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潇斐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重要传家宝,也是弘扬我们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现实需要。毛泽东既是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积极倡导者,又是开展调查研究的积极践行者,对在全党倡导调查研究作出了开创性、引领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关于调查研究的经典文献,成为当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可鉴典范。《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便是这些光辉文献的代表之一。
毛泽东一生躬身从事并推动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与解决当时党和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亦不例外。
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党内外面临着如何看待与如何对待的现实问题。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后,攻势势如破竹,到次年3月,革命浪潮已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随之而来的是农民运动的空前高涨。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表现尤为突出。国民党掌握军队和政权,把夺取城市作为北伐战争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偏离革命风暴的中心地区而留在上海,两党的主要关注点都在城市。那么,该如何应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呢?在“批评”、“反对”与“领导”之间该如何抉择呢?
在这一现实问题上,国共两党内部与外部、两党与社会各界间均存在严重分歧。“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因利益受损,称之为“糟得很”;国民党右派和所谓“绅士们”因备受打击,称之为“痞子运动”;“中派”则认为“过分”。共产党内部也存在不同认识: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农民革命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少数党员表示支持;还有部分党员迟疑不决。总之,对于农民运动,党内外存在诸多批评反对的声音和错误应对的现象。
为了解真实情况、制定正确政策,毛泽东赴湖南农村进行实地考察。早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就养成了读书思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与行动自觉,1917年暑假曾在长沙附近的县乡徒步游学一个多月,行程900余里。参加革命后,他又于1925年在韶山一带调研农村情况,开展农民运动。此次将湖南作为调研对象,原因在于,从1926年夏到次年1月,湖南农民协会会员人数从30万—40万激增到200万,农民运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为毛泽东掌握实际情况从而正确制定农民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1927年1月,34岁的毛泽东又一次踏入乡村,开始了为期32天的实地考察,走访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个县。考察结束后,除了向中共中央汇报详情、与党内外交流情况之外,还整理写成了《报告》一文。
近百年来,《报告》因立场之正确、问题之精准、方法之有效、精神之永恒而广受关注、备受推崇,至少作出了三方面的开拓性贡献。
一是对农民在中国的地位作用进行了科学分析。毛泽东深入乡村解疑释惑,佐证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必须解决土地问题等重要论断,提出了领导农民运动、组建农民武装等正确主张,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在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进行了有益探索。历史证明,毛泽东关于必须重视农民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用的观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开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对党内外存在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勇敢斗争。毛泽东以过人胆识与求真精神,实地考察并写成了与“主流声音”相悖的《报告》。这种敢于质疑书本与权威,尊重事实、相信群众,坚持真理、驳斥谬论的斗争精神,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呈现,是对群众路线的正确运用,是对独立自主原则的有力彰显,也蕴含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这一重要结论的思想萌芽。《报告》所彰显的斗争精神,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推动意义,也为今天在复杂局势下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初步尝试。毛泽东通过实地调研,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探讨了领导力量、可靠同盟、斗争方式等关乎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走出低谷、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作了良好铺垫。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作为20世纪调查研究的典范之作,《报告》对新时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具有指导意义。
增强问题意识,明确从事调研的意义与目的。调查研究是了解具体情况、做好实际工作的前提,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并矫正偏差的有效途径。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大背景下,尤其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对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传承优良作风,明确开展调研的态度与方法。从事调查研究,需要秉持独立精神、务实作风与谦逊态度。以人民为师、与群众为友,才能获取信任进而得到真实情况的反馈。调研过程中,既要注重对象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也要根据对象特点灵活采用观察、体验、访谈、会议、问卷等多种形式,坚持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相佐证的方法,获得尽可能全面丰富而又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可将调查实情、接待上访、政策宣传与现场办公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调研的效率、效能和效益。
著眼工作推动,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办实事、开新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考量调查研究的成效,关键要看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对生动鲜活的调查材料,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得出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研判,得出明确结论,提出对策建议。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待政策实施,真正将调研成果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服务发展,造福人民。●(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毛泽东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的方法论研究”(XRZ2020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赵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