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山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多次提及“数字化”,分别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加快数字化发展”中的“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部分提出的“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和“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可见,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不是过去的在出版中融入数字化技术的嫁接模式,而是将整个产业都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产业转型的大变革。在此基础上推动整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核心地位不动摇,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几十年的制度建设成果与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璀璨积淀有机融合,是出版业从业人员的使命。当下,全球的意识形态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时代。在全球经济进入下行期的时候,更体现出我国践行马克思主义制度的巨大成果。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互相促进,是我们在近几十年中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动力。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表述中,重点强调了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这必然会催生出大量的新技术以及新业态。出版业并不单单是文化宣传出口,更是文化相关产业的基石。相关产业的不断交流融合和互相推动,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相比过去各个产业之间有比较大的沟壑壁垒,未来的产业交互和融合会更深入、更广泛。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新科技应用的必然结果。在交互融合的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动力和新的挑战出现。虽然这打破了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但是也大大地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可见,数字化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必然方向,这不仅是适应新技术潮流的简单改变,而且是整个出版行业重获新生的一次重大变革。从融合发展的理念出发,我们不仅要使用新的技术来进行创作和传播,更要用数字化技术引领整个产业,进行内容、技术、流程、渠道、人才、理念和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数字化,也就是将数字出版的理念、制度、实践与传统出版有机融合。虽然目前在内容和技术方面的发展还比较快,但是在制度建设和监管手段上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们在正确审视当下数字出版的现状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空间的同时,更要积极地转变思路和探索手段,寻找出能够促使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默契配合的新型手段和模式,以促使图书数字出版在我国出版业的长足发展。
我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有十余年时间,其间经历了从新技术领域蹒跚学步式的探索到不断熟悉新技术后的飞速发展,从产业链与相关制度和监管相对滞后的野蛮生长期,再到如今的与传统出版模式的并行期,每一个新时期出版行业以及出版业从业者都迎来新的挑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出版蔚然兴起,已迈入发展快车道。这期间有面对新技术的手足无措,也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欣喜,好在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有了更多的底气。
目前,我们更多面对的是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延伸等问题。
技术发展的迅猛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当然这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红利,但是相应地,从业人员和旧有产业链对新技术的消化能力和适应能力、适应效率等问题随即而生。同时,面对全新的产业局面,监管和制度建设也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业内需要不断地调整扶持政策,同时还要在监管和法制建设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革新。
以百合看家基因TIP作为内参,设计内参引物(表1),并根据本研究获得的LhsorMYB12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半定量RT-PCR。PCR反应体系为20 μL,包括:cDNA 0.5 μL,2×Taq PCR Master 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各0.4 μL,ddH2O 8.7 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3℃退火30 s,72℃延伸30 s,共35个循环;72℃延伸5 min。
诚然,内容创作的极大丰富和多元发展趋势必会对监管和制度建设提出更大、更多的考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内容创作来说,监管会造成一部分创意的牺牲,但是没有边界的自由势必会带来混乱,最终会让整个内容创作遭受重创。
由此可见,内容创作考验着相关人员胸怀格局的同时,也对时效性和效果跟踪的即时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数字出版是一个有序而又复杂的体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数字出版必将在我国出版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想要实现数字出版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作为保证。
与传统出版业已经非常健全完整的监管和制度体系不同,数字出版的全新业态对法制建设有着全新的需求,而法制建设又对数字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方向引导作用。目前在法制建设方面,虽然国家相关规划给出了指导方针,但是在具体落地过程中,都还需要出版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不断探索。
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多个行业众多从业者齐心探索的过程,需要每个人都怀揣着“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远大抱负和决心,为整个产业的转型作出努力。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单单是出版业的变革,其必然会辐射、覆盖到相关产业链以及相关行业,这对相关产业链和相关行业的发展而言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
出版内容对于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影响是巨大的,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在任意场景的交流中,提及出版创作内容,很多人可能都会产生天涯逢知己的感觉,抑或是旧友重逢的喜悦。这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这也反映了出版内容对文化的重要影响。
在传统出版转型为数字出版之后,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是传播效率、传播深度和广度以及读者和受众的体验感受,还是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包括不同文化背景读者之间的思想碰撞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在链接了更多的内容创作者的过程中,在大大增加创作者的基数的同时,对筛选和整合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从数字化技术对出版产业链的需求而言,也会以技术倒逼的方式加快产业链整合的进程和脚步,这让整个产业链的工作流程、架构方式和工作交流模式都有了新的提升。
这也是我们过去十年来不断探索的方向和寻求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将文化产业链更好、更有效率、更具特色地进行整合,并且更好地打造有特色、有传统文化底蕴又能够与新技术有机融合的产业链条。
数字出版不同于过去以纸张和笔墨为载体的传播方式,数字化技术搭载平台的多元化和传播方式的极大丰富,提高了大众信息接收的效率。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在睡梦中,信息都能得到传播。这是过去的出版工作者梦寐以求又很难实现的,现在变得唾手可得了。这使得内容传播可发挥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成为将海量的碎片化信息转化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相关产业链的从业者都要融入这个巨大变革之中。
技术革新浪潮裹挟着出版从业者加入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同时国家层面也在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和方针,出版业的产业链重塑、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正当其时。
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中的一些人与传统文化虽有一定的隔阂,但是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很强。这是对数字化转型成果最有力的证明和注脚。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于数字化技术的接受力和创造力以及互动的热情和效率之高是过去几代人所不具备的,这可以说是出版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好的受众群体,也是数字化改革的基础和事业前进的推动力。所以,如何正确地传播传统文化,更好地引导新时代的年轻人认知和了解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数字化出版时代对于出版人发出的新挑战。
我国不仅有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也在制度建设和国家发展上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这些是我国进行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和前提。
在此战略的引领下,结合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来优化升级出版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及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组织架构,能够让整个产业链都更加适应国家的战略要求,并且能够完成舆论宣传和文化引领的使命。同时,在适应新技术和新角色的过程中,整个出版业以及相关产业链条都会进一步发展,促进出版业和新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出版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当然,我们也要适应新时代的受众群体需求,在充分调动和激发新时代的年轻人对我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热情以及增强受众人群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更好地执行文化强国战略,以终为始,将文化强国战略作为终极改革目标,去一步步落实数字化技术在出版业的融合。
实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彰显制度建设优势目标的同时,实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使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数字化新技术实现更好的整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文化领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融合出版”定义为“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在元宇宙等新兴概念的催生下,从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是构建智能出版生态体系的必经阶段,也是出版业数字转型升级和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不少出版社围绕自身品牌和产品优势进行了有益尝试,开发了应用VR/AR技术的产品,尤其在少儿出版与教育出版领域,出版社将知识学习、游戏体验和阅读乐趣融为一体,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研发的“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法医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为眼视光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内容资源支持。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推出的“中小学虚拟实验同步课程”成为中小学实验课程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其配合基础平台、播放器、测试系统、创编系统等教学软件使用,以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为保障,为中小学实验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数字出版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新的业态,也是智能化产业的一种文化形式。可以说,如果没有与我国大国工业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那么,我国未来的工业智能化、信息化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字出版不仅是出版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更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要载体。
数字化出版是出版业未来的必然方向,这不仅是适应新技术潮流的简单改变,而且是整个行业重获新生的一次重大变革。从融合发展的理念出发,我们不仅是使用新的技术来传播和整合创作,而且是用数字化的技术来引导整个产业的重新整合。数字出版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以科技、人才、创新为中心,不断加强配套措施,健全机制,优化提升生态动能体系,推动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走向新角色和新技术的过程中,对于新的创作内容和新的创作者以及新的受众来说,如何将这三者更好地衔接在一起,既能够发挥出版业的引导作用,又能够充分地让更多创作者参与进来,让受众最大限度地享受新技术创作内容和全场景沉浸式的新技术体验,这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变革之路上需要兼顾的重要课题之一。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数字化出版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嫁接问题:一是传统出版业是有着非常稳定的工作流程和组织架构的,各个环节的职能都非常清晰、流畅,整个产业链也已经高度完备和成熟,在这中间想要做嫁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二是数字化出版自己本身也自带一些必要的工作流程和组织架构方面的刚性需求。
如何将这两部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必要的取舍,从而使这两部分充分融合、互补,既能更好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又能承接传统出版的优良传统、高效流程和成熟的产业链,是现阶段需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并且进行大胆尝试的主要问题。
在过去的十年中,出版业的数字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十四五”的文化强国战略又无疑给未来的变革起到了引领作用,也是我辈出版人努力的方向和指引。相信在文化强国战略引领下,出版业的数字化变革势必会乘风破浪直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