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让小学数学课堂“熠熠生辉”

2023-09-06 13:59☉许
小学生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数新课标情境

☉许 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 22 年版)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情境创设、精设问题、小组协作、动手实践和灵活应用等多种教学方式,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出现“一言堂”的现象,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无法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难以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数学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点出发,依托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实现新知内化,领悟数学的真谛!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习更主动

(一)营造有效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因为数学知识复杂、深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浓,无法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对此,情境化教学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常用的情境类型丰富,例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谜语情境等等,在这些情境之中引入新知,能够让原本晦涩的数学知识变得活泼起来,自然地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从而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让以往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快乐的心灵之旅。[1]

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课前教师让学生调查了班级中参加葫芦丝、合唱、3D 打印、美文赏析4 个趣味小组男女生的情况,然后制作成单式统计表。新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拿出4 张单式统计表,然后提问:“参加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哪个兴趣的人数最少?”学生看了4 张单式统计表的合计一栏,很快给出了结果。紧接着,教师询问:“4 个兴趣小组,是男生的人数多,还是女生的人数多?”课堂陷入了沉默,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当问及原因时,学生们说:“需要同时看4 张统计表,还需要将相应的人数进行相加,所以慢。”教师追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学生提议将4 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提议,自然进入了新知的探索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所教数学知识与情境相融合,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境,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认知,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以积极的状态进行新知学习,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思考者。

(二)优化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探索

问题是引起学生关注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方式,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对于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的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学习的主题是问题设计需要围绕学习的重心,简单易答的问题,可以提问班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正确后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具有难度和延伸性的问题,则可以让班级中的中等生或优秀生回答,让他们的思维更上一层楼。

在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问题:“小华妈妈去超市,花了7.98 元购买了4.2 千克的鸡蛋,小华妈妈买的鸡蛋每千克多少钱?”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到超市购物的经验,根据题意很快列出算式:7.98÷4.2。这样的算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属于小数除以小数,是新知识。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索小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教师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①估一估,这道除法算式的结果是多少?②小数除以小数,能否将除数4.2 转化成整数,竖式计算该怎样进行?③小数除以小数,应该怎样计算?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拾级而上,探索新知,最大限度地增进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2]

问题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作为问题的设计者和实际操作者,需要对学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确保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个性喜好,呈现不同的难度,优化问题追问的效果,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奠定智力发展的必备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生发展受益。

二、践行课程理念,让学习更深入

(一)注重动手实践,实现新知内化

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课堂有限的40 分钟内,很难深刻掌握所学知识。如何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顺利实现新知内化是广大数学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动手实践是新课标重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动手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思维的“爬坡台”,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可感知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做”中丰盈知识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轻松吸纳所学知识,融入到原来的知识结构中,积淀动手操作的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3]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教师出示了学校舞蹈队的人员情况,女生有25 人,男生有8 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学生列出算式:25-8。怎样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呢?教师让学生借助小棒,探索算法。学生首先拿出2 整捆小棒,每捆10 根,又拿了5 根散开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出结果:①将整捆的小棒全部打开,20 根加上原先5 根,就有25 根,取走8 根,就剩下17 根;②拿出1 捆小棒拆开,和散开的5 根放在一起,是15 根,取走8 根,还剩下7 根,加上一整捆,就是17 根;③从任意一整捆中取走8根,还剩下2根,加上其他的,就是17 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相应的笔算方法,就显得简单和容易得多,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可见,动手操作活动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清晰和牢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

(二)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协作意识

随着课改的推进,很多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悄然走进了数学课堂,而小组合作学习便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群策群力,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鼓励他们围绕知识难点、重点与疑点进行积极互动,使其思维发生摩擦与碰撞,突破学习障碍,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成效。[4]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准备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面写一个数字,分别是0、1、2、3、4,然后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如果乘积要最大,应该摆出哪两个数?如果要乘积最小,应该摆出哪两个数?这样的问题,思考难度比较大。每个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个人都有事情做。学生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在探索出结果后,让学生换5 个数字,再动手试一试,以此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与创新思维。

在新的教育时期,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能力状况,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引下,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促进学习过程始终围绕着目标展开,让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好地凸显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设计有效练习,让学习更高效

(一)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作业

在新发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因材施教是重点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需要顾及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实际水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灵活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以“一刀切”的形式为主,评价方式也非常单一,经常采用“对”或“不对”之类的结果式评语。可见,这样的作业形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风格,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实施的双重背景下,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5]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分层作业。基础性作业: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5 米,高0.9 米,宽1.2 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一个棱长8 厘米的魔方,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这个层次的作业难度最低,学生直接运用相关的公式,便可以得出结果。提高性作业:将两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所拼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这个层次的作业难度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性作业:王叔叔拿来一块长方体木块,它的长18 厘米,高13厘米,宽10 厘米,从中挖去一个棱长4 厘米的正方体,剩下图形的表面积可能是多少?这个层次的作业难度非常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适合优等生进行完成,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形成。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层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要兼顾学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设计适合每个层级学生的作业,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挖掘,保持学习的自信心,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引入生活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头,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活化教学的呼声越发强烈。在教学中,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培养应用能力的有效路径。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拓展思路,充分发挥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变为技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提炼生活现象,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小数乘法后,教师出示了某停车场停放服务收费标准表:停车2 个小时内(含2 个小时),收费5 元,每超过1 个小时,加收2.5元(如不满1小时,按1 小时计算),陈叔叔在停车场停了7.5 小时,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他计算一下,应该要付多少元的停车费。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停车场收费学生们经常会看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要关注题目中的条件“如不满1 小时,按1小时计算”,也就是0.5 小时也要当作1 小时进行计算。陈叔叔在停车场停了7.5 小时,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来计费:一个是5 元钱可以停的2 小时,还有是超出的费用。超出的时间应该首先计算出来:7.5-2 =5.5(小时),5.5小时要按照6小时进行收费,所以是6×2.5,再加上2 小时应该付的5 元,一共需要付20 元,得出了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师应围绕着学习内容,设计具有生活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助力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认知,积累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剖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发挥能动性,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激活他们的源思维,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师还应及时捕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进行有序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真正带来数学教与学的新变革。

猜你喜欢
小数新课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数加减“四不忘”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