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帅 马金友
摘要:此文分析了GB/T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对将要实施的标准中关于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要求进行了讲解,并总结了相应的建议,以达到更好的认知与使用。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质量;标准
0 引言
国内很多地区对摩托车有限制使用的规定,电动自行车凭借其节能、轻便等特点,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出行以及外卖配送中的“宠儿”。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一方面增加了城市交通管网的压力,相关的交通安全事故变多;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相关的交通违法行为屡有发生。此外,电动自行车防护装备使用率极低,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驾乘人员较多为头部受伤,且产生的伤害较为严重,因此选择合适的头盔并正确佩戴,能有效地保护骑乘人员的安全[1]。
1 范围
标准GB/T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适用于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所使用的头盔[2]。
2 引用文件
GB/T 811—2022一方面对护目镜材料透光性进行了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测试标准;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反光材料的要求。因此,GB/T 811—2022引用了GB/T 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和GB/T 18833《道路交通反光膜》2个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在发生意外时,能有效降低驾乘人员头部受到伤害的装置。
壳体:头盔的最外一层部分,形成头盔基本的模型。
头型:在试验过程中,替代人体头部组织的装置。
保护区:对头部进行相应保护的区域。
试验区:在进行头盔相应试验(包括测试吸收碰撞能量和耐穿透性能)时,所需要检测的范围。
4 产品分类
B类为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仅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按形状分为1型、2 型、3 型。1型为全盔,2型为3/4半盔,3型为1/2半盔。
5 结构
头盔由壳体、缓冲层和佩戴装置等构成。不同类型头盔对舒适衬垫和护目镜,有相应的要求。不同类型头盔需具备的结构组成应符合表1的规定。
5.1 壳体
5.1.1 壳体应覆盖所规定的保护区,外表面应为流线型曲面设计,并符合以下要求。
a.表面坚固、平滑,边沿圆钝;
b.除固定护目镜的装置外,有超过5 mm的硬质附着凸出时,能通过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测试;
c.头盔所使用的固定部件应尽可能不超过壳体的表面且呈现为伞状分布;
d.壳体具有大于3 200 mm2、逆反射系数不低于70 cd/(lx·m2)的反光材料,且在左、右、后3个方向可见,每个方向可见的反光材料垂直投影面积不小于640 mm2。
5.1.2 内表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a.無长度超出2 mm且半径小于1 mm的尖锐物体;
b.有高度超出2 mm凸出物时,凸出物部位有缓冲层覆盖;
c.无任何尖锐棱边。
5.2 缓冲层
缓冲层应使用环保材料且能够起到良好的吸能作用具有缓冲性能,并满足以下条件。
a.保证使用者佩戴过程中不产生位移;
b.缓冲层涵盖标准规定的区域。
5.3 舒适衬垫
舒适衬垫应使用无毒且健康并兼顾使用者感受的材料制成,并满足以下条件。
a.能提高使用者头部的舒适性;
b.对配置调节装置以适应头围尺寸的,以可调节的头围尺寸最大状态确定头盔规格。
5.4 佩戴装置
佩戴装置可以长久地与头盔稳定结合,并满足以下条件。
a.系带宽度大于等于20 mm且有充分的调节区域;
b.快卸部件要有醒目的颜色,操作简便且可以防止误操作,整体处于可控状态;
c.锁扣部件如果是以通过某一部件施加压力的方式打开,则按标准方法测试时,锁扣装置不能被开启;
d.锁扣装置进行规定测试后,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可以在半分钟内解除。
5.5 护目镜
护目镜能满足标准的材质要求,能保证不影响驾乘人员视线,又能符合耐尖锐物刺穿的要求,并满足以下条件。
a.镜片打开至最高位置时,护目镜的切线与水平面夹角应大于等于5°,目的是防止护目镜与外表面发生卡顿;
b.镜片部件应有限位功能,可以保证在不同使用场景符合所需的角度要求。
6 质量
头盔包含相应部件整体质量应符合表 2的规定。
7 护目镜性能
7.1 冲击强度
镜片不产生碎片,若产生碎片,碎片边缘的夹角应大于等于60°,以保证在发生事故时不会对驾乘人员的眼睛造成伤害。
7.2 可见光透过率
为满足驾乘人员在行驶过程中的可视性要求,镜片的透光率应大于等于85%。
7.3 耐磨性
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落砂试验,试验后,护目镜应无可能影响使用的破损、凹陷等损坏。护目镜的雾度,应不大于10%。
8 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
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被测的凸起结构应能被剪切分离,或者不会阻挡切刀从凸起部位处滑过。
9 表面摩擦力
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载物架应不会受到摩擦力阻挡而停止。
10 刚度
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电动自行车只对B1类型和B2类型头盔有要求。
a.在初始负荷30 N作用力下的位移与在630 N作用力下的位移相比较,变化小于等于4 cm;
b.在初始負荷的位移与从630 N作用力释放后至30 N时的位移相比较,变化小于等于1.5 cm。
11 固定装置稳定性
依据标准相关规定进行测试,B1类型、B2类型、B3类型头盔与测试用头型不发生分离。
12 佩戴装置强度
依据标准相关规定进行测试,系带不发生断裂滑脱和裂痕,连接等配合部件不应有影响使用的情况,且系带形变量应小于等于2.5 cm。
13 吸收碰撞能量
依据标准相关规定进行测试,以测试模块接收的加速度及其作用时间进行衡量,吸收碰撞能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14 耐穿透
依据标准相关规定进行测试,钢锥在测试过程中不应穿透样品接触到测试用头型上。
15 检验规则
标准对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以及判定规则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见表4),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更大的保证。
16 总结及建议
头盔可以说是电动自行车的好搭档,选择一款质高价廉的头盔是每一个使用者的需求,也是生产企业应追求和研究的目标。在市内,使用者在一般道路行驶时,可使用B2和B3类型头盔,在冬季可使用B1类型头盔。考虑到骑行时的视野,1/2半盔和3/4半盔比全盔更适合于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
使用者在选购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外表面用手挤压不发生明显形变且抚摸外表面无扎手的情况;
b.头盔必须设有反光涂料或反光贴,若不够醒目可以自行购买并粘贴;
c.头盔的规格要满足使用者的头型,以起到对使用者头部的保护作用;
d.头盔的系带要牢固,可以用往头盔中加重物的方法检测系带的牢固度;
e.应选择有缓冲材料,紧密且厚实的头盔。
最后,使用者只有正确地佩戴使用头盔,才能使其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使用者在使用头盔时,要保持其水平,使其前面距离眼睛上部5 cm左右;调整佩戴装置并固定,系带应与下巴留有一定空隙,以保证其能够取得最大的效果[3]。
参考文献
[1]盘浩.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21(06):21-23.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 811—2022 [S/OL].[2022-12-01].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hcno=30D37E4A3D526032511ED06AD33BF2A6.
[3]吴琼,张瑞华,孙云东.浅谈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头盔[J].中国自行车,2020(0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