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思艺
摘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运转,培养思维能力,笔者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探索出了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小学高学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学段 思维能力 方法
小学高学段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知识
在高学段的数学学习中,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探索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共同进行知识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维的运转,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學生代入到应用题当中,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小组内部可以进行分工,明确由哪位成员进行已知条件的梳理,由哪位成员进行列式、计算等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思考,对于解决问题的整个流程进行细分,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好地动脑思考和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更有动力去进行思考和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动手操作,促进参与思考
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良好手段。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圆”的学习时,利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由圆组成的事物,介绍圆规以及其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也就达到了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语言表达,培养逻辑思维
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会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展示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负数”的学习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结果的过程也是在进行语言表达和组织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整理,把自己的见解很好地表达出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很有必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掌握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学生喜欢并且高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