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珏
“数九歌”有言: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指的是天气转暖之时,河流解冻、大雁从南方飞回来。每年春秋两季,成千上万的候鸟飞过天空,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长距离往返迁徙。
然而,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植物花开得更早,雪融化得更快,鸟类迁徙模式也随之调整。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和环境的改变相当敏感。鸟类每年的迁徙日期可以用当地的温度来简单判断:春天越早,迁徙的时间越早,迁徙的季节也越长,气候变化的地理差异决定了春季迁徙进程的区域差异。
从迁徙的时间维度来看,气候变暖导致很多鸟类的春季迁徙期提前。一项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与二十年前相比,春天迁徙的候鸟通过某些站点的时间提前了,这可能是由气温上升引起的。在春季,鸟类以相对较快的速度迁徙到繁殖地。
温度和迁移时间密切相关,迁移时间的最大变化发生在变暖最快的地区。人们发现,由于气候变化,欧洲和加拿大的候鸟已经大大提前了它们春季迁徙的时间。鸟类在欧洲比在加拿大迁徙时间更加提前,因为欧洲春季的气温上升得更快。
不光是迁徙的时间有所改变,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下,有一些鸟类的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全球性改变,形成新的迁徙、扩散行为。例如,在过去近一个世纪,彩鹮这种鸟在中国的记录罕见。但在最近二三十年中,彩鹮的全球种群出现了显著扩张,在非洲、欧洲和美洲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都有扩大趋势。近年来,在中国北至内蒙古、南至云南的广大范围内,也不断有彩鹮的记录。科学家将多年记录汇总后,发现了彩鹮在云南活动的季节性规律。它们通常在隆冬季节出现在云南西部到东南部的大型水体附近。2月以后,彩鹮开始北移,出现在云南以北的地方,呈现出向北迁徙的趋势。
科学家发现,气候的变化也体现在鸟类的行为上,它们的迁徙时间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匹配。例如,通常杜鹃每年从非洲返回,以充分利用当地鸟类筑的巢哺育它們的后代。但是随着气候变暖,杜鹃开始改变路线,但仍然会在当地的鸟类繁殖之后抵达。同时,大多数鸟类会缩小栖息范围,繁殖季节被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