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梓
研究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叠加问题,首先要研究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一方面,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有个人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人又具有社会属性,与公共领域相融合。简而言之,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人既需要公共领域又需要私人领域,二者既融合又冲突。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社交媒体的互动需求日益突出,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同时具有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同时这种流行趋势使得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冲突与融合愈发明显。简单地说,公共话语可以理解为带有明显公共性特征的普通民众个人在公共场合公开传播的意见和态度;私人话语可以理解为在私人领域形成的私人话语,具有私人领域的性质,呈现出为自由、自主、自觉的特征。网络在新媒体时代重塑了传统公共话语,情感在公共传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公共话语在私人话语之上的日益叠加,在这样一个大的叠加趋势面前,在抖音、B 站、公共话语讨论等新媒体平台上,社交媒体被重新构建起来。
传统媒体时代,公共领域围绕公共话题展开,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界限清晰,一方面保证了个体生活的相对隐私性,个体的“前台”与“后台”区隔明显;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个人在行使话语权方面缺乏主动性,而普通民众的个人意见表达,往往在公共领域难以被记录和公开发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媒介技术的进步为个人生活的公共展现意见表达提供了技术支持,搭建了公共平台。从最早的微博到如今的抖音,自媒体短视频平台不再只提供视频内容,而是具备了社交属性,公众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内容,表达意见,多元互动,这是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变化,但也造成了私人领域过度暴露的问题,而这种暴露往往是自媒体用户本身主动寻求曝光的结果。
私有领域的“隐私”,正在网络空间的大环境下分崩离析。在网络中,不管是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用户都在争分夺秒地展示着自己,都意图通过媒体矩阵的建立博取点击率和流量的最大化,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在网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资本闻风而动,纷纷入场短视频平台。以抖音平台为例,除官方账号之外,更多的普通人选择用记录生活的方式,把自己的后台暴露在公共平台来博得流量,获取经济效益。在各垂直领域,各类博主找准定位,纷纷布局,如抖音短视频平台美食类博主李子柒、搞笑视频博主papi酱等。但当自媒体用户选择主动打破公私领域界限,获得关注带来流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技术与资本的推动,合力引爆舆论场话题,私人领域被迫暴露,暴露在公众视野中的个人受到严重侵扰,引发隐私危机,无孔不入的互联网向私人领域渗透,越来越多地将私人事件公之于众,这显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媒体水平的提高、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每一个人既可以是记录者也可以是报道者,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信息的异化,隐私荡然无存。雷剧盛行,草根文化泛滥成灾,节目的教育性逐渐淡化,娱乐成分逐渐增加。大众媒介过度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在“娱乐至死”甚嚣尘上的同时,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信息,通过媒体传播进入公共空间。需要区别的是,这种曝光有时个人的自愿表达,但更多的是私人领域的公共化形成,作为获取某种好处的一种手段。真人秀中明星“前台”与“后台”生活的反差感,让大众产生对明星私人领域探究的好奇心。在媒介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私人话题步入公共空间,以明星为例:一方面,明星主动在新媒体平台上,如微博,抖音等,以文字或短视频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与粉丝之间互动;另一方面,明星的隐私也成为媒体所追逐的热点,娱乐明星的花边新闻成为了公共平台上引起舆论风暴的话题,公共领域私人化、私人领域公共化的局面已逐渐形成。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UGC生产模式实现了“去中心化”的内容传播。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门户”,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场域,抖音就是其中的一个平台代表。短视频平台对于视频作品时长的限制为3分钟之内,抖音的机制设定契合了当今碎片化的信息传递趋势,但不符合人们接受信息的正常逻辑,他们善于将多路径简单化为单一路径,势必导致所传播信息的片面、单一,这会使人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活动。碎片化信息使得我们以为只要付出很少就会获得新知识、新内容,事实上,这类内容极其容易被遗忘。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吸引公众眼球,化繁为简,这种传播呈现出条块分割、杂乱无章的特点,对于建立受众自己的信息知识网和维护新闻信息的严肃性来说都是不利的。
这种碎片化信息的形成和汇聚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信息传播出现了失真和误传现象。短视频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往往具有速度优势,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往往难有保证。后真相时代民众在网络上过分追逐情绪的宣泄而不在乎事实的真相,一些碎片化、零散的信息被网民接收,网民在自身对事物既有的刻板印象的基础上,主观地给新闻事件下结论,而对后续挖掘出来的事实真相充耳不闻。2022年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我的县长父亲》一文获得一等奖。该文因取名与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中角色袁华写的《我的区长父亲》作品名称类似,引发部分网民吐槽,部分媒体机构盲目跟风,纷纷转发该作品获奖的新闻,引导网民联想到电影中的情节片段,主观臆断此次的征文获奖与作者所写的“县长父亲”有关,属于暗箱操作。但当网友仔细阅读文章后发现,文章主人公“县长父亲“是一个真正的好干部,而且该文章的作者是一个60 多岁的老人。媒体随后进行跟踪报道,新闻发生了反转。该事件恰恰说明了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叠加的话语平台下,信息碎片化带来的冗杂信息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影响了人们的选择和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在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与他人无关、与社会利益无关的秘密,是公民的个人隐私,如私事、私生活、生理问题、个人习惯等。
早在1974 年,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就提出了“流动的藏私(mobile privatisation)”这一颇具前瞻性的概念,以指代个人隐私随着电视普及而逐渐走向公共空间的现象;而今在网络带宽和手机媒介的技术加持下,移动性的社交媒体则在个体表达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层面提出了新的命题。抖音短视频属于用户在视频分享平台中发布的结合叙事内容和视听形式的短视频作品,用户可以通过彼此评论来进行互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凭借其便捷化的分享方式、个性化的内容表达等优势,得到普通民众的青睐和追捧,成为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重要载体,也被很多主流媒体运用到新闻传播中,成为一种新兴的公共话题呈现方式。
抖音等社交媒体的盛行,使得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的个人隐私更容易被暴露,公共话语和私人话语的叠加更是加速了个人隐私“透明化”的进程。比如,我们在使用某款社交软件时,必须用个人信息来交换服务,例如:登录某个APP,就得允许该APP访问手机的话筒、定位、通讯录等。个人信息成为被公开的数据,就会对个人的隐私造成一定程度的侵扰,而且往往是在用户个人无意识的状态下,其个人信息被曝光。网络平台、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相互融合,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性、匿名性,都让用户的个人隐私时刻存在被曝光的风险。
谣言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发展形成的、未经证实的言论。在自媒体时代,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发出者,因此很难找到信源和信宿。在这种人际传播的循环中,谣言很容易产生。短视频平台作为公共话语的公开空间,其信息渠道开放,用户在该领域可以匿名发言,个人话语与公共话语不断深层次叠加,用户出于谋求个人利益或娱乐他人的心态,会有意无意地使用自己的账号,对公共话语中的内容进行点赞式、评论式或转发式编码。“群体极化”理论认为,群体成员一开始即有一定的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了偏激的看法。“如今自媒体平台往往成为网络谣言的策源地,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融合、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的叠加中,网络谣言往往会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面对社交媒体平台上个人话语与公共话语普遍叠加发展趋势带来的一些问题,应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要积极利用用户的群策群力,将用户变为网络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对于抖音等网络平台来说,如何赢得用户认同、促进用户参与、提高用户生产力值得研究。
第一,抖音平台中的主流媒体要调整自己的定位,把关乎公众利益的问题放在公共话语空间讨论,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自己的作品才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第二,加强合作,提高媒介公信力,当今很多主流媒体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纷纷在抖音、微博、B站等网络社交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做出了行动。比如,利用抖音以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实时报道,拓展报道传播渠道,增强报道的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其需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同时坚持职业操守。自媒体平台,信息的把关人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媒体机构应完善人才准入和选拔机制。
其一,抖音等平台要自身进行把关,要在信息生产和发布环节进行把关,对用户上传的内容进行审核,剔除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低俗色情暴力的内容,在进行信息筛选的过程中坚定立场。
其二,在信息的制作、发布和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者的普通用户也有一定的把关责任,作为传播主体的用户是有自主意识的,对自己的传播行为是有绝对主导权的,其应该做好内容把关工作,保证自己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自觉维护社交平台清朗的传播环境。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设置了举报功能,发现他人传播不良内容,用户可进行举报,政府部门、社会、平台、用户等多元主体应合力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介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如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和反应思辨能力等。
有必要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信息生产能力和信息把关能力,要对自己发布的信息和言论负责,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包括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知识产权等。公众要增强互动意识,多与网络上的网友交换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遵守平台相关规定和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进行理性的表达与积极的讨论。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自媒体舆情监督研判机制,对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把关与审核,把易引发不良影响的虚假信息及时扼杀在摇篮里。同时政府部门要制定加强社交媒体监管的法律法规。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对于恶意传播谣言、网络暴力的发起者等要进行有效惩治,用相应的法律条文去规范大众的网络行为。
社交媒体平台上,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的叠加现象已经成为常态,它不仅影响了平台的生态,还深深作用于平台中的每一位用户。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应当仅仅关注表面的现象,而要积极主动地破解问题,深刻反思,实现社交媒体平台中公共话语和私人话语的良性互动,同时善于从中总结规律,发现背后的传播机制问题,避免网络暴力,促进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