景观园林生态性的基础上进行,要始终致力于设计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的优秀景观园林。
2.2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也是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应当满足的基本原则,因为绿化植被的生长会受气候、地理条件等多项因素影响,若贸然引进与所在区域不契合的植被,则会出现植被生长缓慢、易死亡等多项问题,甚至还会出现生物入侵等严重不良事件。故此,在引入不同绿化植被时,都需要结合当地实情进行全面考虑,要确保相关植被具备在当地生长的条件,能够在当地有效发挥净化空气等一系列生态功能。
3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設计要点
3.1 工程设计要点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是景观园林工程建设的关键部分,此环节工作不仅决定了未来景观园林的具体形象,更决定了景观园林各建设环节的施工标准。此外,只有具备合理完善的工程设计,才能制定与之契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景观园林施工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效控制,保障景观园林的整体质量。除基本环节外,景观园林施工的细节也与工程设计息息相关,因为无论是绿化植被的选择,还是绿化植被的排列搭配,均属于工程设计的工作范畴[2]。以植物排列搭配为例,若景观园林所处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则应该优先选择红皮云杉、红瑞木、银中杨等植被,并与美人蕉、大丽花等植被进行组合。这些植被不仅在成长需求方面极为近似,且充分呈现了植被的多样性,灌木、乔木、花卉应有尽有,能够为城市景观园林赋予更出众的生态性。此外,以红瑞木与银中杨为例,红瑞木出众的颜色,能够使观赏者感受到温暖,而银中杨则能够进一步烘托红瑞木的视觉效果,在满足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为城市景观园林赋予更高的观赏价值。
3.2 成本控制要点
城市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并非一项无成本上限的工作,需要在有限的成本中尽可能为景观园林赋予更多价值,所以需要对每一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从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特征来看,成本控制要点主要集中在材料成本与养护管理方面。从材料成本方面来看,景观园林除必要施工材料外,植被成本就是最主要的材料成本构成,而因为景观园林所在区位的不同,植被成本会出现明显波动,而作为景观园林的主要构成部分,应通过合理控制人工成本等方式,尽可能保证植被成本的宽裕,从而确保景观园林在未来能够以既定设计建成[3]。此外,也可以通过加强对施工环节的控制,来降低不必要的施工材料损耗。例如:构建责任共同体,当某一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后,需要该环节所有施工人员共同担责,以此来提高施工人员对自身施工行为的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失误造成的材料损耗,以及施工质量不达标,后期返工所造成的额外费用,进一步强化成本控制效果。
3.3 技术控制要点
3.3.1 植物种植技术
花卉苗木作为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最主要的绿化构成部分,因引入植被品种的不同,所应用的种植技术也会存在明显不同。故此,在选择植被前,需要对景观园林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等进行全面考察,选择适宜的植被。而当选择契合的植被后,还需要通过契合的种植技术,才能够确保引进植被可以得到良好的生长保障。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烟台市地处我国华东地区,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北部区域,烟台市域内中小河流众多,有着极为优秀的水源条件。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所以整体自然环境非常优渥。烟台市市花为紫薇花,市树为银杏树。以烟台市整体自然环境与这几种代表植被为参照,就能够正确选择与城市区域契合的景观园林植被,如雪松、水杉、月季等植被。在确定具体的植被种类后,则可以根据植被特性选择绿带式种植、群落式种植。以绿带式种植为例,选用该技术时,在植被进入土壤后,需要通过分层捣实的方式逐层回填种植土,确保土壤能够与植物根系紧密贴合。此外,若景观园林区域处于排水不畅的地段,则需要为植被设置专门的排水层,确保植被不会过涝的问题。在完成种植后,需要定期对植被进行修剪,确保植被能够长成景观园林需要的形状,在保证植被健康的同时,优化植被的美观度。
3.3.2 园林设施施工技术
园林设施作为景观园林的构成部分之一,需要确保各类设施与园林整体契合,才能使景观园林整体环境更加优渥,所以对设施施工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BIM 技术,就是能够为园林设施施工提供高质量帮助的施工技术,通过BIM 技术,可以构建与景观园林绿化设计完全一致的施工模型[4]。基于该模型,工作人员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类园林设施陈列的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与植被完全交融形成一个整体,若存在分离感,则可根据模型即使调整各设施的安装区域,使整体设施结构与植被结构不断趋于完善。同时,BIM 技术还可以对所有施工环节进行预演,便于工作人员了解不同施工环节的要点,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提升整体建设效率。
4 景观园林绿化植被养护技术要点
4.1 苗木选择要点
各类绿化植被在不同区位均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对气候、降水等方面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所以始终秉持因地制宜原则,是保证景观园林绿化植被存活率的关键。当确定苗木与景观园林适宜后,后续的一系列养护措施才能具备实际价值。此外,在确定各类苗木与景观园林所在区域具备适宜性后,应尽可能保证苗木的多元性,使景观园林整体生态氛围更加多元丰富。
4.2 植被排列组合要点
植被排列组合,是景观园林养护的关键工作,也是景观园林整体错落有致的必要工作。在进行植被排列组合时,要确保充分满足适应性原则。要仔细了解不同植被的习性,确保植被的组合不会形成相斥局面,出现互相抢夺养分等导致生长不良的问题。此外,整体排列还应仔细思考景观园林的整体绿化面积,要根据绿化面积选择大小适宜的植株,避免绿地与植被之间出现冲突,影响景观园林的整体稳定。
4.3 植被浇水灌溉要点
浇水灌溉是景观园林植被健康生长的关键工作,其中最为主要的控制要点为浇水灌溉的次数与时间。在进行浇水灌溉时,工作人员需要认真观察不同植被在景观园林环境的生长态势,因为景观园林中大部分植被都属于外来物种,尽管能够适应当地生长环境,但依然会与原生地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明确不同植被在景观园林所在区域的实际生长规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浇水灌溉的次数与程度[5]。此外,无论是幼苗灌溉,还是对具备一定年份的植被进行灌溉,都需要及时做好杂草清理工作,要避免杂草掠夺植被营养的问题出现。在不同季节均应该按期完成浇水工作。例如:春季的二茬水、三茬水,冬天的冬灌都需要认真根据植被的生长需求完成灌溉。值得注意的是,若植被土壤存在水分过多的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排水处理,避免出现过涝问题导致植被死亡。在选择排水措施时,需要根据植被实际的抗水涝能力进行选择。例如:若植被抗水涝能力优秀,则应该使用地表径流方式进行排水;而抗水涝能力较差,则应该通过明沟进行排水。适宜的排水方法,才能确保植被生长土壤始终水分充盈,获得优质发育。
4.4 植被施肥要点
合理使用肥料,是加速植被生长的有效措施,而在开展施肥工作时,施肥的时机是需要控制的主要环节。一方面,所有施肥工作均需在完成除草工作后开展,从根本上避免杂草争夺植被养分的问题出现,确保所有植被均可以在肥料中获得足够养分。另一方面,完成施肥后,需要根据植被生长态势展开追肥工作,具体追肥次数需要以植被的具体生长情况而定,若植被生长一切正常,则可酌情去除追肥环节。
4.5 植被修剪整形要点
植被修剪整形,是后期养护工作的核心环节,决定了景观园林植被是否能始终呈现出与既定设计一致的样貌。首先,要挑选具有足够经验的专业园林人员开展植被修剪与整形工作。在修剪整形前,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修剪整形的主要方向。例如:矮灌木在景观园林中通常会种植在步道的两边,是景观园林的动线,所以最需要的就是整齐。因此,在修剪该类植物时,修剪枝叶,避免某处矮灌木出现突兀问题,就是修剪的关键。其次,在修剪整形时,需要尽可能选在温度适宜的气候下进行,因为修剪整形会使植被外部受到一定的损伤,若被太阳暴晒或气温过低,则有可能因气候原因出现早衰等问题,所以尽可能在适宜的温度下开展修剪整理工作。最后,要定期开展园林巡查,观察各植被的实际状态,若存在病枝病叶等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剪,避免影响植被的生长与美观性。
4.6 景观园林管理要点
景观园林管理工作是一项后期综合养护工作,该工作的良好进行能够为植被成长提供更为优渥的环境。无论是灌木、乔木、花卉、园林设施,均属于景观园林工作的管理范畴。以树木管理为例,树木的松土、浇水、施肥等工作流程、工作细则均属于景观园林管理工作的范畴,相应管理人员要定期按照相应流程对树木生长养护情况进行巡查,及时了解树木生长情况。若树木生長与既定要求存在一定出入,则需要制定全新的养护章程,尽可能为树木生长提供优渥条件。在园林设施方面也是如此,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各基础设施的状态,无论是浇水灌溉设备,还是休息座椅等均要确保其能够正常提供服务,发现问题后,要第一时间进行修缮,确保植被可以获得有良好生长空间,也使前来游玩观赏的游客获得更优质的观赏体验。
4.7 病虫害防治要点
病虫害防治是确保植被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工作,该工作的要点就是采用多种防治措施构建综合性病虫害防治网。一种防治措施并不可能对所有病虫害起到有效防治,只有结合各类防治措施的优点,才能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4.7.1 物理防治
该防治措施的优势在于可操作性极强,通常是通过修剪病叶病枝、增设驱蝇灯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尽管各项物理防治工作的难度都不是很高,不具备培训使用成本等,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在一些较大的景观园林设计中,成本会进一步增高。
4.7.2 生物防治
该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引进天敌的形式进行生物灭杀,该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植被园林的害虫数量,且不会对环境造成额外破坏,能够实现长久防治。以蚜虫为例,通过投放七星瓢虫、草蛉的方式,就能够对蚜虫起到有效防治。在景观园林不同区位投放足够的天敌,既能够有效控制病虫数量,又能够有效降低物理防治的人工成本[6]。
4.7.3 化学防治
该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喷洒农药的形式迅速对各类病虫害进行灭杀,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该防治措施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故此,只有当景观园林出现突发性大规模病虫害时,才能选择化学防治措施,平时则主要以物理与生物防治措施为常用防治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时,需要对景观园林空间进行密封处理,尽可能降低化学药品随空气流动外泄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可能,且工作人员需要全程佩戴专业防护设备,避免对自身造成不良影响,在完成化学药品喷洒后,园林需静默2~3 天,待药效充分发挥后,逐步解除密封状态,并及时测量景观园林空气中的药品残留浓度,恢复正常水平后方可重新开园,供民众游玩观赏。
5 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园林已然是目前各城市推行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理念的关键措施,在优化城市生态性方面具备重要价值。而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与养护技术,作为提升景观园林生态性、观赏性的重要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优化,需要获悉绿化施工设计与养护技术的控制要点,以要点为核心分析景观园林建设存在的不足,并积极进行改正,使景观园林施工能够更加规范合理,使景观园林建成后能够更加美观,切实提升优化城市宜居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