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于当前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应用,阐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基于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几种新型教学方法,并从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改善评估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教学方法 创新
课题: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方法与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B2021090101);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交通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1GZ027)。
引 言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积极开展改革创新,思政课作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样需要创新升级,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创新始终面临一定局限性,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
研究背景——大思政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已经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大思政教育理念逐渐走进高校,并成为其改革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应用该理念主要是为了突破传统思政教学的局限性,能够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相适应,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大思政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学校和教师对学生道德水平及思想观念的整体掌握,并在保留原有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融入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技术,将固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使其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等多种类型,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实践证明,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拓宽教学内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热情,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有效避免传统思政教学过于死板枯燥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出更加优质的环境。除此以外,大思政教育理念还可以促使高校和相关教师进一步了解我国思政教育发展的实际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为大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集成创新的实践及优化策略
1.创新实践
(1)实验教学法
①思想实验
实验教学法是对过去单一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延伸和升级,思想实验是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该实验主要是针对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而开展,大多数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仅有部分实验条件能够重复满足实验要求,但需对其进一步展开思维推理。以比萨斜塔的故事为例,其便是思想实验中比较经典的案例,从本质上来看,思想实验属于一种推理性的实验,需按照实验模式在人脑中进行理性推理。这种思想实验在教育领域中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在当前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可以适当将思想实验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更为正确的理性认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基于“缸中之脑”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实验:“假设你的意识从身体中分离,装在特定容器中且保持生理上的存活,使用计算机向其发送信号,并给予特定的反馈,那么此时你其实正处在一种虚拟现实当中,但是你应如何认清这一点呢?”我国庄周梦蝶的故事同思想实验类似,其所探讨的都是认识和存在的关系,让学生沉浸在思想实验中能够锻炼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②田野实验
田野实验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广受关注的实验方法之一。实施时,应先开展全方位的田野调查,然后再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人员需要对其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并同研究对象适当地展开互动。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田野实验时,应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主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鼓励学生深入到研究对象当中共同开展实验,随后分析最终所得结果。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所使用的田野实验多由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构成,其中案例教学主要是根据以往经验所开展,而实践教学则鼓励学生自己参与到田野实验当中。从内容层面来看,田野实验能够让学生在感官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各现实事件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在方法层面,则是让学生用一定的操作技巧对事件处理的最终效果及各变量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由此可见,田野实验在本质上实属于一种经验性实验,所以其得出的结论也呈现出经验性特征,需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展开归纳性总结工作,以进一步验证相关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③仿真实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仿真实验走入思政教育当中,其需要基于计算机模拟呈现出具体的实验结果并还原实验过程,将实验的推理性和经验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展仿真实验设计时,不仅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作为保障,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运算基础,以有效实现现实模拟,解决人类偶尔理性不足的问题。在仿真实验中,数据库、人机交互以及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可为学生构建虚拟环境,为其高效开展实验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相对于思想实验而言,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引入仿真实验,学生可在更加合理的环境、规范的规则和理性思维的约束下反复进行推理论证进而得出结果,能够很大程度地突破人的理性所存在的局限性。仿真实验帮助学生将规律总结和理性推理这两个部分充分整合起来,以确保学生在认识层面保持理性和感性的有机统一。
在现阶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加强上述三種方法的使用,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广泛搜集相关案例和实验方案,结合现阶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构建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体系。
(2)产学研融合
①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产学研人才培育模式下,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时应当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各种思政元素,使得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之间的融合在育人层面形成良好的结合点,以有效避免专业课和思政课在育人过程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例如,教师对专业课程展开系统化的梳理工作,在梳理中挖掘思政元素,而并非简单地判断某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案例是否是思政元素。不同的专业课程都有其独有的课程目标,具体由能力、知识以及素养几方面构成,教师所挖掘的思政元素应当同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联系。凡是能有效助力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政治水平等多方面能力的材料都属于思政元素,将其引入教学实践中,可以提升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相结合的成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②搭建思政教学平台
当前各高校均提出了产学研融合培养的要求,较之以往,思政课教学也呈现出了更强的多样性,若是教师仅在有限的思政课时中进行教学,势必会影响最终的育人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当在原有平台上进行延伸和拓宽,在产学研融合的过程中从各个细节处着手,使思政教育与各平台、各学科深度融合,打造更加优质的育人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同时,教师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社团的优势,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科研、实践以及创业团队中加强党团建设,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得到全方位、多样化的发展。
除此以外,高校教师还应在现有的思政教学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建设起专门负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其内容需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具备趣味性、服务性及知识性等特性。教师需有效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及时同学生展开交流和沟通,通过微博、公众号或学校官方应用程序等实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并给予其正确的引领。在引领过程中,高校要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如开办思政沙龙、专家讲座等,在全校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环境与氛围。
③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在产学研人才融合培养的背景下,为了保障教学方法的实效性,需有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作为支撑,推动思政教学工作高效开展,进而实现最终教育目标。一方面,在健全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确保评价工作能够同大学生的核心利益及实际问题相适应,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并基于此构建相应的激励制度,以体现教学评价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导向。在引导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有错误行为或思想,评价机制须及时反馈,帮助教师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引导教育。
2.优化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
若想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方法的创新成效,则要积极对现有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充分凸显新教学理念的指导性作用,为教学方法的高效应用提供充足的保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全面认识到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和实际作用,进而在实践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尽量最大化地发挥思政教育成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方法中所采取的创新优化措施会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及最终效果,因此教师需对新方法有足够的认识,为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教学中高效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法同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相切合,凸显新教学方法的优势,努力提高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参与程度。针对思政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在按照以生为本的原则展开教学活动时,需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且要注意学生的個性化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营造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
再次,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创新应将学生的综合素养、理论知识基础等统筹兼顾,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要保障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围绕该目标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从本质上来看,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同思想道德素养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时,教师应当注重对于二者协同性的有效把控。
例如,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理论教学时,应将相关内容同现实生活相联系,或者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挖掘素材,将其同思政课理论知识有效结合,以有效提高真实人物、案例及场景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使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理论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将学习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时刻提醒自己要同相关要求相符合。
最后,在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结合现实情况的变化和具体要求展开相应的优化调整工作,应积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保障教学方式创新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创新流于表面、无法落地等问题,确保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真正作用到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实践中,且能持续提高学习效率。
(2)完善教学方法
当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之所以应用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方法比较单一、枯燥,所以教师需在保留课堂讲授优势的同时,积极采用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方法,或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例如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应尽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与实践相融合,进而自觉践行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相关主题电影作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思政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高校所开展的思政课程整体呈现出相对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教学内容需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保障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为了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还应灵活使用互联网技术,并将其全方位融入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突破了以往高校思政教育在时间和空间层面的局限性,师生可用线上视频或微课等形式展开交流。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更强的趣味性及互动性,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在诸多行业和领域中实现了推广和应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势必要走上融合互联网的道路。思政教师应积极迎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技术优势,用其深层次创新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方法的应用质量提供必要条件。
(3)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推动新教学方法能真正落地实施,教师应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创新成效。
在有效提升教师素质的工作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开展专题培训工作以针对性地解决现行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促使教师全面掌握现阶段我国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方向和具体方法,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确保自己具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撑教学方法创新。另一方面,学校应对思政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实际情况展开考核工作,切实发挥考核对于教师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机制,将创新和绩效挂钩,鼓励教师主动创新、持续创新。
(4)改善评估策略
为了从源头上提高教学方法创新的效果,高校应科学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的评估策略,以便于凸显教学方法在应用中所呈现出的科学性或不足之处,进而为后期的创新工作提供方向和目标指引。基于此,高校需在日常定期开展对于教学方法的评价工作,并要突出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实用性、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学生自身满意度,等等,进而判断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据此不断提升教学方法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方法评估工作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具体的内容及方法,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实施评估。在结果评估阶段,专业人员通常会消耗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对结果进行分析,努力深挖相关信息为教师的持续创新提供指导。在评估过程中,不仅要将学校评估和自我评估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还引入外部评估,以保障评估工作的公正性,使评估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出引导和规范教学方法创新的作用,提升教学方法有效性。外部评估主要指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需在教育督导及教学评估的基础上全方位评估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要制订适当的奖惩方案,推动教学方法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创新。
结 语
综上所述,强化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成效,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养成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于该方面的重视,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调整,为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宋海儆.论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视角、路径和方法[J].理论导刊,2022(1):125-129.
[2]秦卫真.“大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及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20-121.
[3]陈展图,肖伟丽,李诗涵.“目标—思路—方法—评价”四位一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以人文地理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2(2):73-78.
[4]张萌,张巍,李立菊.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7):91-92,118.
[5]沈昊驹.“八个相统一”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9):76-78.
[6]饶素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透视与反思[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5):28-30.
[7]罗庆林.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及运用——以互联网+思政课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87-88.
[8]孙丹丹.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3):32-36.
(赵其勉: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