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园,满眼是岭南

2023-09-05 15:42:09唐琪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山园红豆岭南

唐琪

在广西桂林雁山区,有这么一座独特的园林,它曾是古代私家园林,容纳了整个岭南山水的风光,有着“岭南第一名园”的盛誉。同时,它也曾是近代广西教育文化的发源地,吸引了胡适、孙中山、陈寅恪等名流雅士聚集于此,饱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便是广西三大名园之一——雁山园。

“园”从何起?

雁山园名从何起,身从何来?中国现代文学家胡适在《南游杂记》里道明了来由:“其地原名雁山,也是一座石山,岩壑甚美。清咸丰、同治之间,桂林人唐岳买山筑墙,把整个雁山围在园里,名为雁山园。”

而胡适提到的唐岳,便是雁山园的始建者。历史上,唐岳原是清代桂林的一名乡绅,但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唐岳的宅院几近烧毁,直到后来获得赔款,才得以重建宅院。

可巧的是,唐岳刚好对建筑设计颇有研究。他曾游遍各地名园,深谙建筑美学,外加喜读《红楼梦》,因此亲自设计一座园林是他心中存留已久的梦。

1869年,雁山别墅落成,不仅圆了唐岳的梦,还成为了他名扬后世的代表作。而这私家园林一面世,就以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而闻名,成为当时桂林之最、广西之最。据《临桂县志》记载,“岳既建别墅,冠盖云集,宴会演戏无虚日”,曾“声势煊赫,雄视一方”。

不过,在雁山别墅绚丽绽放的“花期”,唐岳却被朝廷征调,病逝异乡。家道中落,让唐岳后人不得已将园林易主,把雁山园以纹银4万两卖给了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而后,因岑春煊为广西西林县人,故园林便顺其更名为“西林花园”。

在西林花园时期,岑春煊对园内的主体建筑重修了一番,并增建西林亭以及龙道,在其“私家园林”的旧袍上换了“官家园林”的新衣。

1929年,岑春煊将西林花园捐给了广西政府,更名为“雁山公园”,正式向世人敞开园门。今天,在雁山公园桃园洞北口,仍可看到岑春煊当年写下的捐园记:“今老岑,感川流之不息,陵谷之屡迁, 维一姓之力, 爱斯园必不如政府爱之元周知也。”

隨后,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农业学院等多所高校陆续来此落户办学,增建了起文楼、汇学堂、明志楼、燕宁居等建筑,让古朴典雅的旧式园林迎来了充满活力的新风,雁山园也由此成为近代广西教育文化的发源地。

一园看尽岭南

唐岳造了怎样一座园呢?

从建筑看,他用一砖一瓦书写浪漫。雁山园里的建筑,辉映着新与旧的光景。在此,你可以触摸唐岳最引以为傲的涵通楼,感受这一清末岭南最大的私家藏书楼独特的雅致。建于碧云湖上的涵通楼,是园林的中心,其碧水环绕,长廊相连,虽历经沧桑,却仍“高甍华宇,气象钜麓”。

从涵通楼往外“舒展”,饱览湖光山色的碧云湖舫,与倒映疏竹柳影的琳琅仙馆构成了极富巧思的对应空间。唐岳从《红楼梦》汲取灵感,用建筑将美学与哲学巧妙融合,的确不负曹雪芹《题大观园》中“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的雅韵。

从风景看,他用一山一水勾勒底蕴。雁山园里的山水美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钟乳山为屏,丰富了层次,又妙藏了佳境,让人忍不住“层层拨开晓谜底”;碧云湖为镜,延伸了楼阁,也晕染了画意,将那楹联上“春秋多佳日,林园无俗情”的意境缓缓道来;相思洞为窗,透穿了南北,又烘托了诗意,用一支相思江将人文建筑与自然风景环绕勾连。

如此山水,总免不了让人意乱神迷。每每落步园中,起伏的山石,湍湍的流水,幽静的碧湖,若说是隐蔽于世的桃源仙境也无半分质疑。而一山一水,又将岭南园林那偏爱“自然天成”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装饰看,他用一草一木点缀灵魂。雁山园的植物类繁色丰,每一株都蕴含着设计者的巧思。这有年逾百岁的红豆树,不仅为园里的红豆仙馆“取了名”,还勾起了胡适那“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豆,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相思岩》)的诗兴。

在林木成群的园里,荷风送来香气,竹露滴下清响,桃林李林迎风摆动,不知不觉中也给静谧的雁山园增添了一份“闹意”。而这数不尽的草木,更是与园林的亭台楼阁“和谐共生”,从桂花厅、丹桂亭、莲塘园林建筑的名字里,无不透露着来意。

他们和山水的“园”分

雁山园,不仅留住了岭南山水,也留下了诸多文人要客的足迹。

1935年冬,胡适受邀来到雁山园,在园内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胡适挑灯夜游雁山园,在游赏到一处岩洞时,胡适问随行的老师此岩何名,老师们说,“向来没有岩名,胡先生何不为此岩取一个名字,作个纪念?”胡适想了片刻,因其近靠相思江和相思红豆树,便给起名为“相思岩”。

相思岩给胡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在回梧州的飞机上,胡适还专门为此写下了前文提及的那首《相思岩》。后来,胡适将雁山园一游写入了《南游杂记》,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

或许是因为胡适写得太生动,那时雁山园内的红豆也一并“火”了起来。中国教育家陈望道离开桂林时,也不忘带回一瓶红豆作纪念。如今,这瓶中的两颗红豆陈放在广西师范大学桂学博物馆里,成为了那个年代雁山园“红色记忆”的见证。

回顾过往,康有为、孙中山、柳亚子、齐白石、徐悲鸿、巴金、郭沫若、陈寅恪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停留,他们用文学或艺术的形式,为我们留下了关于雁山园的生动回忆。

如柳亚子曾在园内编写南明史料,并在《柳亚子在桂林》中描述了他眼中的雁山园:“相思江确实是一个好去处,那里小溪潺潺、绿茵如画,在山穷水复之际,有一片绝大的荷池......”

又如在园内一旧建筑物上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楹联,不仅体现了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气质风骨,还将“兼容并蓄”的精神传承后人,让无数在此求学的学子为之动容。

关于雁山园的故事,还有很多,而这满眼的岭南佳境,正是有了它们,则更显生动。(本文图片均由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山园红豆岭南
难忘的弁山园之游
王世贞和弇山园
现代苏州(2023年9期)2023-05-30 01:15:14
忆岭南
黄河之声(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雨岭南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不辞长作岭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文史春秋(2017年10期)2017-11-29 01:31:40
春游弇山园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1:06
红豆红
音乐生活(2014年2期)2014-04-25 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