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娟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太原 030001)
传统戏剧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华儿女回忆往昔的重要媒介。要发扬与传承传统戏剧文化,可以通过音乐艺术进行,将传统戏剧文化融入音乐创作,通过二者的融合为音乐创作打开新局面,也能让大众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的了解,体会戏剧文化的魅力,从而推动传统戏剧文化的发扬光大。
传统戏剧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体系,展现出了独特的民族性。将戏剧文化融入音乐创作能极大地丰富音乐创作的题材与内容,为音乐创作提供创意元素[1]。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戏剧艺术中,无论是音乐表现形式还是乐器演奏形式,都能为音乐创作提供诸多启发,为音乐创作的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路[2]。例如,将戏剧文化中蕴含的历史经典故事、重要场景内容融入音乐创作能给人全新的审美享受,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与素养。此外,把传统戏剧音乐中的琵琶、二胡、唢呐等乐器与音乐创作相融合,还能带来全新的音乐效果,给人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
将戏剧文化融入音乐创作能逐渐缩小传统戏剧文化与年轻一辈的距离,让传统戏剧音乐与时俱进地发展,并符合新时代的发展方向。目前来看,戏剧文化的生存形态较为单一,不管是其整体的音乐模式还是音乐形式都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无法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加上戏剧艺术博大精深,其蕴含的内涵较为丰富,年轻人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经常无法理解其深刻含义。而观看戏剧的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较少,受众面较窄[3]。但是,通过将戏剧文化与音乐创作相融合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戏剧文化具有更多表达方式,从而让更多人喜爱戏剧艺术,并投入到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事业中,让戏剧艺术的传承走出困境。
通俗音乐一般较为活泼且通俗易懂,容易传唱,与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严肃风格不一样,通俗音乐具有社会性、开放性与普及性的特点。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将戏剧文化与音乐创作融合在一起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近些年,不少歌曲创作者都将传统戏剧文化与音乐创作融合,创作出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同时,他们大量运用古诗词、戏剧音乐及传统民族器乐等[4]。例如,作曲家姚明创作的作品《故乡是北京》《唱脸谱》等有浓厚北京味道的音乐作品就发扬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唱脸谱》中的首段就运用了强劲的节奏,通过锣鼓的声音让人联想到京剧开场时的音乐,而主旋律则借助通俗唱法让人感受花旦唱腔的特色,有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再比如,周彬演唱的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将豫剧文化与音乐创作相融合,让受众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增加对戏剧的关注,从而让更多音乐人把戏剧与音乐相融合,创作出更多优质的音乐作品。
为了迎合国内音乐市场的发展需求,满足年轻一代的音乐欣赏需要,音乐市场的结构与传统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创作者在创作中融入了全新的元素,如说唱。近几年出现的许多歌曲都融入了一些rap,借助rap 的说唱手段来传唱传统歌曲,抑或将其与戏剧相融合,吸引了诸多年轻人的喜爱。如周杰伦的演唱风格就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周杰伦的歌曲不仅有多样化的曲风,还蕴含诸多中国传统文化。以周杰伦早期的作品《我的地盘》为例,MV 中的猴子妆面就给观众一种独特的感觉,音乐创作与京剧元素的融合产生了不一样的吸引力,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我国传统戏剧文化。此外,还有一些歌手在演唱过程中融合了戏剧元素,例如陶喆的《苏三说》将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编成歌曲,将说唱与音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在过门伴奏中融入了假嗓演唱“苏三起解”的片段,陶喆独特的嗓音让此首歌曲别有韵味。
随着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更多的音乐创作者开始意识到传统戏剧文化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将传统戏剧文化融入音乐创作中能有效提高音乐的整体水平。例如,吴克群在歌曲《将军令》中将传统戏剧元素与音乐元素相融合,通过男女主角的凄美爱情故事吸引了诸多受众[5]。歌手王力宏的歌曲《在梅边》则将昆曲与流行音乐相融合,将我国古代戏剧文化的精髓彰显出来,收获了诸多年轻人的喜爱。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则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进行创作,运用男声反串女声的形式吸引了诸多听众,并且,这首歌的副歌部分还运用了多种乐器,满足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新鲜感和时尚的需求,让年轻人直观地感受戏剧文化与音乐创作融合的魅力。
在音乐创作中融入戏剧文化,并非指将戏剧文化彻底流行化,此种做法只会导致传统戏剧的艺术色彩消失。流行音乐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管是创作套路还是作曲技法都相对成熟,不必将二者强行融合,也不能将二者堆叠在一起,而是要让二者的优势都得到凸显,在二者的碰撞中产生灵感,让传统戏剧文化借助流行音乐的成熟技法展现新的魅力。戏曲伴奏的器乐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民族管弦乐,另外一类则是民族打击乐。民族管弦乐又被称为“文场”,所用到的乐器一般有二胡、笙、笛子、琵琶、板胡、扬琴等,打击乐则被称为“武场”,是戏曲伴奏的核心,会用到大小锣、板鼓等,周杰伦的歌曲《双节棍》就大量运用了大锣,具有欢快的节奏感,营造了独特的意境,在过门处周杰伦通过采用二胡表现了优美的抒情曲调和富有中国风的音乐色彩。此外,龚琳娜的《忐忑》也运用了戏剧中的锣鼓经,将多种音色融入其中,展现了特定的节奏和情绪,让听众听过以后难以忘怀。
顾名思义,拖腔是在说唱、戏剧唱腔的某句唱词、字词说完后仍然延长旋律的手法。通过此种方法将某句、某个唱词的最后一句拖长,让特定的情感更细腻与形象,可以达到渲染气氛和表现情绪的效果[6]。拖腔是音乐创作者经常运用的手法之一,例如,李鉴尧作词、生茂作曲的《马儿,你慢些走》就运用了戏剧中的拖腔手法,歌曲的首句就给人一种戏剧中紧拉慢唱的感觉,展现了气息宽广的音乐形象,歌曲中的片段词“哎”也对应了戏剧音乐创作中的拖腔创作手法。再比如,王力宏的歌曲《花田错》革命性地运用了京剧四大流派之一荀派的代表剧目之一《花田错》,在其中,王力宏通过将唱词中的说唱、戏剧音乐旋律方法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又具有现代流行音乐的特征。其中的“花田里犯了错,请原谅我多情的打扰”中的“请”字生生地绕了几个弯,让人直接感受到歌曲的主人公对于那一晚犯错的愧疚与无奈之情,也将我国戏剧与流行音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调式、唱词和咬字都是戏剧文化的重要构成,也是流行音乐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创作流行音乐时可以适当借鉴戏曲音乐的调式、唱词和咬字等方面的特色。调式是指乐曲整体的旋律、和声布局所构成的有机体,有些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抛弃原有的流行音乐创作框架,将戏剧文化调式作为框架,进而填入流行音乐的元素,以此来创作重戏曲轻流行的流行音乐作品。例如,郭兰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就采用了梆子腔调式的音乐,并在音乐的终止音上运用了sol 结尾,调曲中则以跳进的七声徽音为主,将音乐的乐观情绪立体展现出来。唱词是戏剧中的重要部分,戏剧唱词的特征是韵律高度和谐、唱段合辙押韵,这种和谐感能给观众以良好的体验,是展现戏剧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7]。例如,夏良的《青羊传》就采用了戏剧唱词的旋律特色,这首歌的歌词较为简单且押韵,歌曲在发布之后受到听众喜爱。除了调式和唱词之外,咬字也是戏剧文化的特色之一,在流行音乐创作中,咬字能直接表现戏剧文化的特色,能提高表演者的舞台表现力,例如,周杰伦的《霍元甲》就运用了戏剧中的咬字技巧,吸引了诸多听众的注意力,收获了大批粉丝。
对传统戏剧文化与音乐融合的现象进行分析能看出,要想让二者更好地融合,就要挖掘戏剧文化的艺术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妥善将戏剧文化融入音乐创作。具体而言,要在创作过程中尊重戏剧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8]。在将戏剧文化与音乐创作相融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粗制滥造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以戏剧文化为噱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没有充实的内容,因此,创作者和听众要明确相应的评判标准,创作者要传承戏剧文化的精髓,并领悟不同戏剧文化的魅力,找出戏剧文化与音乐创作的融合点,创作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音乐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商业色彩,尤其是流行音乐,因此,创作者们在创作流行音乐作品时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创作作品时表达积极的情绪和思想,并借助合理的平台把作品传播给更多的受众,增强作品的影响力。在现阶段,戏剧文化的传承很有意义,音乐创作者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将戏剧文化融入音乐创作,让年轻一代认识传统戏剧文化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戏剧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创作者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带着使命感创作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综上所述,传统戏剧文化与音乐创作的应用融合已经成为促进音乐发展的重要选择,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要积极融入戏剧元素,让音乐作品促进传统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