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纸载丹心,薪火永相传

2023-09-07 10:57:25程娇
收藏与投资 2023年8期
关键词:革命文物题词

摘要:沂蒙革命纪念馆收藏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华东烈士陵园所书写的题词纸本原件,这些题词作为革命文物,内容简洁凝练,情思恳切,洋溢着对烈士的崇敬与缅怀之情。文章简述了华东烈士陵园的基础情况,并介绍了不同题词文物的题写者与题写背景。在文物鉴赏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纸质文物的保护思路,旨在更好地发挥此类文物在历史教育和革命精神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纸质文物;革命文物;题词

纸质革命文物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革命斗争的故事,是研究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珍贵资料。这些文物见证了无数英雄事迹和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在纸质革命文物中,题词、日记等形式的作品更承载着超出文物本身的书法、艺术鉴赏价值与丰富的历史信息。沂蒙革命纪念馆珍藏的众多纸质革命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传承红色文化、教育后人的重要载体。

在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始终是革命军队的重要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曾长期驻扎于此,刘少奇、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指导过革命工作。在沂蒙这片红色的革命土地上,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沂蒙革命史,铸造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笔者立足于沂蒙革命纪念馆馆藏的部分珍贵的革命家手迹,通过赏析这些珍贵的文物,感受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并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探讨如何做好纸质革命文物保护,将这系于片纸之上的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一、华东烈士陵园概述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是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群和纪念园林,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西邻沂蒙革命纪念馆,占地192 000 m2,是为了纪念从第一次大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据统计,抗战时期沂蒙根据地人口近420万,其中有120多万人参与支前工作,近20万子弟兵奔赴战场,蒙山沂水之间埋葬着10多万革命先烈。革命烈士纪念塔是陵园的中心和标志,塔后是革命烈士纪念堂,堂内有表现烈士事迹的浮雕和镌刻着62 576位烈士英名的石碑。陵园分为两个墓区:东墓区和西墓区,以纪念塔为中心。东墓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首席大将粟裕骨灰撒放处以及罗炳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和王麓水墓;西墓区有常恩多、刘炎和张元寿墓。沂蒙革命纪念馆館藏的烈士陵园题词,均是在1949年4月建园之初,由山东省建塔委员会临沂分会向老一辈革命家征集而来的。

二、馆藏华东烈士陵园题词类文物赏析

(一)1950年杨立三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题词

图一是1950年杨立三同志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题的词,由沂蒙革命纪念馆藏,为二级革命文物,薄纸写成,共1页,1949年4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园时,由山东省建塔委员会临沂分会向杨立三同志征集题写,内容为“尽忠人民革命事业 井冈山念我友刘炎同志千古 杨立三”。杨立三同志(1900—1954年)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后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门领导人,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后勤部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等职务。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后方勤务部部长、食品工业部部长,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红色萧何”[1]。这段题词被刻于陵园内纪念塔东侧刘炎墓墓身的石碑上,刘炎同志是杰出的新四军将领,自1925年起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病逝于临沂,刘炎同志与杨立三同志曾经在革命战争中共同奋斗,二人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这份情谊在苍劲有力的题词和跨越岁月的追思中显得弥足珍贵。

(二)1950年周骏鸣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题词

图二是1950年周骏鸣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题词,由沂蒙革命纪念馆藏,三级革命文物,薄纸写成,共1页。周骏鸣(1902—2003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老革命家,参加过北伐战争、宁都起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新四军高级指挥官和华中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水利部和林业部的副部长。题词内容为“功垂史册,万古流芳”,为1949年4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园时,由山东省建塔委员会临沂分会向周俊鸣同志征集题写。该题词被刻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中央纪念塔前恭祭场东侧(东墓区)最北的罗炳辉将军墓,罗炳辉(1897—194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高级将领,15岁从军,参加过护国战争、北伐战争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1946年在山东兰陵病逝。罗炳辉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表现出勇敢善战的品质,曾任团长、旅长、纵队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四渡赤水、湘江战役等重大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省军区第二副司令员,指挥了多次胜利的战斗,逝世后被安葬于临沂革命烈士陵园,1989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

(三)1950年张震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题词

图三是1950年张震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题词,沂蒙革命纪念馆藏,二级革命文物,薄纸写成,共1页。1949年4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园时,由山东省建塔委员会临沂分会向张震同志征集题写。张震(1914—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曾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被授予上将军衔,获多种勋章。题词内容为“为人民革命事业壮烈牺牲,英雄事迹永垂不朽 张震敬题”。该题词与图二的周骏鸣同志题词以及任弼时题词,一同刻于罗炳辉将军墓碑亭周身的石碑之上。

(四)1951年粟裕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题词

图四为1951年粟裕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题词,一级革命文物,薄纸写成,共1页。1949年4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园时,由山东省建塔委员会临沂分会向粟裕同志征集题写。题词内容为“为人民革命事业英勇捐躯的烈士们万世流芳”,粟裕(1907—1984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战争,指挥了黄桥、车桥、苏中七战七捷、开封、豫东、济南、淮海等著名战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2]。粟裕将军生前淡泊名利,要求葬礼一切从简,将自己的骨灰播撒在祖国各地,与战友同眠,因此,1984年4月粟裕将军去世后,华东烈士陵园中亦有“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埋放着粟裕将军的部分骨灰,供后人瞻仰。

(五)1952年刘伯承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题詞

图五为1952年刘伯承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题词。1949年4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园时,由山东省建塔委员会临沂分会向刘伯承同志征集题写。题词内容为“临沂烈士纪念塔 为人民事业而死无上光荣 刘伯承敬题 一九五二年七月”。刘伯承(1892—1986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第一战区司令员,发动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解放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该题词与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同志的题词一同被刻在陵园中央革命烈士纪念塔四周的石碑上。

三、馆藏题词类纸质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

沂蒙革命纪念馆的这批题词类纸质革命文物均出自老一辈革命家的亲笔手书,并于2022年年底作为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在保护此类毛笔书法类革命文物时,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去考虑文物损坏的潜在风险,内因即纸张本身的质量和书写所用墨水的化学特性,外因即外部环境可能对文物造成的侵害。

这批题词类文物所用纸并非毛笔书法常用的宣纸或绵纸,而是统一使用20世纪50年代政府机关的公务用笺纸。受限于纸张生产技术,此类机制纸多使用植物纤维制成,质地较薄,且易氧化、发黄、变脆,保存条件随时间推移变得愈加苛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文行文,仍以毛笔书写为主,因此此类机压公文用笺纸应根据软笔墨水的特性作了改良,不易洇墨[3]。

从当前文物状况来看,这批纸质文物保存情况尚佳,除纸面有不同程度的发黄以外,墨迹毫无漫漶之处,清晰可辨,经过病害分析等确认,暂时无须采取修复措施,保护工作主要从改善与调节外部保护环境入手,具体措施包括:(1)控制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和氧气。酸性气体会加速纸张的酸化衰变,主要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一般使用抗酸纸、纸板等包裹文物,选用抗酸的存储箱和包装材料,定期使用酸度检测仪监测空气酸碱度,并及时除酸和换气。氧气过多也会加速纸张的氧化和衰老。应尽量减少空气流通,使用氮气或氩气对库房进行惰性气体填充,做到低氧隔离,同时采用氧气吸附剂如氧化钙、硅胶等吸收多余氧气。(2)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纸质文物理想存放温度为18~22 ℃,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范围内为宜,过湿会促进霉菌和真菌生长,并导致纸张膨胀变形,过干也会加速纸张脆化。(3)控制光照,强光照射会加速纸质文物的光化学反应,导致纸张变黄和脆化,应使用遮光设施(如光控玻璃、遮光窗帘等)控制日光进入,6 500 K左右为纸质文物展示照明的理想色温,每日照明时间不宜过长,一般8~10小时即可。(4)避免微生物繁殖。定期对纸质文物存放库房进行深度清洁,清除灰尘和微生物孢子,并喷洒防腐剂和杀菌剂,使用抗菌和防腐的建筑材料、家具和存储箱具,定期检查各类设备和设施是否存在渗漏、潮湿处。

四、结语

这些由老一辈革命家所书写的坚毅有力的题词,既是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的象征,也寓含着他们对烈士的崇敬与缅怀,“籍表先烈绩业于万一”。更重要的是,这些题词承载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对即将展开的历史新篇章的美好憧憬。它们既是珍贵的红色文化瑰宝,又传承着革命精神的火种。进入新时代和新征程,更应珍视这些纸质文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在充分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文物的红色价值。

作者简介

程娇,女,山东临沂人,助理馆员,学士,研究方向为文物技术保护。

参考文献

[1]窦孝鹏.“红色管家人”—记新中国首任军委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J].炎黄春秋,2017(12):53-57.

[2]张瑞安.“常胜将军”粟裕[J].文史春秋,2021(4):21-26.

[3]王晓农.纸质革命文物的损害因素及保护方法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4):49-52.

猜你喜欢
革命文物题词
题词
光子学报(2022年8期)2022-09-23 05:23:48
题词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19:46
首页题词
对革命文物鉴赏的思考
求知导刊(2017年13期)2017-08-22 08:37:07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革命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2期)2016-03-05 17:45:20
馆属革命文物复合价值的研究与爱国主义宣传
黑龙江史志(2014年5期)2014-11-25 12:00:26
浅析佳木斯市红色旅游及革命文物资源现状
丝绸之路(2014年18期)2014-10-10 16:03:49
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