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人孙徵兰使蜀始末

2023-09-07 12:53王震东
文史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行人

王震东

摘 要:崇祯年间行人孙徵兰奉命使蜀。他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精神勇往直前,克服自然险阻和战乱圆满完成了任务。一路上孙徵兰苦中作乐,吟诗不辍,保持了良好作风,返程中还出版了诗集《芙蓉城》。同时,孙徵兰还顺路随缘地深入调研了“奢安之乱”及驿递弊政等,这对他日后的政治生涯起到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孙徵兰;凌云山;芙蓉城;“奢安之乱”;李一鳌 ;行人

孙徵兰是明末官员、诗人、中州名士。崇祯(1628—1644年)初年,他担任行人时曾奉命使蜀,后又在崇祯中期任四川布政司右参议、分守上川南道等职,所任皆尽职有为。

一、“景足文章险足题”

孙徵兰是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史载他“自幼志远才高、倜傥不羁,言语动作每不屑与凡庸伍”[1],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在党争激烈、士风躁竞的明末政坛上一直栖恬守逸,在标准“闲曹冷局”、但藏书丰富的行人司也一直安之若素。

崇祯二年(1629年),时任行人的孙徵兰接到了出使四川的任务。

据明代《一统路程图记》,北京至四川的路线为:由北京南下,到河南后向西,经潼关至西安府,自陕西汉中府从北入川,到成都府共四千三百一十里。[2]这是较为常见的路线之一。

另外还有一条常见路线:从北京一路南下,经河南至襄阳,从襄阳顺江南下,经宜城县、荆门州等地到达荆州府,然后再折而向西经夷陵入蜀,这条路线往返约万余里。

孙徵兰走的就是第二条路线。他开始一路顺畅,由荆州往西,行程便渐艰难起来。路过瞿塘峡时,舟行艰难,“百摇大橹连舟倦,如舵有根水相恋”[3]。入川后还一直沿路苦雨,山高路滑,“寸步如履虎”。孙徵兰却诗意大发,愉快地克服恶劣天气缓慢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地区的“新滩”滩险水急,路经此地的客船随时可能成为“飘瓦”。孙徵兰路过新滩时“坐舟深似坐井观,浪花反挂半云端”[4],人在舟中如风中之烛,随时有生命危险。从新滩驶过后,孙徵兰仿佛到“冥府”走了一圈又回来了,有天赐重生之感!

二、沿途见闻与作风

虽是孤鞍万里使蜀,且道路险阻,但孙徵兰自得其乐,一路上他揽胜怀古,过襄阳、夷陵、忠州、巫山、瞿塘峡、白帝关等胜地均有诗歌创作。

从孙徵兰留下的诗文集中可以看出,孙徵兰在邸馆中饮酒敲诗,在山寺小憩时与寺僧品茗论道,在驿站停顿时留心观察驿递弊政,情趣倒也高雅,也頗有为民情怀。

同时,他还注意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呼声和民生疾苦,留下了“一翁竹下扶锄立,问我如何是壮游”[5]的诗句佳话。

皇帝的使者是许多地方官员乐于交往的,但孙徵兰沿路慎交游。比如在行至内江县时,他婉拒了知县的盛情招饮,并赋诗赠谢之。一方面是因为,官场上繁文缛节很多,迎来送往不仅耽误地方官的主业,还挥霍了自己宝贵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是当时正好遇到了“奢安之乱”,孙徵兰还要赶路。

三、遭遇并顺路调研“奢安之乱”

入蜀途中,在行至内江县一带时,孙徵兰突然听到了安邦彦、奢崇明会众十万叛乱的消息,且已占据了五峰山。使命在身,孙徵兰继续镇定前行。

再往前走,到了资县、资阳一带,他看见男女老少相互扶携着往深山穷谷里逃亡,路上哭声震天,形势陡然紧张了起来。兵荒马乱当前,孙徵兰“冒险前行,朝夕莫保”[6]。他时刻关注着局势发展,且行且停,到简州时终于传来了官军大捷的消息。孙徵兰内心喜慰,怀着振奋的心情抵达了目的地成都,最终圆满完成了使蜀使命。

巧的是,孙徵兰返京离蜀途中还顺道调研了一下“奢安之乱”情形。在走到纳溪时,孙徵兰看见江边停靠着数十艘船,一打听是四川总兵官侯良柱准备运输战俘的船只。旅途辛苦,且事不关己,他完全可以不管不问。但孙徵兰决定“多管闲事”。他和运俘船同行到了泸州,在初步了解了平息“奢安之乱”的情况后,孙徵兰提出要亲见俘虏。叙泸副使、永宁监军道刘可训等也爽快地答应了,以俘示之。孙徵兰痛责俘虏叛逆之罪,并进行了详尽的问讯调研。古人之留心时事如此。

正如庄子指出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孙徵兰利用使蜀之机,通过采风问俗、深入群众体察民生疾苦,有效弥补了京官远离基层和群众的缺点,也积攒了许多可靠真实的一手资料。这对他未来的御史、四川布政使右参议等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四、畅游凌云山并出版诗集《芙蓉城》

明季士大夫身上普遍有着愁与狂相结合的特点,这是由鼎革前夕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返程途经嘉定州时,孙徵兰偶遇四川按察使李一鳌,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都属于“不将傲骨换王侯”[7]型,于是愉快地携游凌云山。他俩登高望远,逸兴遄飞,“醉来长啸喝行云,古今连我几狂叟”[8],畅快无比。

然而,不久“建虏”入关、京师戒严的震惊消息传来了。这是自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80年后,明朝首都再次戒严。虽然崇祯帝忧勤惕励,但无奈接手的是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孙徵兰一时无法返京,正好行箧诗作已满,遂利用在凌云山中停留之机,挑选了一些精品梓行,成诗集《芙蓉城》。《芙蓉城》收录了他在使蜀期间的诗歌作品约六十首。

崇祯三年(1630年)初春,孙徵兰告别了凌云山和李一鳌,日夜兼程返京复命。

缘分难以捉摸。后来孙徵兰在福建道御史任上因忤权贵而被外放为四川布政司右参议,后又分守上川南道,而上川南道驻扎之地正是嘉定州——又是入蜀,又是嘉定州、峨眉山、凌云山……

从孙徵兰使蜀及其后续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忠诚担当、勇往直前的皇帝使者,一个生活充实、情趣高雅的“安静之吏”,一个注重调研、深入基层的明末京官,一个才华横溢、忧国忧民的狂士骚客。孙徵兰使蜀可谓非常充实而有意义,对现代人也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注释:

[1](清)王谦吉等:《淇县志》卷七,国家图书馆藏清初刻本,第10页。

[2]杨正泰:《明代驿站考》(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10页。

[3][4][5][7][8](明)孙徵兰:《香国楼精选草》第六集《芙蓉城》,国家图书馆藏崇祯刻本,第17页,第17页,第10页,第13页,第14页。

[6](清)汪楫:《崇祯长编》,《明实录》附录之四,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校印版,第2252页。

作者:法学学士,现工作于安徽省淮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猜你喜欢
行人
基于AI技术的高速公路行人误闯预警系统
基于多标签协同学习的跨域行人重识别
陈素芮作品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我是行人
曝光闯红灯行人值得借鉴
分层特征移动机器人行人跟踪
基于单片机的行人过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行人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