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莲,杨志超,郑欣悦
(四川开放大学乡村教育与产业振兴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073)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是贯彻落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产业发展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1-2]。2018年以来,四川开放大学在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加强与农村精准扶贫和人才振兴实际工作的结合,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理念滞后、知识薄弱、技能欠缺等现实问题,在甘孜和阿坝州等西部民族地区开展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培养路径,研究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甘孜州和阿坝州两地农村带头人共258人,对当地学员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分析[3],在此基础上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精准培养需求、优化专业体系、重构课程设置、进行产学联盟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培养的有效路径。
甘孜州和阿坝州两地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中学员男女比例具有显著差异,男性学员占85.4%,女性学员占14.6%。其中88.1%是村两委干部,11.9%是村会计或者文书。数据表明,目前在西部民族地区担任村干部的男性比例远远多余女性,结合担任的职务来看,女性干部大多从事的是会计或文书的工作。
学员年龄分析见图1,年龄<30岁和年龄>50岁的学员较少,58.5%的学员年龄在40~49岁,33%的学员年龄在30~39岁,与四川省其他市县的农村带头人相比具有地域和集中差异性的特点[4],前期调研发现四川广元、巴中和达州等地农村带头人在30~39岁高度集中,且30岁以下的学员占20%以上,50岁以上的学员没有,对比发现这些地区的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吸纳了更多年轻的后备干部,而西部民族地区具有自身的地域差异性,在职村干部的年龄普遍较大。
图1 学员年龄百分比Fig.1 Percentage of student age
从学历背景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只占20.83%,具有高中文凭的学员仅占11.46%,而44.79%的学生只有中专文凭,甚至22.92%的学员仅仅只上过初中。数据表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普遍偏低,文化知识有限,专业技术能力较弱,这也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5]。
图2 学历占比Fig.2 Proportion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
通过座谈调研发现甘孜、阿坝两地农村带头人学习愿望强烈。从学习动机上看,由图3可以得出,98.96%的学员希望通过学习能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有58.33%的学员认为工作需要,有20.83%的学员认为在学习之后有利于晋升晋职。这也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习动机明显,为了适应工作的需求、促进自身的发展而选择参加四川开放大学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
图3 学习动机Fig.3 Learning motivation
从图4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中有70%以上学员希望通过学习,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种植技术能力获得提升,其中选择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的学员高达94.79%,选择创新创业能力的学员有77.08%。一方面农村带头人基本是村干部,需要基层治理能力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发展产业,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数据显示有50%的学员选择种植能力,有38.54%的学员希望通过学习能提高养殖技术能力,还有38.54%的学员希望可以提高营销能力。通过调研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中有57.29%的学员在当地具有自己的产业,且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有产业的这部分学员会根据自己的产业发展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能力提升,同时也想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需要营销能力的提升。
图4 学习能力需求Fig.4 Learning ability needs
从学习内容需求来分析,由图5可以得出,94.79%的学员希望能学习到乡村振兴方面的知识,如: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农村招商引资等。有86.46%的学员对基层党建管理与政策解读感兴趣,这与他们担任村干部的职位息息相关。另外有68.75%的学员选择了人文素质,进一步了解发现,这部分学员希望进行办公软件、公文写作、礼仪接待、短视频制作等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图5 学习内容需求Fig.5 Learning content demand
从学习方式来看,选择网上学习(42.17%)和面授辅导(37.50%)的人数相当。网上学习和面授辅导大多数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他们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他们对实践教学需求比较高,有86.46%的学员他们更希望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见他们更倾向于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应用性更强,也更容易学懂弄通。
从当前学习困难分析(图6),有58.33%的学员表示主要的学习困难是自身基础较差,41.67%的学员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还有33.33%的学员认为自己不适应远程教育的模式。
图6 学习困难Fig.6 Learning difficulties
3.1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政行企”联动机制学校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组建省市县三级管理团队,建立由市县党政部门负责学生的遴选、管理和使用,教育部门负责质量监控,财政部门提供经费支持,各级开放大学承担教学组织实施的政校联动机制,分工明确,激励有效,成建制培养农村带头人。参加学习的大多数学员都是组织部遴选出来的,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产业致富带头人和社会服务带头人。由于个人成长和工作需要,加上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适应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社会对学校的期望比较高,学员报名热情比较高。目前阿坝汶川、茂县、甘孜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组织部先后在本地出台实施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的文件,依托四川开放大学,主要针对在职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后备干部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当地组织部把“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建强基层组织的重要抓手,由专人负责进行宣传发动、人选摸排推荐、组织协调报名等工作,并要求当地开放电视大学要严格管理,定期向市委组织部、县区委组织部反馈学员学习情况,确保学历提升项目工作实效。
3.2 紧贴人才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四川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6-7],分析当地农村带头人素质能力结构,从现代农业知识与技能以及非农业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入手,重构课程体系。针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重点提升发展理念和乡村治理能力,开设村务管理、基层党组织工作实务、基层干部应用写作等课程;针对产业发展和致富带头人,重点提升经营管理、创新创业和自我发展能力,开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等课程;针对乡村社会服务带头人,重点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开设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与管理、乡村文化与旅游开发、城乡基层治理实务等课程。
3.3 升级网络教育平台,打造线下特色教学为重点解决学生、教师登录不同平台所造成的环节多、效率低等问题,学校适时启用“一网一平台”,实现了招生、教务、教学、考试、资源等所有开放教育相关的一体化综合服务管理[8]。此外,通过云教室直播、精彩课堂、直播课堂等实现教学资源以全媒体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缓解工学矛盾,重点解决学员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为师生、生生之间实时交互创造了良好条件。学校紧密配合国家开放大学平台调整,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完成了新平台涉农专业163门课程资源的更新部署,并完成9门专业核心课程28场次的直播教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学QQ群、网上教学研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线上互动教学支持服务,创造实时网络互动课堂,提供优质远程视频授课服务。 与此同时,线下因地制宜,开设特色面授课程,打造“田间课堂”。学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员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线下教学,开设特色面授课程,解决重难点知识辅导和专业技能培训。如阿坝开放大学在汶川和茂县两地针对当地农村带头人开设了信息技术应用、应用写作、形势与政策、现代农业新技术等面授课程,并且组织学员参观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土地增减挂钩易地搬迁、核桃种植初加工及电商销售等。以及开展了以“抓乡村基层治理、促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现场教学观摩课,获得学员好评,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3.4 组建专业化教学团队,开发“三农”适需性专题为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创优提质,强化内涵,凸显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充分利用省内高校、行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聘请教学名师、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为“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特聘专家,系统化开发了符合农村带头人素质能力提升要求的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乡村振兴、基层组织建设、专业技能提升和文化素质教育等几大方面。如“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与现实路径”“乡村企业发展思路与实施路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及运营技巧”“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等实用性专题。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农学博士服务团,定期组织团队下基层对学生的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和指导,帮助他们攻克技术难题,打开销售渠道,丰富经营模式。
3.5 构建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体系,搭建“双创”实践教育平台面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创新意识匮乏、市场营销技巧、策略单一,信息化接受程度低以及创业管理经验缺乏、商业定位不准确、销售渠道不稳定、盲目跟风又缺乏专业技术及市场判断能力等现实问题[9],学校构建起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体系,将“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必选课,同时,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等关键要素相融合。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推进理实一体创新创业项目式教学。为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能真正发挥作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如: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优秀创新创业案例评选活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并配备优秀指导教师,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学校外聘优秀创业者、创客导师和创新创业指导专家等,丰富创新创业教学形式及教育内容,切实帮助农村带头人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抓住农村关键人才,每年评选树立“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蓄赋能,培育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扎实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3.6 聚焦“产学研用”联盟战略主题,建立产学联盟培养机制探索建立由四川开放大学、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在读学员自身的企业组成四川开放大学农村带头人产学联盟,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学员产业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强校际交流和校企协作,推动教育与地方产业、学校与学员企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10]。前期调研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中70%以上的学员在当地拥有自己的产业,但产业规模和发展参差不齐,企业诉求也各不相同,且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农业产量完全依靠劳动力投入的多少和自然天气状况,农牧业开发力度低。通过产学联盟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整合学员产业资源,同时能加强学员与企业、学校的长期合作关系,也能促进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彼此分享经验、相互合作、交流学习,促进其共同发展和进步。
联盟的建立是推进校企融通、产教融合,合作共建共育的有益尝试和创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教育培育为依托,聚焦“产学研用”联盟战略主题,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互换认证途径[11],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替换部分课程学分;教育培训后学习返岗报告作为综合实践报告来换取相应的学分;某些专科专业以创业实践报告代替毕业论文等。对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员,支持其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在完成规定内容学习后依法依规取得学历证书,推进农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