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新
(1.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75;2.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75)
道路桥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对实际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在快速发展的当下,一个好的施工设计可以保障人们的交通和出行安全,如果一个不好的施工设计,不仅无法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反而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安全问题。所以如果想要使道路桥梁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得到保障,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开始设计的环节就需要关注,层层把控、层层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分析隐患形成的原因,找寻解决方案各个击破,为道路桥梁的质量保驾护航。
在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时,需要从几个大的方面进行挑选。
首先,需要结合工程预算,使选择的方案能够在更优等的情况下,更具经济性。例如,如果两种设计方案都很符合项目需求,但是其中一种相较于另外一种更具经济性,灵活性也更加强,很明显,在选择时,一定是选择前者。
其次,在经济实惠的前提下,已经确定了几种方案,缩小了选择范围,这时需要去看哪些方案的施工技术更容易实施[1],抑或是更加智能,更加符合实际项目的需要。
最后,考虑其他条件确认最终方案,如建设的适用性、建设的周期、建设材料的获取难易程度等来帮助锁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因此,在道路桥梁设计方案的选择中,可以看到,选择设计方案的宗旨依然不外乎人力、财力和物力。围绕着这3 个大点,再结合设计领域新兴的科学技术,在一份相对完善的设计模板上进行简单的改进,就可以获得一份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种条件的设计方案,在基础上保证了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前文提到的方案选择只是对最基础方案的确认。但是在实际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在探讨道路桥梁的具体施工方案时,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特点进行选择。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拥有丰富的设计知识储备和设计经验,通过知识储备和积累的经验判定合适的方案,保证最终确认的方案符合实际需求。拥有这样的基本素质,设计人员才可以在选择方案时分析方案的不足。还要求设计人员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注重客观和科学,选择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2]。设计人员必须层层分析,层层把关,从最终的质量结果入手,为道路桥梁的施工工作选择最为上乘的施工设计方案。
道路桥梁与其他的道路设计存在差异,由于本身是桥梁,所以相对于一般的道路来说,桥体本身就存在很多道路不存在的问题。所以,首先来看下桥体本身存在哪些安全隐患?从桥体开始说起,桥梁是一个拼接式的结构,存在很多缝隙之间的连接工艺。而与一般的道路不同,桥梁的缝隙连接工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桥梁的不规整,进而发展成为阶梯式的坎,而形成这种坎的主要原因是桥梁在各个阶段存在一定的沉降,沉降的幅度不同直接导致了阶梯的出现[3]。车辆在这样的阶梯桥梁上行驶,非常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如翻车、跳车等,出现隐患也是对桥梁的二次伤害。因此,在进行桥梁材料的选择时,应选择透水性更好的材料,并且考虑加固处理的周期和出现沉降时的补救方案,可以很好地预防这种问题的出现。
除此之外,桥面的裂缝也是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除了本身材料磨损,设计和施工标准不达标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如,在设计桥面时,施工标准一般沿用道路的施工标准,自然无法满足桥面对于硬度和承受能力的需求。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施工标准,精确到使用什么样的材料,使用哪种机械设备,如何进行加工等。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实际应用。如,道路桥梁设计时应考虑通行车辆的类型、车载量等,从而计算磨损的程度,换算应该增加的厚度。
桥体和桥面本身存在的问题,还受桥柱埋设深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桥柱的埋设深浅是不同的。这时就要求设计人员进行现场勘察,明确现场是否存在长期性冻土、沙土等不稳定的结构,明确现场的季节变化等。在明晰这些之后,才能够对桥柱埋设的深浅进行最为合理的设计。
在了解桥体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后,也要考虑道路施工存在的各种问题。
地基路面沉降是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露天的状态下进行道路施工是地基路面沉降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水热反应影响了工程周边植被的生长,植被生长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对地基造成影响,地基不稳,路面沉降的问题自然就随之出现。因此,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需重点考虑施工的方式。露天环境下,施工材料的含水量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可能无法应对外部带来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陆续出现路面变形的情况,雨水的冲刷也会导致地基水土流失,进而导致路面的硬度下降,路面的沉降由此发生。以上提到的这些点,都是在施工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考察的关键节点,简言之,需要实地考察,明确施工地的降水量、植被情况、土壤情况,针对性地设计应对方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问题的发生。
除了地基,施工建设的各类工件也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工件的受腐蚀程度会直接影响道路桥梁的质量。在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钢筋是最重要的工件之一,在整个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钢筋腐蚀又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因此,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钢筋的保护问题,长期将钢筋结构裸露在外面,就会直接导致钢筋受到雨水腐蚀和空气氧化,渐渐失去了本身的承载作用。设计中可以考虑用混凝土包裹钢筋,有效地防止钢筋接触氧气和水分,避免钢筋腐蚀后断裂,保证道路桥梁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文归纳分析安全隐患时,就暴露出了关键技术出现问题的原因:设计时思考不全面以及涉及理念的缺乏。
在实际道路桥梁的设计阶段,问题多而繁杂,设计人员很难考虑得面面俱到,很多细节点的交互容易被忽略,加上利益导向和时间的要求,设计图纸需要在短时间内输出,因此很多隐性的问题就会被忽视,,例如钢筋腐蚀[4]。更有甚者,套用其他项目的设计模板,不经过实际的现场勘验,直接设计,导致很多地方不符合实际需求,但是施工人员又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最终导致桥体沉陷、桥面断裂等问题。
同时,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道路桥梁的设计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很少有设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最新的技术和理念考虑项目设计方案。如今能够拥有扎实的设计基础,且愿意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设计人员少之又少,一味地根据经验,墨守成规,设计理念落后,没有长远合理的规划,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另外,设计量巨大,要求的设计工时非常短,一旦出现这种“赶工时”的情况,必然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例如,强压之下,设计人员很难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各项参数,以及每个模块之间的耦合逻辑,设计的桥头、桥柱和桥面从单个角度来看是可以符合设计需求的,但这3 个模块有非常强的耦合性,需要大量的数据验证这3 个模块的数据结合是否合理,时间的压迫会直接导致验证过程被忽略,也很难被发现。除此之外,需要考虑到在实际的施工环境中,各类病害发生的概率,要求在设计时通过加权的方式弥补病害带来的缺陷,从而达到一个平衡。
当然,也存在一些非主观因素上的问题导致关键技术被忽略,道路桥梁的安全受到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如今购买私家车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车辆的往来频率也大大增加,这些成为道路桥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承载的重力,但这一现象却很容易成为道路桥梁施工设计中被忽视的一个要点,在设计时没有留有富余的承载力,不断增加的车辆成为压垮桥梁道路的最后一根稻草,行车安全受到威胁。
整体来说,设计和施工为了赶工期,潦草进行,缩短施工周期,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项目外包等都会成最终质量影响的重锤。
保障道路桥梁本身结构的安全合理性,是工程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影响着道路桥梁的质量,也对后期的养护造成直接的影响[5]。所以在方案设计中,不仅需要体现出道路桥梁的用料和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也要着重展示后期养护和维护的必要,才能在发现问题时快速解决问题,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异常。
从设计上思考周全,明确重点,尽可能地降低因为设计的欠缺而带来的质量隐患,避免因为情况的恶化而投入更大的维修成本。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现场情况,无论是生态环境、地质变化,还是交通量的变化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桥梁的事故率。通过实际情况的勘察和调研,设计方案要考虑这些变化,输出一份优质的设计方案是保障桥梁工程质量的基础。
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也是很重要的。通过积极与施工单位沟通,交谈对实际情况的勘测,结合实际情况,输出不仅符合期望也符合实际的设计方案,才是保证实际施工质量。首先,需要深入地与项目方交谈,明确最终落地的期望,以及各项施工标准,结合各项条款要求,需大致勾勒基础的设计方案,达成方向上的一致。其次,在明确方向之后,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实际调研、实地考察,认真记录和考虑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的影响。在输出最终的设计方案之前,需要不断与项目及施工方沟通细节,确保达成一致,降低在施工后期出现分歧的可能性。通过设计、改进和优化的方式,输出最终的设计方案,并及时地将方案提交给各个相关部门审批,由各部门针对自己的专项提出更为合理的修改建议,及时整改设计人员没有关注到的重点或者漏洞。
达到以上条件需要相关人员具备更为专业的素养。首先,需要确保相关人员拥有强硬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才是必要条件。例如,要求管理人员拥有专业的素养和工作态度,能够做到专业解惑的同时,也可以具备合理的管理能力。设计人员能要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和完善。从方方面面加强各模块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整体项目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所以各单位也需要做好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重点培训,保证各相关方都可以在时代的发展下与时俱进,加强整个队伍的思想建设,构建完善的人员评价体系,全方位地提升队伍素养,打造一支拥有高责任心和积极性的强大的设计团队。
道路桥梁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达到缩短两地之间距离的目标,推动各地的贯通,加快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首要关注设计,打好设计的基础,更加合理、经济、科学地完成道路桥梁的建设,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出行安全率,降低因为施工设计的不足而带来的交通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