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珍珍
如果在书法训练中学生能增强自我效能感,有自信能写好字,那么其主观认知能力就会有所提升,在完成书法训练的时候也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继而找到更好的书法训练手段,从而提升书法练习的效果[1]。
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于需要长期训练的书法项目往往一开始会产生兴趣;但是,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主要表现在不会主动学习书法,在遇到困难时甚至会产生放弃的心理。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迫切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肯定,需要教师的引导,但目前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认可性的鼓励,学生也感受不到书法学习的成就感,无法增强自我效能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学生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这是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的肯定往往会使他们鼓足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学习信心。目前,部分教师只是注重让学生机械地进行书法练习,而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不予以肯定,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也自然缺乏学习动力。
学生在书法练习时,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对于练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进行坚持与巩固,总结成功的经验;对于书法练习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以纠正,不断提高自身书法水平。但是,目前,部分教师不仅忽视对学生书法练习成绩进行肯定,也不注重引导学生总结书法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未能帮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在书法练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还有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不能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致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书法学习水平,往往处于盲目满足状态,学生难以产生进一步提高的追求,这也是影响学生书法进步的主要原因。因而,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肯定与鼓励,还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委婉给予指出,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缺点。教师还要给学生指导改进的方式方法,或者给学生出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对照优秀的作品找差距,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书法练习的兴趣与毅力,提高学生书法水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心理变化。例如,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或者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时,往往会产生失望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学生就会因屡次遭受失败而形成不好的心理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很难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就会心态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思维也会被激活,心理情绪也处于高涨状态,在学习中对于知识就非常敏感,接受能力也强。目前,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心理情绪对于书法学习的影响,不重视对情绪低落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学会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绪。教师不注重分析学生情绪低落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做相应的工作,帮助学生振作精神。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学习的动力多来自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师帮助学生管理情绪的最好方式就是激发其学习动力,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练习的趣味,并且通过鼓励及肯定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讲解、灌输,学生对书法难以产生兴趣,面对书法,学生常常产生畏难与抵触情绪。而这正需要教师的疏导,教师的疏导应该灵活多样,部分教师在疏导学生心理情绪时,只是靠讲大道理的方式,很难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注与关爱,效果不明显。
美好环境及美好的思想意识,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为人们都有向往美、追求美与创造美的心理动机,学生具有了审美认知能力,也就会产生书法学习的动机,心灵深处也就有美的意识、美的目标以及美的体验,学生在书法练习中就会鉴赏美,学会用自己的笔创造优秀的作品。目前,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作品欣赏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机,但是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对于美的作品进行欣赏,如,不能就审美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的美,不注重让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用自己的作品表达美。其结果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就很难产生用书法追求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欲望,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得不到强化,也品尝不到书法学习的乐趣与效能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也很难提高。
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失败的经历会降低效能期望。所以,教师要观察学生自主训练的情况,当发现他们得到了进步,就要给予鼓励,这种外部激励能让学生激发成就感,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
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后,学生参与了自主书法创作活动,首先要思考有哪些词语能形容“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然后将它们串联成一句话,写下来,最后再进行自评和互评,看看自己是否有所提高。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平常练字的态度并不积极,但这一次却十分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还和同伴交流,于是加以鼓励:“这次的探讨十分积极啊,你表现得不错,你看,你的字也写得更加端正了。”但此时该学生的情绪并不激昂,而是有些颓丧地说:“但我感觉我的字写得怪怪的,总是没有其他人写得好。”教学者再次进行鼓励:“对比一下此前写的内容,我觉得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你可以对比一下,看看自己的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例如,以前的字歪歪扭扭的,但是这一次端正了。以前写‘秋’这样的左右结构时,分得太开,不够好看,但现在完全弥补了这个问题。”在教学者的鼓励下,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在进步,他的自我效能感激增,于是更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书法水平有所提升。
教师要根据学生书法训练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要及时鼓励他们,给予一定的表扬。尤其是在学生处于迷茫、徘徊甚至退缩的状态时,教师要谈心、鼓励、表扬,激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产生自律之心,进而激发他们的潜在能量[2]。
然而,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给学生鼓励,并没有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书法练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他们的实际书写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久而久之,教学者的鼓励也就失去了效用,学生会再次陷入迷惘和困惑中。所以,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书法技巧、学习态度、外界因素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帮助大家改正不良动作,提升书法水平。
在学习《端午粽》后,教师组织大家围绕“端午节”这个主题参加书法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寻找和端午节有关的传说故事,用硬笔书法将其写出来,还可以搜索一些端午节主题的古诗词,用毛笔呈现出来。在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时,教学者发现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不管是硬笔书法还是软笔书法,学生的坐姿都不够正确,身子歪斜,这样不仅不利于写好书法,而且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影响视力。在找到了原因后,教学者就要加以引导:“大家注意一下自己的姿势,在书法创作中,身正则字正,大家可以坐得端正一些,再来看看自己的字是否有所变化。”学生按照标准的坐姿坐好,再来创作,果然写字的效果也变得更好。此外,教学者还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状况,如有的学生态度不够端正,他认为:“现代社会中,我们都用电脑打字,需要手写的地方已经很少了,所以我认为不需要练书法。”教学者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调整学生的心理态度:“书法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端正了思想,就能激发自我效能感,更积极地投入其中。
由于不同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他们遇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不同的阶段寻找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要实事求是,因时而变,这样才能帮助不同的学生提升书法水平。
由于学生的情绪存在高涨或低落等各种不同的情况,所以他们对书法训练的兴趣也会受到影响,自我效能感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结合他们的肢体动作、语言等进行揣摩,看看他们的心理情绪如何,是否存在厌烦、失望等消极情绪,然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心理。
在学习《传统节日》时,学生发现在春节时期,有一项传统风俗活动,就是贴春联、福字,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师利用此机会,鼓励大家参与到对联创作中,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才能。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学者发现有的学生迟迟无法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因此产生了厌烦心理,于是便加以引导:“在书写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不要害怕,我们先想一下如何解决问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联吗?还是有什么字写不好?”学生表示:“我平常比较喜欢横着写,但对联是要求竖着写的,我无法控制好每一个字之间的间距,写到后面发现纸不够用了。”教学者便帮助学生解决此问题:“在写之前,你可以先数一下,这个对联有几个字,然后在纸上画上分界线,这样不是就能调整好间距了呢?”该学生得到启迪,心情渐渐地变得平和,开始自主创作,此后他又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如无法一气呵成地写等,教学者又一一加以引导,让他的情绪逐步变得稳定下来,最后该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对联的创作,此时再要求他总结经验教训,看看有什么启迪。
由于学生的情绪很难快速变化,所以教师要注意适可而止、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此外,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也有所不同,所以某些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学者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将他们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让他们以饱满的态度融入到书法训练中。
美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训练的同时引入源头活水,让他们鉴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学生不仅要分析作品好在哪里,还要进行对比探究,找到不同书体的特点,总结不同书法家的创作风格。此外,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看看有什么不足之处。这样学生能提升审美认知能力,并在书法创作中积极运用。
在学生阅读《墨梅》后,教师建议大家自主搜索各种书画名作:“王冕是著名的画家,书画同源,那么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古代书法家呢?能否找出他们的作品鉴赏,并说说赏析感受是什么。”如,有学生十分喜欢柳公权的楷书作品,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柳公权的书法给人清瘦的感觉,让人能感受到文人的风骨。”教学者启发该学生思考是否能将这种书写风格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该学生在反思后提出:“我自己写字的时候,给人拖泥带水的感觉,不够干净利落,这样写出的楷书比较潦草,我想要学习楷书方正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教学者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在鉴赏的基础上临帖创作。最后,学生提升了自己的书法水平,并表达了感受:“在欣赏优美的书法作品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要如何提升,这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学生有所收获,自主鉴赏和创造水平都有所提高。
在鉴赏名作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激发了自我效能感,认识到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到书法训练中,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书法艺术。这样学生会更主动地参与训练,完成难度更大的书法创作任务。
学者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在小学语文书法训练中,教师要激发大家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生成自主训练的决心,拉近他们和书法之间的距离,继而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