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被叫作“特诺凡”的石头只见于罗马尼亚小城科斯特斯蒂。当地传说中说,特诺凡会走路,会生长,甚至还会产子。那么,这种说法成立吗?
特诺凡是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球形石头。有的特诺凡直径只有几毫米,重量仅几克,但有的特诺凡直径4.5 米,重达好几吨。从18 世纪起,人们就对这些无视重力的奇特石头非常好奇而又十分不解:有人说它们是恐龙蛋,有人说它们是植物化石,甚至还有人说它们是外星来客。
一些科学家相信,特诺凡是一种“结石”——由石灰岩、砂岩或页岩包裹的一堆矿物质(粗砂岩及砾岩)。“结石”通常形成于从卵石核、叶子、壳、骨头或化石周围聚集的水中沉淀出的矿物质。
但2008 年国际地质学会宣布特诺凡并非属于“结石”,理由是特诺凡与其所在的砂岩层并无矿物质差异,而且特诺凡内部没有明显的核。
虽然对特诺凡的定性仍未确定,但科学家相信,根据特诺凡的组成及其在沙地上的位置,可以判断特诺凡是由发生在大约5300 万年前的系列地震塑造出来的。周围的沙地在远古时期很可能是海洋,因为这些沙地中有双壳类和腹足类动物的化石。
若有大雨出现,特诺凡会吸收雨水中的矿物质,而这些矿物质会与特诺凡内部存在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其产生的气压效应导致特诺凡的“腰围”变粗。但你看不见这个变粗的过程,因为特诺凡的直径每千年也才增大不过4~5 厘米。
同样的原理也能解释特诺凡“生子”的说法。有时候,水只会影响特诺凡的一侧,特诺凡变粗的部分在变得足够大之后会脱离“母体”石头,变成“新生子”。
一些科学家相信,特诺凡就像美国加州死亡谷中的走石一样能在沙地上移动。有人连续拍摄了特诺凡两周时间,发现其中一个特诺凡移动了大约2.5 毫米的距离。虽然许多科学家怀疑特诺凡能走路的说法,但他们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土壤的升温和降温可能导致立于土壤中的石头发生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