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023-09-06 13:59☉葛
小学生 2023年12期
关键词:花木兰脸谱戏剧

☉葛 燕

中国戏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梨园英秀”单元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戏剧艺术。但是部分学生认为戏剧的节奏较慢,唱腔不如流行歌曲时尚,唱词深奥难懂,所以缺乏欣赏戏剧的兴趣。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和戏剧人物形成共鸣,帮助他们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在“梨园英秀”单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欣赏《急急风》《谁说女子不如男》等课内外戏剧作品,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

一、鉴赏名剧,分析人物角色

(一)观察服饰变化,揣测身份

戏剧名作中一般都有典型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为后续赏析奠定基础。学生可以观察主人公的服饰,看看不同人物的服装有何差异,揣摩其身份。此外,还可以看看同一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穿着打扮有什么不同,思考其身份变化。

在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豫剧花木兰,并观察其服装。首先展现花木兰出征前的片段,让学生说说她的服装具有什么特点,身边其他人的服装又是什么样的,揣测其身份。学生发现,此时花木兰穿的是民众的服装,其父亲等角色,穿的也是百姓的服装,展现出生活场景。学生猜测,此时花木兰还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子。此后再看花木兰从军后的打扮,学生发现,她和身边的人都身穿戎装,给人英姿飒爽的感觉,展现出花木兰的身份转变。其次,教师再让学生专注花木兰本身,看看她在戏剧中有几次变装,暗示了什么。学生发现,花木兰一开始穿绣花云肩、百褶长裙、飘带、彩裤彩鞋,给人女子独有的温婉贤淑。但是在投军时变成了白色绣花箭衣、绣花白鸾带、快靴,体现雄风。在巡营时还配上了斗篷、佩剑、高靴,展现其身份进一步提高。

戏剧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服装常常能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色彩斑斓、形式各异的服装,找到探究人物的切入口。

(二)品咂道白语言,推理命运

道白语言是戏剧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高度凝练化、特殊化的戏剧性情感符号[1]。语言的内容、语调的高低起伏,实际上都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倾听、演绎、探讨,品味道白语言,并结合语言推理人物的命运变化。

在欣赏了《花木兰》后,教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念白。在倾听环节,学生欣赏了花木兰打算替父从军时,劝说家人的念白,整体感受其内心情感。如有学生认为,从“吴宫美人曾演阵,秦凤女人善知兵,冯氏西羌威远震,荀娘年幼守危城。这巾帼英雄就留美名,儿愿替,儿愿替爹爹去从征战”这段词中能看出花木兰其实也经过了缜密思考,她想到了不少英雄人物,她们激励着自己,让她做出决定,她的决定并不武断。在演绎环节,学生试着诵读念白,通过调整语速,体现人物情感。例如有学生在说到“儿愿替”的时候,拖长了音调,表示了不舍。同时,又抬高了声音,表示自己的坚定。在探讨环节,学生讨论猜测了花木兰的后续命运。如有学生认为她有着坚定的信念,一定能说服父亲,让她替父从军。有诸多英雄人物当她的精神支柱,她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会很好。

通过赏读,学生发现戏剧道白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以行当整体形象为基础,配合表情、身段同时并举,能传达人物思想情感,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这样他们在后续欣赏戏剧的时候就会关注道白语言,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辨析脸谱风格,理解性格

脸谱是传统戏剧中演员面部的绘画,不同行当的脸谱表达的身份地位、性格情感等各有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脸谱,先整体感受,再挖掘其中的标志性符号,想象其展现了什么性格,最后再总结不同脸谱的风格。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在欣赏了《急急风》后,教师顺势给学生介绍京剧脸谱。首先让学生整体欣赏脸谱,说说个人感受。如有学生认为脸谱能夸张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其次,再让学生深入观察一些著名的脸谱,猜猜主人公的名字,其性格特点是什么。如对于关羽,学生发现脸谱整体是红色的,暗示赤胆忠心。同时,还有两道又黑又粗的眉毛,象征此人有着刚强的秉性。在欣赏包拯脸谱的时候,学生感到很困惑,因为他们认为黑色是邪恶的象征。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脸谱上的特殊符号。学生发现包拯有深锁的眉头,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心。还有白色的弯月,展现品性如明月般皎洁。由此学生认识到黑色表示主人公不畏惧强暴,和黑暗势力作斗争。在最后的总结环节,教师让学生分别总结红色、黑色、白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的性格。

学生发现,脸谱是自己想象人物形象、理解戏剧艺术的重要切入点。如果暂时不能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则可以先观察其脸谱,结合色彩、图案猜测他的性格是什么。这样有助于在脑海中想象人物,找到解读突破口。

二、融合故事,引导个性解读

(一)解读背景,想象家国情怀

戏剧作品一般情节性较强,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小学生想象力一般比较丰富,而且往往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到讲故事、说感想、演小品等活动中,帮助他们个性化解读作品[2]。讲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戏剧作品的背景信息,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深刻体会主人公的爱国情怀。

学习《花木兰》时,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自主搜索资料,了解作品的背景。“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整体是怎样的?为何很少出现女英雄、女将军?”“花木兰生活的时代具有什么特点?为何会出现替父从军这样的事情?”“当年发生了什么战争?花木兰为何要坚持从军?你从她的身上得到了什么感悟?”这些问题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例如有学生认为:“女性在古代的整体地位并不高,南北朝时期属于相对开明的时代。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因此北魏政府提出每家都要派一名男子上战场。但是花家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故此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认识到花木兰既要从军出征,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很不容易,如果不是有忠孝之心,很难做出这样的抉择。

结合故事背景展开想象,能将学生带入战火纷飞的年代,体会主人公的爱国情怀。这样也激发了学生自身的情感,有育人的效果。

(二)解读旋律,想象情感变化

在“说感想”的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围绕具体旋律展开肢体想象和情感想象,说说伴随着情节发展,主人公的情感出现了哪些变化。

教师让学生倾听《花木兰》选段《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并试着解读旋律,说说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学生发现“施礼拜上”一句有几次强弱的转变,让人感觉花木兰此时的内心十分复杂。此后“阵前的花木棣就是末将”在旋律上体现出河南坠子的典型特点,给人刚强有力的感觉。此后又有“我原名叫花木兰是个女郎”一句则给人婉转的感觉。让人觉得,此时花木兰内心十分娇羞,有不好意思的感觉。“都只为边关紧军情急征兵选将”则给人坚实有力的感觉,体现出花木兰有爱国的赤子之心。“你莫怪我荒唐”一句后加上了豫剧花腔的唱法,给人俏皮的感觉。花木兰此时说光了想说的话,变得轻松。学生发现这段旋律清晰展现了花木兰复杂的情感变化。

在想象旋律的过程中,抽象的旋律转化成了具体的情节。学生在头脑风暴中融合彼此的想法,还原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这样,他们能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解读细节,想象心理悸动

在“演小品”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结合音乐细节,想象故事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想象人物的内心悸动。在演绎的过程中,他们和主人公融为一体,对情感、精神的解读也更准确。

在演绎花木兰形象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调整音调、语气,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有学生在演绎花木兰拜见元帅的时候,用刚强的音色展现了“花木兰羞答答”片段。教师启发其思考:“用这种嗓音体现花木兰,是否合适呢?她此时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学生发现,在战场上,花木兰用生腔说话,所以可以表现得比较刚强。但是现在她恢复了女儿身,所以自然要变得温柔一点。“此时的女声,要和普通的女声一样,还是要再做一些特殊处理呢?”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思考。学生认识到:“毕竟花木兰已经多年女扮男装,所以嗓音一时间也很难改过来。所以我觉得应该用真假声交换,表现她此时内心的矛盾。她想展现女性温柔的一面,但是又习惯了在人前展现出阳刚。”

三、混合联动,赋予时尚气息

(一)联动流行歌曲,对比差异

考虑到部分小学生认为戏剧作品缺乏时尚活力,所以教师可以将流行艺术、网络平台、个性演绎和戏剧欣赏结合在一起,构筑混合联动的课堂。这样能起到联通古今,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教师可以让他们对比欣赏戏剧作品和同主题的流行歌曲,看看差别是什么。

在欣赏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后,教师让学生推荐有哪些展现花木兰形象的流行歌曲,并对比分析。学生发现李玉刚、毛衍七等歌手都创作过名为《花木兰》的歌曲。他们先提出了戏剧和流行歌曲的相同点,那就是都体现了主人公的爱国情怀,注重刻画人物形象,展现内心世界。但是他们也发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戏剧更注重情节性,如《谁说女子不如男》就是某场景中的对话,体现了生活小片段,而流行歌曲一般都是整体展现花木兰的形象。教师还让学生对比分析,说说哪首流行歌曲更能体现花木兰形象。学生认为李玉刚的作品过于阴柔,着重展现花木兰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缺乏英雄气概。毛衍七的作品重点展现了战争的场景,叙述了花木兰的生平,和原型人物更贴合。

(二)联动网络平台,拓展时空

联动网络平台也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好方法。教师可以让他们上网搜索,了解戏剧背后的故事,感受戏剧工作者的辛劳,思考该如何传承并发展优秀的戏剧艺术。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参与网络活动,组成戏剧兴趣小组,丰富课后生活。

欣赏了《急急风》后,教师组织网络主题交流活动“我眼中的京剧”。该活动分成收集京剧资料、小组赏析作品、参与京剧表演这三个环节。在“收集京剧资料”环节,学生从表现手法、行当分类、唱腔分类、发音技巧、板式分类、京剧脸谱、伴奏乐器这几个角度入手,全面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学生系统化了解了京剧知识。在“小组赏析作品”环节,学生和小组同伴一起,选择欣赏感兴趣的片段,并探讨其曲调、情节、人物形象等。如有的小组欣赏了《铡美案》,认为其故事具有一定的悬疑性,驸马、包拯等形象也显得有血有肉,体现了人性的善恶。在“参与京剧表演”环节,学生选择经典片段,学习如何演唱,并拍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例如有小组拍摄了《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展现了刚正不阿的包拯形象。

(三)联动个性创作,综合发展

组织戏剧作品创编活动,也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主题创作活动。先从改编段落做起,熟悉戏剧的结构、旋律。然后试着参与到补白、续编等活动。最后,学生还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自主编写戏剧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后,挖掘生活中的资料,自编豫剧唱段。教师让学生首先选定题材,着重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刻板印象。例如“女孩子就应该文静些,不适合参加极限运动”“胖子参加运动会也得不了冠军”等。其次,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找到打破常规的人物形象,并围绕其编剧。最后,小组合作,演绎作品。如有学生编写了《谁说胖子不运动》。该作品展现班级中较为肥胖的同学,也想参加运动会,但是却被其他同学嘲笑。胖同学刻苦训练,不仅改善了体型,而且还参加了铁饼比赛,得到了冠军,给班级争光。学生模仿《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腔,填写了新词。“同学们说话理太偏,谁说胖子不锻炼?瘦子可以撑竿跳,胖子也能把铁饼甩……”歌词风趣幽默,体现了个性风采。

音乐想象力不仅包括对作品角色、音乐场景的想象,也包括对节奏、旋律的想象,对音色质感的想象和对音乐情感的想象。教师要利用戏剧作品,构筑具有想象力的课堂,让学生感受戏剧人物、徜徉戏剧场景、创编戏剧作品,全面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花木兰脸谱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花木兰
帖脸谱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花木兰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做个脸谱迎『六一』
安阳有个“花木兰”
灶王爷的“脸谱”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