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学丽,李校先
(1.汕尾市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 广东 汕尾 516600;2.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汕尾 516600)
2020 年12 月,广东省汕尾市通过了中共汕尾市委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在规划的第十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中明确提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2022 年1 月,广东省举办“非遗过大年”巡展项目,展览的第一站在汕尾市城区妈祖广场举办,将广东省内的非遗文化和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售卖非遗文创、农产品以及举办“非遗过大年”舞台晚会等形式,向汕尾市民传递了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喜爱,也提升了汕尾市民对深入了解汕尾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广东省汕尾市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汕尾市毗邻海洋,长期以来劳动人民主要依靠捕鱼或从事渔业相关的行业为生,是以海洋型经济为主的地域。海洋型经济的冒险主义精神对汕尾的民间艺术形式有较大影响,人民群众的乐观、积极向上、求美求真的思想特征都在艺术作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海洋型经济特征也造就了汕尾独特的艺术文化风格,《海丰县志1988-2004 上下》记载民间舞蹈包含狮猊、麒麟、“感仔”狮、五福狮、麒麟狮像;民歌包含渔歌、婚嫁歌、恋情歌、捕鱼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客家山歌;民间戏剧包含西秦戏、白字戏、正字戏、竹马戏、八音、唱曲。《陆丰县志》记载音乐舞蹈包含古乐曲和民间音乐,而民间音乐又包含福建八音、潮州音乐、昆牌子;民间艺术包含舞大龙、舞狮以及舞鲤鱼、八兽舞、山龙船、踩高跷、高景、扛大旗、担花篮等。由此可见,汕尾地区的海丰、陆丰等地的民间文化和艺术品类多样,歌舞、戏曲类尤为突出。以汕尾的“四戏一歌”为例,“四戏”是指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陆丰皮影戏,“一歌”是指汕尾渔歌。“四戏一歌”是汕尾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并且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艺术创作上相互结合、融合发展,艺术生命力十分坚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所谓渔歌,是指居住在海上渔船的渔民哼唱的歌曲,现今留存的有惠东渔歌、汕尾渔歌等。汕尾渔歌通常又被称为“瓯船歌”,主要是指居住在海上的瓯船的渔民所唱歌曲,是疍民的重要文化符号。据年长的渔民口述,渔民的生活非常困苦,长年累月居住在渔船上,不仅居住条件差,饮食资源也有限。渔民在出海捕鱼时会遇到周边地区的船队,船队之间会有一定的交流,渔歌就是渔民之间交流的形式之一,由此渔歌渐渐在渔民中传播。船上的渔民虽然劳作辛苦,但是也学会了苦中作乐,渔民自发斗歌、唱歌、对歌,在长期的自发式艺术创作中积累歌词、曲调,再经过渔民的不断自我改进,最后被称为“渔歌”。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对艺术思考的提炼和精华,最终造就了汕尾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空间。
近年来,汕尾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汕尾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下属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对汕尾本土的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均有重要的针对性研究,并且有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有一定的规划和落实,前期的各项工作对汕尾今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汕尾渔歌于2014 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一直在汕尾本地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级别的传承人都不遗余力地参加各项活动。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不仅立项了汕尾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基地,也成立了渔歌合唱团,并且设立了汕尾渔歌国家级传承人苏少琴工作室、省级传承人徐圆目工作室、市级传承人李真真工作室等,对汕尾渔歌的传承创新付出了巨大努力。当前将汕尾渔歌结合“文化自信”时代背景进行有效推广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对汕尾渔歌进行品牌设计的规划和整合,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和延续,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从品牌设计的角度来说,现代系统化的品牌设计要追溯到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雷蒙德·罗维。设计师罗维在1930 年代对可口可乐的标志、瓶身、标签等方面进行系列规划,大胆将可口可乐的主色彩红色调和圣诞老人的形象相结合,并通过虚构品牌故事的方式获取受众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有效推动了可口可乐品牌的传播,继而延续了近百年的品牌红利。当前诸多企业正在逐步丰富品牌的内涵意义,通过一定的品牌故事塑造立体形象,使得受众不仅对其品牌和产品印象深刻,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品牌忠诚度的客户群体。值得一提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设计却没有太多的商业元素和商业化运营,大多是政府牵头的公益性质的传承创新项目。为更好地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公益性质的汕尾渔歌品牌,我们可以借鉴商业品牌的规划运营思路,从品牌故事的构建开始。汕尾作为临海城市,无数劳动人民从事与海洋有关的职业,包括捕鱼、制盐、织网、造船等等,渔民的传奇故事不计其数。渔歌既然从渔民中来,我们就可以先从渔民的角度寻找突破口以打造渔歌故事,使得品牌内涵更具底蕴,也使得当地市民、外地游客对汕尾渔歌更有兴趣,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能够对地域文化产生不同角度的认知和了解。
随着国内设计师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不断提高,再加上全球品牌案例不断更迭创新,公益性质的传统文化品牌也日益受到重视。比如河南广电唐宫文创的品牌运营极为成功,文创产品涵盖玩具、饰品等。此外,唐宫文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抖音、B 站等平台运营推广。新媒体平台运营成本相较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更低,传播效果也非常好,尤其吸引了年轻一代受众群体,也是消费比例较高的受众群体。唐宫文创的成功不仅在于继承了唐朝的文化元素和打造了国风IP,也在于其制作的视觉画面精良以及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结合国风元素,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品牌概念衍生出了相应的视频作品、平面作品、文创产品等,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目的,也给汕尾渔歌的视觉化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视觉化设计是一个品牌的外在表现,也是受众对品牌的第一印象,因此非常重要。汕尾渔歌的视觉化设计包含品牌标识、品牌色调、IP 形象、文创产品、影像视频等内容,在相应的政府活动中可以当作地方礼品赠给嘉宾,既能够宣传汕尾渔歌品牌,又能够促进渔歌视觉综合呈现效果的发展,同时对汕尾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设计有着重要启发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需要和现实生活有所重合,将优秀文化作为发展基石和内核,达到为民所用的目的。汕尾市自1988年设立地市级行政区以来,在发展城市的道路上一直勇于创新、集思广益,经过30 多年的努力,汕尾市有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将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打造特色文化节是发展特色经济与文化的途径之一,汕尾曾经举办过荔枝文化节、晨洲蚝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后来由于疫情原因举办大型活动的次数不多,但是特色文化节可以通过线上途径运营推广。汕尾本地居民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度主要从城市大型公益活动、博物馆、新媒体平台等渠道获得,经过市场调研发现,相当多的市民对汕尾渔歌比较陌生,说明其本身的传播度还不够。汕尾渔歌文化节是一个综合性项目,既有线上的运营策划,也有线下的表演交流,再结合品牌故事、视觉呈现,将汕尾渔歌立为汕尾城市的特色IP。汕尾渔歌文化节不仅可以起到宣传汕尾渔歌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和汕尾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联动,尤其是汕尾的“四戏一歌”联合表演,对推动汕尾的特色地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汕尾渔歌的传唱度不高,汕尾本地市民能够哼唱出渔歌曲调的比较少,甚至不少市民没有听过汕尾渔歌。先前的汕尾渔歌人不识字、只会唱,通过最为传统的口口相传记住唱词和曲调,直到后来有当地的教师整理渔歌、拍摄影像资料,使得汕尾渔歌有一定的物质保存载体。当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渔民的后代陆续离开船只上岸并接受教育,过着和陆地居民一样的生活,有的渔民子孙也不会唱渔歌。为了发展汕尾渔歌、更新汕尾渔歌,我们可以从校园开始,通过汕尾渔歌进校园的活动,不仅宣传了汕尾渔歌文化,而且也让学生们得到了熏陶和启发,为今后挑选传承人提供了一定的途径。
在数字经济时代,某些城市在互联网上成了“网红城市”,网红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效益较高,在城市发展策略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色。网红城市并不都是发达的一线城市,有不少网红城市大力推广本地的城市文化特色,因此吸引大批旅游者前来“打卡”。广东省的粤港澳大湾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规划均辐射到了汕尾,而汕尾本身不具备重工业的基础和条件,因而可以利用地理、气候、位置以及历史文化要素来规划出一条文旅融合的新思路,打造汕尾的地标景点,并且开发相应的旅游路线,对实现“南国旅游城市”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汕尾曾经有过“汕美”之称,“汕”谐音“善”,因此当前提倡将汕尾打造成为“善美之城”,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汕尾市政府提出“共创文明汕尾,同建善美之城”的口号,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构建“汕尾—汕美—善美”的城市品牌思路,并着力进行打造“善美之城”系列活动。汕尾需要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品牌形象,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更好地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将“善文化”作为汕尾城市发展的内核,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
当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整合梳理汕尾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坚持保护先行,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进行保护,并对已有的非遗文化活态遗存加以重视和支持。此外,结合当前新型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等软硬综合实力基础,将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对于构建“善美之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善文化”作为城市的发展内核和标识,进而合理规划文旅融合的发展路线,并且设定两条地标景点路线,一条是旅游公司专门带领游客游玩,另一条则是鼓励汕尾市民和周边城市的居民自主游玩,切实感受“善美之城”的独特魅力。在旅游景点中,适当对汕尾渔歌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比如设置专场演出、播放影像纪录片、售卖限量的特色文创产品、举办传承人专场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展示汕尾渔歌的多面性,生动有趣地构建汕尾渔歌的现代性、时代性。
中小城市为塑造其特色城市品牌形象,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元素并传承创新。汕尾渔歌是汕尾市的非物质文化活态遗存,不仅唱腔婉转优美,而且在服装配饰上也极具民族特色,利用交叉学科对其进行品牌设计、活化利用,再结合一定的旅游资源来制作限量版文创设计,有助于在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游客对汕尾发展历史的兴趣,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对汕尾渔歌相关活动的策划运营,最终达到既塑造了城市特色品牌IP,又传承创新了非遗文化的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