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探究
——以大学生英语精读教材为例

2023-09-07 02:17:53贾晨威
现代英语 2023年10期
关键词:破坏性有益外语

贾晨威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一、引言

大学外语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基础素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国际眼界和人才的综合素养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学英语教育作为大学外语教育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也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外语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之一,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何在大学外语教育,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将知识传播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学生在外语教育中能够得到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共同培养,得到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同步培养,从而既教书,又育人,既专业成才,又精神成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英语教育从业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命健康、经济的绿色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 年版)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专业课程应发掘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进而形成成熟、完善的生态哲学观。

二、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话语分析(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也被称作话语的生态分析(Ecological analysis of discourse),最早由Halliday[2]提出。 生态话语分析是以生态问题的解决为终极目标而进行评价的过程[9]。 生态话语分析的中心议题一直是关于环境问题的话题研究。 对环境问题的讨论也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生态语言学主要有两大模式,即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文章以韩礼德模式展开研究。 韩礼德模式[2]是非隐喻式语言学,强调语言学者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生态语言学角度,韩礼德模式呼吁语言学者时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从这一角度出发,讨论语言体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的使用,尝试通过改变语言系统模式或使用方法,产生更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语篇[7]。

生态话语分析自成立起便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更是发展迅速,学界内涌现了诸多优秀的相关研究。 目前,生态话语分析主要分为两个主流趋势:(1)挖掘语言概念系统的生态意义(即理论型研究),如Alexander[1];黄国文[4];黄国文,陈旸[5];何伟,魏榕[6];何伟,张瑞杰[7]等。 (2)应用型研究,如孙炬,国金晖[10]关注亚马孙雨林大火报道中的生态话语分析;李淑晶,刘承宇[8]基于评价系统对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演讲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张慧,杨连瑞[13]聚焦于气候新闻中的态度资源;杨汝福,曲福玲[11]对文学作品《少年Pi 的奇幻漂流》中的话语生态性进行了讨论。

但目前生态话语分析存在着应用性研究相较于理论性研究起步较晚,语篇材料以政治语篇、新闻语篇和文学语篇为主的问题[12]。 因此,本研究以生态话语分析角度切入,尝试用及物性系统对上海外语教育社出版的《大学生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五单元Text “The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探寻适用于教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检验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在外语教材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尝试回答生态话语分析对外语教学以及思政教育有何意义这一问题。

三、教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

在环境问题不断恶化、资源冲突不断加剧的当今社会,大学外语教育不应该将关注点聚焦于知识的教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12]。 生态话语分析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生态哲学观[6],将生态哲学观同语言学理论结合,将“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结合,形成生态分析话语模式。 文章主要探讨基于及物性系统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概念功能的主要表达方式[2]。在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下,生态因子参与者与生态性过程是生态化及物性系统的两个核心概念,语篇中对不同生态因子参与者和生态性过程的选择和使用可以反映话语者对生态世界的体验、认识和认知,展现话语者的生态取向,蕴含重要的生态价值[3]。 同时,基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及物性系统本身的六大过程:动作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交流过程以及存在过程在教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下被重新分为生态有益性过程、生态中性过程、生态破坏性过程。接下来,根据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和及物性系统理论,具体分析《大学生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五单元Text “The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中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化过程,讨论教育语篇传递的生态思想和哲学观。

Text “The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以下称Text)共22 个自然段,介绍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角色以及和自然界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主要的生态因子参与者可以分为:自然界参与者和人类参与者,自然界参与者主要有:地球、二氧化碳、阳光、森林、土地等;人类参与者有国家、大众等。 以上生态因子均包含有生态益性、生态中性和生态破坏性过程,生态有益性过程最多,生态破坏性过程次之,最后是生态中性过程。

(一)生态有益性过程

生态有益性过程是指生态因子的动作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交流过程以及存在过程有利于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 Text 中有益性过程占比最大,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为其他自然界主体、对人类提供的有益性生态价值以及人类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有益性生态措施。 如例1 至3 中的有益性动作过程“absorb”“serve”“liberate”“save”。

例1 Plants absorb carbon dioxide and convert it into their own tissue, which serve as the basic food supply for all of animal life (including human beings,of course).

例2 In the process they liberate oxygen, which is also necessary for all animal life.

例3 First, we must save our forests, and even replant them.

(二)生态中性过程

生态中性过程是指生态因子的动作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交流过程以及存在过程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的过程。 Text 中生态中性过程占比最小,集中在对标题“villain”的解释以及一些自然界常识解释的中性关系过程,如例4 至6的各个关系过程“is”或“be”。

例4 The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 is carbon dioxide.

例5 However, the atmosphere is not quite as transparent to infrared radiation as it is to visible light.

例6 It does not seem to be a villain. It is not very poisonous and it is present in the atmosphere in so small a quantity.

(三)生态破坏性过程

生态破坏性过程是指生态因子的动作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交流过程以及存在过程有破坏或者阻碍了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 生态破坏性过程在Text 中占比仅次于生态有益性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类:(1)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以及这一现象导致的自然灾害问题,如例7 中动作过程“burned”,例8 中关系过程和动作过程“is”“burning”“cutting”以及“are”,例9 中的动作过程“spend”“support”;(2)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后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如例10 的动作过程“drowned”“drops”“widespread”“collapse”以及关系过程“is”。表达了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主要是人们为了资源滥砍滥伐,并讲述了此举对人类社会会造成极大危害,批判了人类该类行为的不正确性。

例7 First of all, in the last few centuries, first coal, then oil and natural gas, have been burned for energy at a rapidly increasing rate.

例8 It is people who are burning the coal, oil,and gas. It is people who are cutting down the forests.It is people, then, who are the villains.

例9 ...but nations spend more time, work, and money in order to support competing military machines that can only destroy us all.

例10 Not only will many cities be drowned,but much of the most productive farming areas of the world will be lost. As the food supply drops,starvation will be widespread and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may collapse under the pressure.

上述分析得出,Text 中生态有益性过程最多,破坏性过程次之,中性过程最少。 有益性过程主要表达了二氧化碳含量在正常范围内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破坏性过程虽占比第二,但结合语境,作者的思想也是在表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危害以及人类目前恶行的不正确性,起到的是警醒作用,通过对破坏性行为的表述,反向激励人们要保护环境。 由此可见,教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分辨不同生态因子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所起到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从而推进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进程。

四、分析与讨论

文章从生态话语分析角度出发,利用及物性系统具体分析了上海外语教育社出版的《大学生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五单元Text “The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一文,文章指出了当前自然界面临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的问题,肯定了适当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帮助隔绝对人类有害的辐射,并保住部分流失的热量,从而将地球改造成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但也警告人们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会引发自然灾害,导致对人类的灭顶之灾,文章也批评了人类为了利益而造成破坏生态的一系列活动。 通过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本研究对该语篇的生态话语进行归类、分析,挖掘其背后蕴藏的生态观点。 证明了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在教育语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教育语篇的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同时,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也能为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首先,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在挖掘教育语篇话语资源的同时,也展现了教育语篇的思政元素。 学生既要学习外语资源,也要通过文章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同学生语言学习结合,在教学中主动挖掘教育语篇背后的生态观念,帮助学生辨别教育语篇的生态有益性话语、生态中性话语和生态破坏性话语,发扬生态有益性话语,改善生态中性话语,抵制生态破坏性话语。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从而对文章中的生态观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教材选取上,教师也应该通过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对教材进行主动评判,发掘优秀外语教材,如有不足,及时补充相关教材,借此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新时代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世界趋势的优秀国际化人才。

猜你喜欢
破坏性有益外语
独处有益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9:44
破坏性“杀手”——龙卷风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做有趣有益的游戏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静坐有益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俄罗斯政府抵御危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