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 孙克
我和杜滋龄是相识近七十年的老友。那是在1956年末,当时在读初三的杜滋龄正在天津青年宫的美术班学习素描,恰巧因病休学在天津家中的我,临时带同学去那个素描班做了两次辅导,看到他的造型感很好,从此有了联系。第二年他报考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未被录取,这是他人生的一次挫折,在那个年代,父亲的“历史问题”会影响子女的升学前途,并不稀奇。后来我也被分配到兰州,与他失去联系。只是听说他进了杨柳青画店工作。不久,杜滋龄的才华被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郭钧发现,郭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出身,和美院附中校长丁井文是同学,他们同样爱惜人才,当他发现杜滋龄痴迷于速写且极富这方面能力时,便亲自带他到北京去拜速写艺术泰斗叶浅予先生为师。这是我当年在有关报刊上读到的消息,内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后来,他到天津人美社做了编辑。
杜滋龄具备画家的天分,更有对艺术的虔诚热爱。记得20世纪60年代政治运动期间,出版社工作停摆,许多专业人员混日子,他却有了时间努力作画。当时我也在天津赋闲,多次和他偷偷骑自行车到郊区写生。对他来说,画画就是他的生活和生命。一分努力就有一分回报:1979年,杜滋龄报考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被录取,有幸成了李震坚老师的高足。这是他绘画人生的一次跨越。对他来讲,不仅仅是学历身份的明确,更有助于他职务地位的提升等等。以我个人的粗浅认识,感到他能够投身李震坚的门下,实在是一种幸运,这是因为李先生在人物画方面成就高迈,更是由于浙江美院中国画教学传统与北方首重写实造型的风格有所区别,明显注重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蕴,灵动飘逸更胜一筹,加之杜滋龄扎实的人物画速写造型基本功,对其后来绘画成就的影响,称之为具有决定性也毫不为过。
杜滋龄的人物画风格厚重并灵动,造型同墨韵兼而有之,可称难得。在我的印象里,藏族群众的生活是他经常绘制的题材,那些骑着牦牛在风雪中前进的妇女,对比于粗犷的浓墨下的牦牛,在他的笔下更显健朗而秀丽。一只前后奔窜的小狗活跃了画面。他是一位笔墨造型能力很强的画家,几十年的修炼成就了他在人物画家中的崇高声望。当20世纪90年代初,姚有多先生得到授权由我配合他筹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时,杜滋龄即成为十九位委员之一。2011年中国画学会创立,他就任创会理事、副会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杜滋龄做出了许多努力,其成就与贡献,历史定会牢记的。