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博 刘坤 宗维
[摘 要] 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不仅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受到科技变革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同时,目前大学生就业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就业预期。基于OBE理念,以产出式教育为导向,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研究如何创新就业理念、优化教师队伍、健全培养体系、实施教学活动、评估教学成效等,以期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而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关 键 词] OBE理念;大学生就业素质;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129-04
OBE教育理念是基于大学生学习成果的导向性教育理念,在此影响下,教育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学生的就业素质现状,重视学生素质提升教育过程,设计针对性的、适宜的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水平提升,以达成预期的就业目标。因此,教育者需要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就业时得到正确的就业指导,切实提升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一、OBE教育现状与趋势
(一)OBE教育现状
OBE教育理念是基于成果的导向教育,能够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并在教育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两个要素上加强对学生的长期培养。在就业方面会使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转变就业设计和就业教育,这样的方案设定能够摒弃传统的僵化式教育理论;在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经验获得。并且课堂组织形式也不再趋于固定模式,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反馈,使人才标准在设施上以学生的成功为导向,而不是少数人的成功经验。这样的课程在最终考核方面不会局限于学生的考试和测验结果,而是着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达到职业的必要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1]。
(二)OBE教育趋势
基于OBE影响的教育理念,从就业能力方面来看,能够使学生在获得工作的同时,实现长久发展并提升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课程设计在概念界定、框架结构、职业技能培养这三个方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完成自主发展,并在此期间强调社会的参与性,使学生能够学会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在工作中富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能够获得积极沟通合作、把握就业机遇等相关能力。但我国对此理念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与实际教学的结合还不是很成熟,关于大学生的教育课程设计理论还有待创新,因此,高校在学生就业培养方面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的探讨和OBE理论的支撑,逐渐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教学理论,进一步优化教学系统,实现主体参与,逐渐为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提供可操作的教学运营模式,使高校就业课程设计能够实现科学化发展和合理化进步。
二、OBE理念下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内涵与模型建构
(一)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笼统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顺利获得就业岗位,并使大学生能够胜任岗位职责,实现职业价值,创造出理想的职业生活。并且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就业方面体现出了多元化属性,需要让大学生在获得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推进职业成长中需要的能力集合。此外,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还体现出了递进属性,能够使大学生在就业发展方面实现能力的螺旋上升,并且在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会实现就业能力和就业素养的稳定,这种稳定会在学生的职业生涯期间保持一种人为的精神特质,共同展望出职业的发展前景。具体来说,这种发展前景是受大学生就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影响的,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会根据就业方向和就业偏好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定向调整,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模型建构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结构分为学科理解力和信息搜集处理能力、解决问题和自我效能感、元认知能力三个阶层。并且这三个阶层一一对应基础、发展和价值层面,能够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加强对职业记忆的消化和吸收程度,使大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不断面临全新的就业挑战,促进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处理和问题呈现能力[2]。这种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的综合技能与专业技能相融合,进一步发展到职业的通用技能上,解决大学生在职业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协作困扰,增强自身表达能力,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联系现实问题和自身条件,提升问题的解决效率,使大学生逐渐适应职业生活,不断增强面临新挑战的经历和活力,而在认知层面能够进一步加强能力的自我学习,展示出强大的职业自律属性,使大学生能够形成职业批判思维,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课程教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重视表层教学
研究調查显示,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呈现单一属性,并且教学内容框架在雷同的基础上依旧局限于就业市场背景、自我探索以及后续的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方面,依旧局限于三方协议的签订,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和课程改革,使学生在就业时到处碰壁。此外,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自我探索以及生涯规划内容的教学。并且由于就业技能的培训操作性较强,教师会格外注重学生的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局限于客观教学环境,无法使教师根据作业经验,让学生完成自我探索和生涯规划。这不仅阻碍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还不利于其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只在表层就业设计上进行教学,无法对学生的整个就业过程发挥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更不用谈由表及里的就业指导。
(二)教学方式僵化,反馈评价薄弱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仍局限于传统PPT的教学模式,通常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尊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少之又少,大大减弱了个性化就业辅导的教学可能性,使教学内容大打折扣,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反馈更加薄弱,进一步受制于就业课程的僵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凭借自主意识进行就业素质的提升,而自主意识的薄弱也会大大削弱教学的实际效果。另外,课程还采用人数较多的教学模式,更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学生很难与教师形成一对一的交流,而就业的跟踪指导更是难上加难[3]。缺少了就业的跟踪指导,也就缺少了课程的评价,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只好把目光放在课堂出勤率以及课堂表现和简历制作情况等方面,这加重了评价的薄弱性和单一性,而评价的单一则会对学生造成进一步的就业误导。
上述情况也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弱所导致的,部分教师的就业指导专业性不强,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知识,且教师多为辅导员兼任,局限于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对市场的就业形势了解不充分,无法与学生的职业能力相比较,致使课程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需要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就业的参与度,使学生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方式,加强课堂实效的同时,提升师生的交流能力,使大学生能够真实提升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四、OBE理念下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
(一)落实OBE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OBE理念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就业教学方面能够聚焦于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素养,体现出不一样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要重新制订学生的就业教学课程的教学结构,明确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搭建理论和实践的就业框架,进一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够在就业教学环节保持个性和共性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堂内容,使学生加强自我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加强职业性格测试,让学生在小测验中对自己的职业性格进行初步了解,从而选择与自己性格相匹配的未来职业,并在职业信息获得中,对教师设计的就业岗位进行市场调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设备了解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分享调查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就业主体意识,并从职业信息获得中加强对职业的理解,从而与自身的职业目标达成一致。
(二)设定职业目标,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只有设定了职业目标,才能够进一步优化课程评价体系,要在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方面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系统。首先,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评价维度的设计,充分利用教师、同学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加强评价的客观属性,完成学生就业素质的提升[4]。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考勤以及参与度等方面综合考量学生的就业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学生课程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学生的作业获得进步时,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其次,在同学评价环节,大学生要通过教师设置的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如上面提到的就业岗位调查等活动要在活动的最后设置学生之间的互评环节,不断加强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并且在其他活动环节也可以增加互评,实现生生的思想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生在评价中提升相互学习能力。最后,用人单位的评价能够进一步使大学生增加对职业的了解程度,发挥出课程教学的实际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渐强化学校与育人单位的实际联系,加强职业体验等活动合作,特别是在简历制作方面和面试技巧提升环节,要适当引入用人单位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职业的就业过程,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方法能够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尽早适应就业氛围,了解企业的用人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场生存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职业教学效果。
(三)基于OBE教学理念,开发多样化教学模式
OBE教学理念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使学生加强自我实现的转变,并在目标的设定中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育体系下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经济能力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虚拟性的就业场景模拟,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以集体一审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要让学生之间开展深入的思维讨论,并加强相互协作和协商沟通的能力,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一致性意见[5]。在此期间,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各抒己见,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法,并使学生在课堂情境的建设中实施自身的想法。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真实的就业案例,让学生置于真实的就业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一模式可以与诊断式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与实训基地和用人单位相交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或就业专家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点评。上述教学模式能够加强教育的场景建设,提高大学生与就业场景的契合度,充分调动实训活动的讨论性与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高校可以开展就业项目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教师根据指定的就业项目和就业目标制订教学内容总体规划,为学生创造出有利的就业环境和学习条件,也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学习内容,寻求所需要的学习资源。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以具体的项目为学习驱动,实现项目的职业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并不斷分阶段制订可视化的就业计划,建立就业指导的基础和模型,最终完成就业内容和就业项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进行测试反馈和分享交流,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6]。此外,在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突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而教师则要做到有目的地管理好学生。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存在一些随意性,但实际的成果会反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完成职业探索和研究,培养良好的职业感知能力,并在学习签订职业合同等方面,能够自主确定项目的负责人以及项目的任务和内容。这种意识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顺利完成任务,使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定位发生变化。让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课程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需要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设计者,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咨询者,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最后,高校可以实行追问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职业的未来变化,根据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实现职业能力的个性化定制,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培养方案中能够学习不同的就业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学习基础的累计。这种追问式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能够适应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就业指导环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学习不同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就业反思和提升就业素质[7]。教学中追问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就业理论知识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追问,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职业理解。这种追问相当于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并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特定的独到见解。此外,这种追问也能够实现个体的道德反思,更加强调职业素养的道德性和自律性,从而获得非外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步转变职业就业理念,形成稳定的就业品质和就业素养[8]。这种素养的稳定,在大学生的后续职业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用客观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方案,并在出现问题时进行修正和改进。例如,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教学辅助,让学生自主选择就业课程,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就业内容,这种自由的选课组织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职业信息的思考环节能够实现自我渗透,符合自主性学习选择的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学会辨别和筛选对自己有利的就业信息。
(四)教师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给予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师资队伍要加强专业化培训。高校要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并提供科学的就业指标和就业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就业学习、交流机会,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此外,由于就业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担任,高校要正确处理辅导员的就业任务,要通过信息技术降低辅导员工作的重复性,进一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高校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学生管理平台,使辅导员能够根据数据整理就业信息,确保辅导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生就业环节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和实际发展。并且辅导员要加强就业资料的获得,针对学生的就業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辅导员也要经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学习,与用人单位一对一交流,必要时可以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岗位的最新动向和职业胜任条件,使学生能够实现专业的对应发展,进一步提升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在OBE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优化课程设计,建构职业体验模式,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参与度和职业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职业体验机会,最终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容,郑锐洪,谢觉萍.基于创业导向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3):11-12.
[2]向炜,黄贞贞.企业对员工素质和能力具体要求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J].质量与市场,2020(3):96-97,100.
[3]张艳华,朱成峰.基于“木桶原理”和“反木桶原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思考与实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1):133-135,171.
[4]黄珊.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0.
[5]徐迎碧.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营销界,2021(4):71-72.
[6]王郁琪.OBE理念下促进大学生设计思维发展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1.
[7]胡凡迪.基于OBE理念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8]李雨洋.高职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结构维度与培育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2.
◎编辑 郑晓燕
作者简介:陈文博(1986—),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通讯作者:宗维(1983—),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